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芳 《蔬菜》2016,(5):13-15
为了研究空间电场对大棚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孢子悬浮液涂抹法接种白粉病菌的方法,把不同品种的西葫芦幼苗置于空间电场和普通温室中生长,观察白粉病的发病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空间电场可有效控制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生,减轻发病指数,15 d后白粉病的平均综合防治效果在46%以上;空间电场除雾效果明显,能促进大棚中的西葫芦生长,使成熟期提前10 d左右。  相似文献   

2.
随着甘肃省酒泉地区大规模繁种基地的建成 ,大量繁种用西葫芦在基地上连片种植 ,西葫芦白粉病也就逐渐蔓延开来 ,特别是1997~ 1998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造成轻病田减产 10 %~ 15 %,重病田减产 5 0 %~6 0 %,种子质量降低 ,秕籽率达 5 0 %,直接影响了种子的外贸出口。为此笔者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现总结如下。1 发病时间6月下旬西葫芦杂交授粉结束 ,幼果迅速膨大 ,白粉病开始发生。进入 7月上旬 ,气温较高并伴有降雨 ,空气湿度明显增大 ,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此时 ,正值西葫芦营养生长减弱 ,生殖生长旺盛时期 ,植株抗病…  相似文献   

3.
西葫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太原地区,露地春播西葫芦在6月份发生白粉病,其初发病症的时间,与5月中旬以后的降雨天数有一定关系.西葫芦健叶片中除锌、铜含量外,氮、钙、镁、铁、锰等矿质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病叶中的矿质营养成分含量.西葫芦地边有高物遮挡,可加重白粉病的发生.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药费成本两方面考虑,以灭菌强和腈菌唑为好,而世高在白粉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银粉病在越冬茬栽培两葫芦棚中发生呈上升趋势,此病与白粉病相似,笔者经过长时间观察比较,总结出二者的异同。 1)相同之处。西葫芦银粉病与白粉病都是在连阴天棚内湿度大时发生并蔓延。 2)区别。西葫芦银粉病属于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叶片沿叶脉部位呈白色片状,在棚内可  相似文献   

5.
刘建利 《北方园艺》2010,(13):124-126
以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为试材,用氯化苄快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基因组DNA。建立用氯化苄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方法。结果表明:用氯化苄法能够成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GL0806123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出16S rDNA区段,测序后可用于菌种鉴定。氯化苄法是一种快速提取植物内生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白粉病发展动态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葫芦白粉病(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常造成采种西葫芦的叶片提前枯死,使秕子率上升、种子产量下降。2000—2002年,笔者对西葫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和模拟采种栽培方式下的药剂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是一种适应性强、消费量大的瓜类蔬菜,全国常年用种量达到130万千克左右。近年来,白粉病已成为采种田西葫芦结瓜期的主要病害,染病叶片提前枯死,造成秕子率上升和种子产量下降。因此,能有效地控制采种田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生,对提高西葫芦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防治黄瓜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从生产厂家提供的7种不同浓度与配比的大黄素甲醚制剂中筛选出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最佳的配比组合剂型0.5 %大黄素甲醚水剂,其稀释倍数小于等于1 000倍时,防治效果在90 %左右,显著高于其他配比组合及对照药剂三唑酮与大黄素AM。对该药剂的作用方式、保护作用持效期、稳定性、防治技术及田间效果进行了研究与验证。结果表明:0.5 %大黄素甲醚水剂兼具保护与治疗作用,以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接种后14 d保护效果仍高达94 %;其保护作用的持效期为3~4 d,在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能保持很强的稳定性与防治活性,田间验证也取得了稳定且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不同剂量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秋延迟大棚西葫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970、750 g/hm2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225 g/hm2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21%、87.54%、85.94%和85.9%、84.76%,防效较好,且对西葫芦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以3个西葫芦品种和6份西葫芦种质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5g·L~(-1) NaHCO_3、5.706g·L~(-1)K_2HPO_4、2.62g·L~(-1)K_2SiO_3和RM(0.188g·L~(-1)核黄素+0.746g·L~(-1)蛋氨酸),研究了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及对单株产量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期探寻预防西葫芦白粉病的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结果表明: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表现为5.706g·L~(-1) K_2HPO_45g·L~(-1) NaHCO_32.62g·L~(-1) K_2SiO_3RM;4种诱导剂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缓西葫芦白粉病的发展进程,且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各处理对西葫芦单株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但产量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以5.706g·L~(-1) K_2HPO_4和RM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植株诱导抗性增强与产量增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各处理均提高了西葫芦植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植株诱导抗性增强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4。表明西葫芦可能通过调节植株内源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来调节自身应激反应,诱导形成对白粉病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南瓜白粉病的始发期,比较3种杀菌剂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药后7天福星(40%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成标(80%硫磺干悬浮剂600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9%,94.43%,92.74%和80.85%,73.08%,68.91%。其中,2次施药后福星的防治效果都显著高于三唑酮的,而福星和成标、成标与三唑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这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南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其中福星可作为南瓜白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矮蔓型西葫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其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矮蔓与半矮蔓品种早期产量差异不显著,总产量半矮蔓品种较矮蔓品种提高25.1%。相关分析表明:总产量与单株结瓜数及单株产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935和0.9901,与坐瓜率及果实发育速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和0.9844,与雌花比例相关而不显著;半矮蔓品种产量高于矮蔓品种,主要是其果实发育速度较快、坐果率较高、生育后期单株结果数量多、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 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放线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经初步鉴定,苦豆子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为最多,分别占分离总数的35%和27%;其次为小多孢菌属,占12%;而类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和分枝杆菌属分离较少。26株纯化菌株对茄子枯萎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3株抑菌带宽度达到10 mm以上的菌株,其中菌株KDS22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黄瓜白粉病菌生防菌筛选及生防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温室盆栽苗药效试验,田间防病试验共筛选到4株编号为H2、H1、H3和H7的菌株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1.25%、87.77%、82.7%和75.29%。对该4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它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源杀菌剂0.5%小檗碱水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5%小檗碱水剂400倍液施药2次,药后7天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78.1%,与10%世高1 500倍液效果相当,并且对西瓜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选用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6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达80.00%以上,但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出现新叶生长不良症状,不推荐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也均达70.00%以上,防治效果理想。结果显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40%氟硅唑乳油适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蜜本"南瓜为对照,以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ex Fr.)Poll.白粉病为病原菌,采用幼苗期接种鉴定、成株期叶片叶盘法接种鉴定和田间调查的方法鉴定中国南瓜"112-2"自交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并在扫描电镜下比较了它们的叶片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苗期接种白粉病11 d后,"112-2"自交系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蜜本"南瓜,病情指数分别是28.8和47.6;叶盘法接种4 d后,"112-2"自交系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蜜本"南瓜,病情指数分别是7.5和38.6;田间调查"112-2"自交系和"蜜本"南瓜的病情指数分别为0和21.7;说明"112-2"自交系是高抗白粉病的材料。在电镜下观察,"112-2"自交系的气孔密度、刚毛密度和刚毛长度显著大于"蜜本"南瓜,而气孔长度和宽度显著小于"蜜本"南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条件下,对西葫芦幼苗不同节位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位由上至下,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密度及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表皮细胞及气孔大小呈上升趋势,上部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下部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在0.84~0.88之间.不同节位之间西葫芦单叶重、叶长及叶面积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