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华北地区149株栓皮栎解析木的数据,先建立了3个表现良好的独立模型,包括带皮胸径--去皮根径线性模型、带皮胸径--树高幂函数模型和基于自然对数转换变量的带皮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线性模型。之后基于这3个独立模型,运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1个相容性根径--胸径--树高--材积模型系统,并由此得到基于根径、胸径和胸径树高的相容材积式(表)。相容性模型系统中,各模型的6项统计指标、模型残差图、Shapiro Wilk检验及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无异方差现象,模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且各模型在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的残差范围都较因变量的范围窄。上述材积式(表)的精度在96.9%以上,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林木材积的估测,且为华北地区栓皮栎林区解决和处理盗伐、滥伐案件提供依据。带皮胸径-树高模型作为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可被用来在已知胸径的情况下推算平均树高,进而推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等因子,对森林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及数表仅适用于胸径范围在5~21 cm之间的华北地区栓皮栎树木的估测。   相似文献   

2.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盾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o)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以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的动态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系统经验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杉木林分相容性树高曲线方程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树高、胸径生长规律,改进杉木的营林生产模式,利用湖南省杉木一类清查数据,选择了6种常用经验方程拟合杉木树高曲线和胸径生长曲线,从中选出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林分起源的差异,采用引入哑变量的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不同起源林分相容性树高曲线方程组,并分析比较林分各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入哑变量后所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组效果更好,在含哑变量的树高曲线方程组中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生长过程曲线、平均树高曲线的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20 5,0.758 0,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8.30%和98.01%,且其他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不含哑变量的树高曲线方程组;通过对比分析各林分不同林龄段的生长状况知: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总体趋势一致,但在中幼龄阶段,人工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高于天然林,且人工林的树高与胸径均比天然林先达到最大值。利用引入哑变量的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树高生长模型,不仅考虑度量误差提高了模型精度,还解决了模型间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闽北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杉木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材积、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生长过程,结合有关公式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经检验证明适用,可用于林分生长、收获的预测以及林木资产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市蒙古栎天然林的林分树高生长规律,为林分的科学、合理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蒙古栎一类清查数据,以Richards方程为基础,采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林分相容性平均树高曲线方程组。【结果】经检验,所建模型在置信水平α=0.05时显著,对林分树高、胸径的预估精度分别为96.39%和97.23%。随着蒙古栎林分林龄的增长,胸径生长速生期滞后于树高生长速生期,大约在15年时,林分树高生长速度最快,大约在23年时,林分胸径生长速度最快;而林分树高随其胸径的生长变化则是在林分胸径为10cm左右时生长最快,此后逐渐减缓。【结论】所建立的林分树高曲线联立方程组比较合理,既使得林分树高曲线与林分胸径、树高生长过程曲线之间具有相容性和一致性,也考虑了模型中自变量的度量误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白桦林优势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材积和胸高形率生长采用Korf方程拟合较好,树高生长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作为白桦树木生长的预估模型。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和21 a,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5 a和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6 a和43 a。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标准木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的6个郊区县设置侧柏人工林样地17块,获取了34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北京侧柏人工林标准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其精度分别为98.992 1和93.073 4;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模型,可用于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生长过程的预测。在树龄<48a时,胸径生长的增长速度较快,在48a<树龄<81a期间,胸径的生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胸径连年生长量出现3次较明显的生长高峰,且每隔一定年限发生1次,可用于指导间伐抚育期。树高生长在24a以内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9~18a,第15年时,平均和连年生长量相等,在树龄大于24a后,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一直处于下降水平,维持在0.04~0.16m。  相似文献   

8.
以昌都地区川西云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川西云杉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用样地调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并绘制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其生长规律。树龄<25a时,即幼龄林时期川西云杉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25a后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相对稳定,但仍维持了较高生长速率。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30年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量在第45年最高;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高点一般比胸径相应的推迟20a。从材积生长规律上来看,川西云杉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仍有上升的趋势。鉴于其数量成熟龄出现较晚,在生产经营中应适时的采取间伐抚育,以保证林分的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指数级杉木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多种生长函数的拟合和比较,选择了Richards生长函数作为开化不同立地指数等级下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的基本模型。从拟合参数可知,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都是多形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中林和中林232两个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为2个无性系人工林的集约经营及其木材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和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规律.[结果]中林杨2个无性系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同步,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4~5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4~6年相交.[结论]从18年生的2个无性 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0~5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6~9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0~18年为近熟期,树高、胸径生长趋缓.中林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7~10年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11.
天然阔叶林标准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布设的郁闭度0.7以上、生长正常的天然阔叶林固定样地,选择理查德方程分别立地类型建立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断面积生长模型,以理查德方程中的最大生长速率参数作为确定标准林分的依据,结合形高模型编制了天然阔叶林标准收获表.同时探讨了应用标准收获表配合未来林分疏密度预估模型,对天然阔叶林小班蓄积量进行动态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分生长数据的时序分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时间序列分析的一些理论及方法用于林分生长的建模和收获预估。利用Box-Jenkins方法对9个短叶松同龄林分的直径生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于1a(年)为间隔的短叶松林分平均直径生长序列,提取其趋势函数,使其平稳化后,为MA(4)模型。做未来4a(年)以内的直径生长量预报,相对误差小于3%。(2)对于5a(年)为间隔的短叶松林分平均直径生长序列进行模拟,ARIMA(1,2,0)为最好的模型。对未来20年以内的直径生长量做预报,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3.
应用99块湿地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资料,以林分年龄、立地指数为自变量,利用Richards模型拟合各林分因子(直径、树高、蓄积等)生产过程;采用非线性麦夸特迭代求解法,确定各林分因子Richards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检验和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各林分因子生长模型编制16指数级湿地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干旱地区苜蓿的发展,对2015年和2016年磁化水灌溉处理下苜蓿植株生长势和产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以促进苜蓿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且随着磁化强度增大,其株高、茎粗和产量增大。对比2015年和2016年,磁化水处理平均株高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高出17.57和8.31cm,平均茎粗与对照处理相比高0.36和0.13mm,平均产量与对照相比高0.17和0.14kg·m~(-2)。产量与株高和茎粗呈线性相关关系(R=0.968),拟合方程为y=-0.588 6+0.003 6x_1+0.370 8x_2。  相似文献   

15.
统计2000—2013年浙江省审定的42个糯玉米品种的12项农艺性状和4项抗性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59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429 d;直链淀粉含量年际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8%;单穗重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455 g,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千粒重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增益。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单穗重>株高>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千粒重>秃尖,其中穗长、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株高、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显著相关。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需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和穗粗的选择,并持续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适当延长生育期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叶杨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叶杨天然和人工林为对象,在获取大量的林分生长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修改的Richards方程、指数方程和山本和藏式,建立了小叶杨个体、群体优势高、材积、胸径等的生长预测模型,编制了本区二元材积表,并导算出一元材积方程.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杉木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浙江省各地收集的65株20年生以上杉木实生林详测标准地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建立了优势高生长Richards模型。用参数预估法编制了浙江省杉木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各指数级曲线平均拟合精度为0.41,预报精度为0.55。与浙江省杉木实生林单形地位指数表相比,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郑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5409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的影响,从而为四方竹丰产栽培奠定技术支撑。[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及土层深度等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笋产量、地径及竹高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半阴坡和阳坡,下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中坡和上坡,海拔400~600 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海拔≤400 m及海拔≥800 m,土层深度40~60 c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土层深度≥80 cm及土层深度≤40 cm。[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高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