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墨西哥的高山地区(海拔1800米以上,日最低温8℃左右),已培育出一些籽粒颜色深、单宁含量高的耐冷基因型。如果最终能培育出人们食用品质优良的基因型,那么在这个地区高粱的种植面积就会增加。田间试验在Chapingo(海拔2200米)进行。将籽粒颜色、单宁含量对耐冷性强弱表现均不同的1133份品系分期播种(4月20日,5月16日,6月22日),以便估计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按基因型划为3组。第1组单宁含量低,耐冷,共282份品系;第2组是344份从耐冷型×不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质资源苗期抗普通锈病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姜钰  董怀玉  徐秀德 《玉米科学》2006,14(4):145-147
2002~2004年,在田间应用人工喷雾接种的方法对17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玉米普通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鉴定,筛选出对玉米普通锈病抗病表现1级、高度抗病(HR)的自交系3份,抗病表现3级、抗病(R)的自交系64份和群体材料10份。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种质对玉米普通锈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玉米种质资源对普通锈病表现抗病或中度抗病,只有极少数的自交系表现高度抗病。加强玉米抗锈病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对于玉米抗病育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掌握高粱光周期反应的遗传控制,在了解高粱基因型对各种气候区域的适应性时极为重要。Quinby等(1945)在首次证实作物光周期反应的规律性受特殊基因控制的一篇论文中指明,高粱的熟性遗传由4个基因位点控制。后来经选育,在迈罗和赫格瑞高粱的10种熟性基因型中,有效地组成了这些基因的各种组合。现已知道,大部分热带高粱栽培种的4个熟性基因位点全都是显性(Ma),而任一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秆锈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间对来自我国小麦主要生产种植区15个省份的18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与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114份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62.64%,其中来自东北春麦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的品种(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强,部分地区材料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差,甚至江苏省的13份品种(系)对秆锈病全部感病,这表明虽然我国当前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感病品种,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有48份小麦生产品种和877份后备品系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70.56%和92.61%,这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存在部分感病品种和感病后备品系,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高粱因其具有耐胁迫(如干旱、高温、低肥和水涝)特性,故经常种植在各种环境的临界条件下。尽管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产量很低,但在整个非洲和亚洲的产量变化很大。Liu(1987)等试图研究各种作物以了解基因型×环境互作。尽管高粱有广泛的多样性,但是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在海南省被甘蔗黄叶病毒(SCYLV)侵染情况及病毒基因型类型,从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0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样品50份,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甘蔗黄叶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50个甘蔗品种中有31个被检测到SCYLV,检出率为62%;病毒基因型有古巴(CUP)基因型、巴西-秘鲁(BAR-PER)基因型和留尼汪岛(REU)基因型3种,主要以CUP基因型为主,占58.06%,其次是BAR-PER基因型,占51.61%,REU基因型最少,占29.03%;未发现CHN1、CHN2、CHN3基因型。另外,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现象普遍存在,总混合侵染率达32.26%。可见,海南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严重感染甘蔗黄叶病毒(SCYLV),且存在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建议推广种植脱毒种苗来控制甘蔗黄叶病的发生。本研究为在海南蔗区推广和种植甘蔗脱毒种苗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对该区域2018~2020年审定品种及2020年部分主栽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7份审定品种中未见对南方锈病高抗(HR)的品种,抗性以高感(HS)为主,占比高达62.06%,抗性(R)品种、中抗(MR)品种和感病(S)品种分别占4.45%、4.92%和28.57%。47个主栽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南方锈病的品种,抗性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占12.77%、27.66%、19.15%和40.43%。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较差,品种抗性以高感为主。因此,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抗病育种进程,引进利用优质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创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保存的高粱种质资源,截至1983年2月份已达22466份。最近,从12个国家新征集到2697份种质,预计1983年检疫完毕,这样ICRISAT保存的种质资源将增加到25163份,其中有13个野生高粱种的278份材料。所有这些种质都贮藏在中期冷库(温度4℃,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1.
高粱蛋白质品质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籽粒作为热带几百万人的主食,提供着能赶、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高粱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变幅为4.4~21.1%,平均为11.45(Subramanian 等,1984)。基因型、生长环境和氮肥施用量影响高粱的蛋白质含量(Deosthale 等,1972)。高粱蛋白质在其性质及氨基酸组成上不同(Virupaksha 等,1968)。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生物技术,有效地利用这种变异性,合并符合  相似文献   

12.
联合研究为选择的特性、范围和方向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对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所做的通径分析有助于选育优良的粒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基因型。1978年雨季于印度Parbhani对80个杂交种及18个亲本(8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同时进行评价,采用三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单行区,行长8米,行株  相似文献   

