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春14号(98-16)春小麦是新疆农科院核生所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超高产春小麦品种,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在我州种植,2005年在温泉县种植0.8万hm2,平均单产7500kg/hm2,高的地块达到9300kg/hm2,个别地块达到10500kg/hm2,是新疆近几年春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春36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以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平均产量6 683.03 kg/hm2,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春14号(98-16)春小麦是新疆农科院核生所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超高产春小麦品种,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在我州种植,2005年在我州温泉县种植0.8万hm2,平均单产7500kg/hm2,高的地块达到9300kg/hm2,个别地块达到105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春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灌浆趋势均呈现为“S”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籽粒千粒重后,积累的有效籽粒干物质重不增反降,但下降程度有所减缓。新春6号、新春37号、核春137表现为灌浆强势品种,新春11号、新春21号、新春29号表现为灌浆弱势品种。100 kg/hm2低氮水平下,新春17号和核春615产量达最高水平;200 kg/hm2中氮水平下,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7号、新春39号、核春121和核春514共8个春小麦品种产量达最高水平;300 kg/hm2高氮水平下,核春137和新春21号产量达最高水平。【结论】4个施氮水平下,最大灌浆速率Vmax与平...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0号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自育品系8152-8为母本,外引材料永25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国家区试西北春小麦旱地组试验中,2 a 21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805.60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1.48%;在2008年国家西北春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定西40号折合平均产量3 092.40 kg/hm2,较对照定西35号增产5.80%。该品种抗旱、抗病、高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宜在西北旱作雨养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新春3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实现双突破,是自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春麦区“一主一辅”品种。本文结合新春37号品种特征特性和多年生产实践,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新春37号667米2产700千克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北疆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春37号是优质强筋耐旱春小麦品种,新疆大部分春麦区均适宜种植。近年来,新春37号种植面积已增至2.7万公顷左右,667米~2平均产量为480~660千克,最高667米~2产量达到735.8千克。本文总结新春37号品种来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种植及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显示,8个品种产量最低的是新春14号,平均单产为341.68 kg/667 m2,最高的是新春11号,平均单产为438.36 kg/667 m2,两个品种产量相差近100 kg/667 m2;新春11号、26-8-6株高较矮,茎基部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新春11号最适做主栽品种,26-8-6做辅栽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施纯氮225kg/hm2(N1)、施纯氮450kg/hm2(N2)三个水平下,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新春27号、Y20)均在N1水平下出苗最大,高氮水平下出苗反而下降。新春27号和Y20产量均表现为N1>N0>N2;新春6号为N1>N2>N0,3个品种实际产量均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中新春6号>新春27号>Y20。适当增施氮肥有助于沉降值的提高,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氮水平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软化度较高。在N2处理下面团延伸度与N0和N1呈显著差异,施氮量对粉质和拉伸参数的影响小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在大田生产中根据品种特性和合理施肥方式来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是冀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左右.近年来,随着冀西北农业生态工程的兴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春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有新突破.如张北3号春小麦从1991年始连续4年种植33 hm2获得5 550 kg/hm2产量.1991年沽源黄盖淖53 hm2春小麦平均单产达6 300 kg/hm2.小面积高产也不断涌现,张北庙队0.53 hm2"晋春9号"小麦单产7 620 kg/hm2,沽源闪电河0.33 hm2"晋春9号"小麦单产7 59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新品系A005-1适宜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系A005-1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A005-1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二者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铵施量为96 kg/hm2时,春小麦新品系A005-1的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刘梅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24-18727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LK99产量达到51 516 kg/hm^2,还原糖含量0.8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达到38 502 kg/hm^2,商品性好,品质优。[结论]中薯3号、费乌瑞它、LK99、紫薯较适合在安徽春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淮北地区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多年多点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结果表明,稳产性较高的处理有:品种为‘烟农19’和‘皖麦52’,施氮量240 kg/hm2,基追比例5:5~4:6,密度120~180万苗/hm2,促控措施以中耕划锄和美洲星叶面肥为主;‘周麦22’则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密度180万苗/hm2的稳产性较高。