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本文以济南这一北方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济南的地域文化以及人们的茶馆消费方式等入手,挖掘济南茶馆时代变迁过程中积累的优势、特色,同时关注当前济南茶馆发展面临的困境,认为济南茶馆文化发展的突破点在其底蕴深厚的戏曲茶馆。在休闲体验经济、文化消费需求的时代大背景下,消费者有着更高的文化诉求,济南茶馆文化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  相似文献   

2.
主题茶馆内雅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既能反映一个茶馆的品味和定位,也能为招揽消费者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主城区主题茶馆的功能入手,阐述主题茶馆在城市的功能定位。此外,还对主题茶馆消费人群作了细分,根据消费特点作了简要归纳。从茶馆的功能、主题以及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主题茶馆雅间内环境设计的因素。举例说明了主题茶馆雅间内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法,又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对装修装饰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兑妍  屠幼英 《茶叶》2011,37(1):25-29
乐活之风已席卷全球,乐活式生活及消费方式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按照乐活信念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变成购买力非常大的一个消费群体。本文阐述了乐活的基本概念、乐活族对食品,尤其是对茶叶消费期望,然后列举韩国的茶馆及咖啡店营业实例,已提出摸索出中国茶馆的营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潘晶 《福建茶叶》2018,(3):79-79
茶馆竞争从品质竞争、价格竞争,开始转向饮茶体验竞争,茶馆环境是消费者在饮茶消费体验中的关键要素,茶馆的室内设计直接决定了茶馆环境的品质、风格。本文从室内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入手,对色彩心理学、室内色彩心理学以及茶馆设计进行探析。与此同时,还对茶馆室内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思考,在茶馆室内设计中引入色彩心理学原理。此外,还提出了茶馆室内设计的色彩心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杭州的茶馆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茶馆的身影。茶馆在当时杭州民众的生活和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茶馆不仅仅是喝茶,还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举凡休憩品茗、联络感情、房屋交易、说媒息讼、同业聚会等等,都离不开茶馆。民国时期杭州的茶馆种类繁多,情趣各异,三教九流都能找到与自己地位和喜好相适合的去处。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国时期杭州茶馆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杭州茶馆行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杭州茶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茶馆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度较低,茶馆自身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杭州茶馆业做出科学化的经营与管理,培育和支持品牌茶楼,培养和重视技能人才,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行业协会的助力等措施,促进杭州茶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源于艺术心理学的"情感体验"式茶馆空间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现代艺术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表现力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本能的情感元素表现力层面,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外形感官;二是行为层次的情感元素表现力,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行为感官;三是审美层次的情感元素表现力,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意境感官。将情感化元素应用于茶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设计原则、互动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情感元素应用于茶馆室间设计的基本路径可以从器物层面上全面调动消费者的茶文化感官体验、行为层面上设法诱发消费者的互动、审美层面上在审美细节中向消费者传递茶馆文化品牌等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沈国琴  郭丹英 《茶叶》2014,40(4):230-231
杭州的茶馆肇始于唐代,南宋曾盛极一时。到了元代,杭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茶馆呈现俗文化的特点。明代杭州的茶馆文化则雅俗共赏,自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徐菲菲  王岳飞 《茶叶》2018,(2):92-94
本文梳理了杭州及国内其它地区星级茶馆的概况,并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杭州星级茶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综合发展对策,为推动茶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丽 《福建茶叶》2022,(2):51-54
休闲经济与创意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之一的茶馆亟需转型升级.本文以休创时代杭州茶馆发展的困惑为出发点,对休创经济共促杭州茶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并尝试构建休创经济双轮驱动下杭州茶馆转型发展模型,以寻求其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休闲经济与创意经济存在相互促进和耦合...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区茶叶消费者特性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一  黄韩丹 《茶叶科学》2007,27(4):323-327
根据以杭州市区为样本点的问卷调查资料,应用次序性回归常用的Logit模型来揭示消费者特性与茶叶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杭城居民茶叶消费数量的最主要因素为饮茶习惯,而影响茶叶购买价格之最主要因素为收入水平,其次为年龄、对茶叶保健功效之信任度、价格敏感度等因素,而性别、学历和职业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金兑妍  屠幼英 《茶叶科学》2012,32(3):247-253
以食品相关生活型态(FRL)细分市场,可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消费者的真实性,进而更精确瞄准目标市场, 制定营销战略。本研究根据FRL法设计问卷,对420名韩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问卷分类,得到5种FRL类型;通过对上述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导出5种类型消费者的人口特征、绿茶消费现状和消费行为。研究发现,健康组人数在5组人群中最多,占总调查数的32%,其中50%的人饮绿茶每月80杯以上,20%的人每月茶叶消费大于51g;而安全追求组中30%的人群月消费量大于51g。77%的人群月购买力小于15000韩元。分析表明,为推动韩国绿茶消费,生产者应采取如下策略:积极争取高兴趣组人群,科学引导安全组和健康组的购买欲望,以及为简易追求组开发快速方便茶饮品等,以满足各类消费者和消费市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512β824个样本数据,对中国茶叶消费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茶叶消费者进行分类,使用OLS模型分别分析影响消费者饮茶习惯、茶叶消费者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数量和杯数的相关因素。研究显示,家庭收入和饮茶历史对茶叶消费者的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杯数和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与中国消费者饮茶习惯呈显著负相关,与饮茶者消费频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与重度茶叶消费者每日饮茶量和每日饮茶杯数呈现负相关,采用每日饮茶杯数分析茶叶消费行为,会导致结论存在较大偏差。对今后中国茶叶消费的研究,提出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并以每日茶叶消费量来取代饮茶杯数,并同时提出今后开发茶叶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茶艺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长沙市茶艺馆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研讨了长沙市茶艺馆的装饰风格、经营特色、服务小姐的沏茶技艺和礼仪,提出了如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杭城居民茶叶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韩丹  汤一 《茶叶》2006,32(4):215-217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对杭州居民的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消费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活动等几方面揭示杭州居民茶叶消费的特点,分析影响居民茶叶消费的主要因素,为茶叶营销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茶艺馆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培训茶艺人员的机构也红火起来,这些机构在红火的背后却有着与市场不合谐的一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茶艺培训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基于CHNS 2011年的数据,本文利用Double hurdle模型,从参与消费和消费多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茶叶消费。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分别有2.61亿和1.67亿的饮茶者,日均饮茶量分别为3.19杯和2.81杯,城乡的茶叶消费普及率分别达到46.5%和33.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茶叶消费收入弹性分别为11.19%和7.9%。城镇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年龄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收入和家庭规模影响,城乡居民中男性消费者的饮茶量更多,在茶叶消费量的影响上,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和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建议是考虑政策的适用性、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准确寻找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18.
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 《茶叶》2011,37(2):102-105
通过对县城41家代表性的茶叶店和25家专业的茶馆以及"中国白茶第一街"的15家茶叶店的问卷调查,发现长兴县茶叶店和茶馆行业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稻谷生产、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本研究选取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7座城市——天津、哈尔滨、西安、长沙、杭州、广州和成都,共征集163名消费者作为品评员,对4种大米(粳稻和籼稻各2种)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不同地域、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对大米饭的喜好不同;传统籼稻市场地区,消费者对粳稻的评价明显高于籼米,说明籼米市场萎缩而粳稻市场逐渐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