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四川白猪Ⅰ系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原川白猪Ⅰ系核心群的基础上,保持梅山猪基因比例不变,导入优良基因个全,组建选育群、通过两年的系统选育,取得重大技术进展。G6世代母猪初产仔数10.8头,经产仔数13.2头,繁殖性能保持稳定;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91.6千克、母猪90.9千克,生长肥育猪165日龄达90千克,日增收重758.9克,胴体瘦肉率57.9%,较G5世代有显著提高;研究提出杜×大川杂交组合,168.78天达100千克体重,日增重845.25克,耗料指数2.97,瘦肉率62.14% ,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4.
四川白猪Ⅰ系培育和配套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7.
猪配套系育种及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17,(11):74-77
本文阐述了有关猪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关键技术环节、 育种目标的科学制定及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背景、 主要育种技术措施及选育工作进展;提出了培育含地方猪种血统的优质猪配套系,有利于建立我国地方猪种繁育利用体系、 有利于促进地方猪种市场开发、 有利于地方猪种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利用国外种猪的高性能加快育种进程、 有利于提升地方猪种的种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四川白猪Ⅰ系遗传参数及近交系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历代累积记录资料共1087头,采用父系同胞法估测了四川白猪Ⅰ系繁殖、生长发育、同胞育肥和阳体等性状的遗传参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在0.3以下,生长发育、育肥、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到高,范围为0.27~0.72,大多数性状间呈现显著或机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全群近交系数为6.26%。  相似文献   

9.
利用湘白Ⅲ系猪0~5世代培育成绩和3~4世代2产母猪与杜洛克、大约克、长白外来公猪杂交,分别计算其繁殖性状遗传力和 F1杂种优势率,并把两者作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该猪遗传性能基本稳定,产行多,繁殖力高,其性状遗传力多数较低(0.11~0.53),杂交优势明显,但各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状遗传力(x)与杂种优势率(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 13. 56— 7. 04x,相关系数 R=-0.3418,两者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两个批次四川白猪Ⅰ系初产妊娠母猪在日粮ED12.05-12.72MJ/kg,CP12.56%-13.04%营养水平条件下,观察测定其繁殖性能和体重变化,探讨初产母猪在冬季怀孕期适宜的能量需要。结果表明:平均妊娠体重139kg左右的四川白猪Ⅰ系初产母猪冬季怀孕时,妊娠前期(1-84d)日供DE26.51MJ,后期(85d-分娩)日供DE32.31MJ,全期平均日均DE28.00MJ,能够满足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母猪除维持需要外,每1kg妊娠增重耗DE20.91MJ。  相似文献   

11.
湘黄猪系合成系猪种,其亲本中选用了杜洛克猪和皮特兰猪。由于杜洛克猪和皮特兰猪分别带有泌乳综合症和应激敏感性等种性特点,合成建系的初期种群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类遗传基础的影响。为确保选育工作顺利进展,除从表型鉴定和基因鉴定的选择外,从管理措施上探索和研究,避开种性上的缺点来提高选育效果,其措施如下。1育种群母猪的饲养管理1.1空怀、配种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1.1妊娠母猪采食量模式是前低后高,体现了能量分配的关键,以此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和母猪生理机能和乳腺机能的正常发挥。实行早、晚精,中餐青。饲养的…  相似文献   

12.
在湘沙猪配套系的培育过程中,为筛选亲本开展了一系列的杂交组合试验,最终确定了3个专门化品系,并进行了品系间配合力测定.在杂交组合筛选及配合力测定等研究中,将猪的毛色作为一个重要性状进行考虑.文章就湘沙猪配套系培育过程中开展的毛色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湘沙猪配套系毛色遗传研究资料,为开展猪的毛色遗传研究提供参...  相似文献   

13.
14.
猪配套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群体5个种群和斯格配套系8个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F-统计量分析配套系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微卫星位点上有特异的条带,可以作为专门化品系定位的辅助标记,如S0214位点138bp可作为父本父系的选育方向的特有条带,S0003位点162bp可作为母系方向选育的特有条带,S0003位点的155bp可作为母本母系方向选育的特有条带,S0515位点中156bp和161bp是母本父系不具有的条带。固定系数Fst在斯格猪和杜长大纯种上的遗传分化不大,可作为专门化品系选育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光明猪配套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明猪配套系经7年五个世代的选育,于1998年7月获得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国家农业部发给新品种(配套系)证书。1 光明猪配套系建立的背景、依据80年代初期,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为发展养猪生产,从美国三德公司引进现代化的养猪生产线,从比利时引进专门化的斯格猪配套系868头(公猪72头,母猪796头)优良种猪,其中父系公猪48头,母系公母猪820头。瘦肉率均在62%,个别达702%。父系与母系配套生产的商品猪瘦肉率在62%~65%之间,瘦肉率高是该配套系最突出的优点。当时在国内市场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1 来源及分布新荣昌猪Ⅰ系属培育品系,其选育研究历时十年,采取在荣昌猪纯系选育的基础上,导入25%的长白猪血缘,经过5个世代的继代选育而成的瘦肉型猪专门化母系,达到瘦肉型猪国家标准(GB8468—87),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该母系除保持了原荣昌猪的毛色特征、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性外,其生产性能也有了显著提高。2 新荣昌猪Ⅰ系母本特征2-1 体型外貌新荣昌猪Ⅰ系保持了原种荣昌猪的毛色特征,一般头部或眼圈黑色,体躯白色。该品系种猪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头颈、背腰…  相似文献   

17.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0,37(12):124-128
文章在阐述配套系的定义、培育配套系的优势和主要技术环节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培育的背景、育种方案的制定、育种素材的收集、优势杂交组合筛选、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繁育体系建设及示范推广等内容。同时提出开展配套系育种,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要有地方猪种等育种资源,要有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要采取“产学研推”管理模式,要有充足科研经费做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杜洛克猪(SI系)父本系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繁殖性能和肥育及胴体性能、肉质等方面论述了杜洛克猪父本系的选育效果。初产母猪的产仔数已从零世代的8.01头提高到6世代的9.15头,达到90千克体重的日龄从零世代到6世代已缩短45.6天,日增重提高28.48%,料重比下降10.39%,瘦肉率提高3.9%,肉质性状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新荣昌猪Ⅰ系推广及配套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保证推广、利用效果的若干措施,即推广必须与选育提高相结合;建立适宜的繁育体系,并提出了不同模式;选择适宜的杂交组合,并推荐最优组合,制定技术规范和不断研究解决实际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对金华猪Ⅰ系公、母猪0~6月龄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的公、母猪在6月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比较好地拟合Ⅰ系金华猪公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8,0.998和0.997)和母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5,0.998和0.998),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