早播和晚播条件对产量有减产效应,以10月15日播种较为适宜。早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该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当减低密度,返青期以镇压和化控为主。晚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应该选择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增强籽粒灌浆强度,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减量施氮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减氮栽培模式下,滴灌春小麦群体源库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动态及规律,分析与产量目标相结合的高产稳产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调控指标,寻求滴灌小麦最佳施氮量。【方法】供试品种为新春31号(高秆)和新春6号(矮秆),5个减氮梯度为300(N1)、275(N2)、250(N3)和225 kg/hm2(N4)和不施氮肥(N5)。【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新春31号与新春6号分别在275 kg/hm2(N2)和250 kg/hm2(N3)群体质量表现为最优,茎蘖成穗率分别达到了79.19% 和75.91%,孕穗期LAI也达到7.7和6.8,粒数叶比与粒重叶比也分别达到了4 215.8粒/m2、199 g/m2和4 233.2粒/m2、203.9 g/m2,花后干物质累积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5.04%和75.52%。新春31号以N2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5%~37.7%;新春6号以N3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了2.5%~33.5%;对产量构成进行通径分析,新春31号和新春6号分别以千粒重和穗粒数对产量的综合作用最大系数为0.755 9和0.525 2;对施氮量和产量进行拟合,当两品种施氮量分别达到286和258 kg/hm2时产量达最高。【结论】在新疆麦区高产大量投入氮肥300 kg/hm2(N1)的基础上,降低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新春31号275 kg/hm2(N2)与新春6号250 kg/hm2(N3)明显改善了小麦群体结构。因此表明恰当的减量施氮,可以优化群体结构获得高产,但对于不同品种类型,应当选择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1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携带Tal雄性不育基因的73-3/墨它为基础材料,用自育品种定丰1号作为转育对象,通过连续转育选育而成.1997-1998年在定西市(原定西地区)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26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0.45%;2001-2003年在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中,3 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735.90 kg/hm2,较对照定西35号平均增产12.89%.抗旱,抗倒伏,抗条锈,高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15.47%,湿面筋38.9%,沉降值63.0 mL,降落值254 s,吸水率69.4%,形成时间4.7 min,稳定时间3.8 min,软化度80 F.U,评价值57,属中筋优质小麦;主要适宜在类似甘肃中部地区、宁夏宁南山区及青海民和县等生态条件类似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河西干旱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 123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7 257.00 kg/hm2,分别比其他品种高805.50-1 906.50 kg/hm2,其次为陇辐2号,折合产量6 451.50 kg/hm2,其余品种产量在5 341.50-6 135.00 kg/hm2,其中西旱1号产量表现最差,折合产量只有5 341.50 kg/hm2,暂不宜垄作栽培。[结论]96 123可作为垄作栽培的适宜品种推广应用,陇辐2号和宁鉴210可作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扩大管行比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新春22号和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1管4行(TR4)、1管6行(TR6)和1管8行(TR8),3种不同的管行比滴灌带配置方式,测定不同管行比种植方式下,滴灌春小麦植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单株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带宽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以TR4处理为最大。在TR4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总干物质积累量于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且新春44号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新春22号。新春44号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速率均高于新春22号。2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着带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TR4处理下,新春22号和新春44号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716.45和8 096.48 kg/hm2。【结论】在TR6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降幅较小,新春44号产量降幅度小于新春22号,且新春44号籽粒产量高于新春22号。新春44号更适于在大管行比滴灌种植方式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新疆黑小麦(Triticom aestivom L.)选育、推广的空白,介绍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提出期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方法]通过分析新春36号的植物学特性、产量表现、抗逆性和品质,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定向选择,2006年选育出小麦新品系1-14-4-9,2007~2008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1年8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春36号。该品种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量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产值比普通春小麦高,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结论]新春36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达8 933.40 kg/hm~2;在施纯氮300 kg/hm~2、基本苗36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低,仅7 566.60 kg/hm~2。[结论]泰山27适宜的基本苗为240×10~4~300×10~4株/hm~2,氮肥用量宜结合不同的地力条件,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酌情施肥,以免造成水肥胁迫,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