13.
饲用高粱的价值不仅在于茎叶中含有单宁(Перуанский等,1989),而且还在于含糖。后者是由遗传决定的(Семенова,1988)。糖含量的提高有助于青饲料的品质。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从高含糖量的高粱品种中提取的糖用于食用和制造酒精(Subramanian等,1987)。然而高粱基因型的饲料价值不仅在于茎汁液中糖含量,还在于蛋白质(氮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在半干旱地区高粱具优良的适应性,其中某些基因型更适宜干旱条件。显然品种间叶片水份状况和耗水差别与其抗旱能力的差异有关,但对此基本机制了解甚少。严重缺水下的植株,通常采取躲避或忍耐的方式来抵抗或适应干旱的影响。这两种抗旱类型在高粱中都存在。经过一些试验,有理由假定气孔对亏水的反应(某些机制)是高粱品种间不同避旱能力的主要原因。本篇研究利用一种叶片功能模式(PLAM,表  相似文献   

15.
本组文章的Ⅰ、Ⅱ报探讨了高粱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辐射利用效率和个体发育的影响。本报研究在广泛田间条件下,这些互作效应对粒用高粱新、老杂交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Miller 等(1984)指出,在美国,以得克萨斯州的卢博克(Lubboock)  相似文献   

16.
使栽培品种每年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高产,是作物育种程序考虑的重点。培育持续稳定高产的基因型,需要在低、高两种环境胁迫下筛选。产量变异可归因于各种自然发生的胁迫。能适应特殊胁迫环境如水分和氮肥的基因型,在粒用高粱中曾有过论证(Garrity 等,1982;Zweifel 等,1987)。Heinrich 等(1983)提出,在各种胁迫条件下保持粒重是基因型产量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不同作物打叶已用于研究产量和产量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硬度概况及硬度基因型分布规律,以74份近年来江苏淮北地区所育品种(系)和38份来自黄淮其他麦区的常用亲本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KASP标记检测技术和基因扩增及测序技术对其SKCS硬度值及硬度基因型进行鉴定。硬度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硬度变化范围较大,但硬质麦的比例最大,为70.5%。与常用亲本相比,江苏淮北地区育成品种中软质麦比例较高,为34.3%,但在高代品系中软质麦比例下降到20.5%。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在Puroindoline-D1位点,供试品种(系)中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即野生型(Pina-D1a/Pinb-D1a)、Pina-D1b、Pinb-D1b和Pinb-D1p,其频率依次为25.0%、2.7%、67.9%和4.5%。其中,野生型和Pinb-D1p主要分布在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硬度基因型的硬度值也存在差异,其中以Pina-D1b基因型的硬度值最高,野生型(Pina-D1a/Pinb-D1a)硬度值最低,Pinb-D1b和Pinb-D1p两硬质类型的籽粒硬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在Pinb-2位点,供试品种(系)中共检测到25份材料为Pinb-B2b基因型,包含21份硬质麦、2份混合麦和2份软质麦,其平均硬度值为63.8。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出一种高通量的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检测了316份小麦材料的TaGW2-6A基因编码区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以及启动子区Hap-6A-A(-593A和-739G)和Hap-6A-G(-593G和-739A)等位变异,同时利用桑格测序和Hap-6A-P1/P2分子标记验证HRM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HRM技术能够准确、高效的检测TaGW2-6A基因的等位变异。在316份材料中,检测到61份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材料(命名为TT基因型)和255份无T碱基插入的等位变异材料(命名为tt基因型);其中,189份为Hap-6A-A单倍型材料,127份为Hap-6A-G单倍型材料。  相似文献   

19.
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57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锈病种质9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77份,高抗晚斑病种质53份,高抗根结线虫资源3份,高抗青枯病资源102份,抗锈病兼抗早斑病资源58份,抗锈病兼抗晚斑病资源49份,抗锈病兼抗早、晚斑病资源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资源2份,抗青枯病兼抗锈病资源1份。蛋白质含量达34%以上的33份,含油量达58%以上的24份,油酸含量达67%以上的18份,亚油酸含量达47%以上的15份。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携带抗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f.sp.trtici Eriks.& Henn)单基因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近等基因系(NIL),在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生理学研究中很有用途。培育出一种感染秆锈病、对日照长度不敏感的基因型,在培育近等基因系时,用作轮回亲本。共产生38个近等基因系,并用9个秆锈病菌生理小种进行测试。其中19个近等基因系携带在鉴定位点上已编码的抗秆锈(Sr)基因,另19个近等基因系所携带的基因,与鉴定位点的关系尚不清楚。在后面这组中,已有7个基因与已编码的那些基因表现不同。剩下的12个近等基因系,要么就表现出携带有已编码基因的反应,要么就是鉴定试验还未完成,其中7个近等基因系对所有9个秆锈病菌小种表现抗性。除1个以外,所有近等基因系均携带有从其亲缘材料中转育到普通小麦上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