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土壤根结线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近十年来 ,保护地蔬菜栽培在我国发展迅速 ,全国保护地面积已达到 2 0 0万hm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保护地在未来将继续发展。栽培的作物也将由当前的蔬菜向花卉、果树、苗圃、中草药等方向发展。保护地的发展 ,也为根结线虫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据笔者在山东、江苏、辽宁、河北、河南等地调查 ,根结线虫的危害已成为温室栽培中的突出问题 ,其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此 ,介绍一些根结线虫防治技术。1 苗床消毒或无土育苗苗床是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苗床不进行处理 ,很容易将根结线虫传播到大田 ,而作物早期… 相似文献
6.
7.
8.
为研究桃根系与根结线虫互作的组织结构变化及抗病机理,对抗病种质‘白根甘肃桃1号’(Prunus kansuensis‘Baigen Gansu Tao 1’)和感病种质‘贝蕾’(P. persica‘Bailey’)实生幼苗进行室内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并对接种后6、12、18、24、30、36、42和48 h的根尖进行染色观察及接种后0、6、12、36、60和84 h的根尖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石蜡切片观察。染色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白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的规律基本一致:在接种12 h后开始侵入,接种12 ~ 30 h线虫数量逐渐增加,然后线虫沿维管束向上移动,根尖线虫数量趋于减少。但与‘贝蕾’相比,‘白根甘肃桃1号’的根结线虫侵染数量显著降低,在接种30 h时仅为‘贝蕾’线虫侵染数的28%。石蜡切片结果显示‘白根甘肃桃1号’根结构受破坏程度明显较低,侵入的线虫主要聚集在一定区域,且在侵染84 h时线虫聚集区域周围的细胞出现坏死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11.
番茄育种后代Mi抗性基冈植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番茄抗根结线虫病Mi基因的CAP标记设计引物,通过微量DNA提取方法提取番茄叶片的DNA.在优化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番茄育种后代共306株试材进行抗性标记筛选鉴定。其中264株无PCR扩增产物,即无抗根结线虫病基因位点,其余42株均产生了750 bp的特异片段,即具有抗根结线虫病基因的位点。利用CAP标记,经TaqI酶酶切,有3株产生了570 bp和160 bp二条特异带,为抗性纯合体;8株产生了750 bp,570 bp,160 bp三条特异带,为抗性杂合体。31株不能被TaqI酶消解,只有未消解前750 bp一条带,为感病植株。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几种技术措施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的辣椒大田,采用了9种技术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非寄主玉米轮作、90 kg?hm-2 PsbA生防制剂粉剂(DP)和63 kg?hm-2淡紫拟青霉微球剂处理120 d后对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66%、67.54%和71.47%,施药后150 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31%、70.81%和73.99%|但以化学杀线虫剂22.5 kg?hm-2 10%噻唑膦颗粒剂(GR)处理土壤最有效,对2龄幼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12%和85.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