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彰武县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分析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指标及产量情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一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一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旱稻-马铃薯保护性耕作.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相结合的节水技术,既保土壤底墒,又能解决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抗御干旱的灾害影响.同时,需加强对相应农机具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新型免耕、施肥、补水的联合作业机.  相似文献   

3.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介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旱作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盘锦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辽宁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由于长期以来重用轻养,造成盘锦市水稻种植土壤贫瘠加速,水稻品质下降.有必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介绍国内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盘锦市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内容及特点,论述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及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重大变革,位于辽西干旱地区的喀左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更具意义.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阐述玉米作物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指出技术推广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8.
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阶段保护性种植技术下衍生而出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这种技术来实现对土壤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一种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纪树岩 《农业工程》2021,11(5):25-28
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黑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义县开展了3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照田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改善辽宁省农业生产耕地退化的问题,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进行了免耕播种试验,对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土壤肥力等进行测定。对比显示,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墒情明显提升,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较为紧实,土壤养分总体相对不足,通过深松和增施均衛的长效复合肥,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保护性耕作的株高与茎粗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各技术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因此,通过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可实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