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的茶叶含水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福建茶叶》1999,(1):29-30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叶含水量控制的好坏,对茉莉花茶色、香、味、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茶叶含水量控制作为关键的环节贯穿整个茉莉花茶加工过程。1窨前茶坯的茶叶含水量控制传统窨花理论认为一定范围内茶坯的含水量越低,吸香就越强,尤其以含水量在4%~5%之间的干茶吸附性能最强,一旦含水量超过20%,其吸香能力等于零。因此要求窨前高中档多各次的茶坯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中低档少各次控制在5%~6%。然而近几年来,大量对花茶客制吸香机理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茶叶含水量对茶叶吸香、固香有益,含水量在5%~25%其吸附作用随…  相似文献   

2.
论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伟丽 《茶叶科学》2001,21(2):81-84
本文对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多年研究 ,结果表明 :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分和水浸出物是吸香的载体 ;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随其含水量增加而增强 ;茶坯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有关 ,而茶坯的比表面积和吸附量与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茶坯的吸香效果与堆温和配花量呈显著正相关 ;吸附和解吸平衡与不同茶坯有关。这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各级茶叶表面吸附的物理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叶具有吸附水分及其它异味特性,可窨制出各类花茶。本文通过对各级別茶叶水分活性的测定数据,采用B、E、T Isotherm模式及方程计算出决定茶叶表面吸附能力的各级茶物理量——茶叶单分子层含水量与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茶叶的单分子层含水量及比表面积与茶叶级别间并不显示出显著线性相关,造成花茶间香气级别差异的因素并不是茶叶本身,而是由级别间不同的配花量及窨制工艺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茶叶吸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探讨窖制花茶的基本原理,试图从研究茶叶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制。试验表明,并非传统窨花所采用的茶坯低含水量指标,最具吸香的能力。而以含水量10~30%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高含水量的茶坯在窨制过程能保持鲜花较好的生态条件,因而对花茶的香气浓度和鲜灵度等品质指标,有良好的效应。试验还证明新茶窨花后,其精油含量、香气品质指数都明显高于陈茶。而在不同方法处理浸出物后的茶叶着香品质分析中,反映出水浸出物也是决定花茶香气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花茶素坯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全炒、全炒、烘炒结合的花茶素坯及其不同含水量素坯进行吸附性能的模拟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烘青〉半烘炒〉炒青。三种素坯的含水量在5% ̄25%范围内,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均依含水量增加而增强,其中又以含水量为20% ̄25%的效果最佳;脱附速度却以含水量15% ̄20%的最慢。  相似文献   

6.
敬延桃 《福建茶叶》2009,31(2):18-19
本文以国家标准法103±2℃量法为参照,研究探讨了HB43-S卤素水分测定仪法测定茶叶含水量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HB43-S卤素水分测定仪法(Y(HB43-S)与国家标准法103±2℃恒量法(X(HX))测定的茶叶含水量(%)之间存在以下线性关系:Y(HB43-S)=1.0449X(HX)-O.5496;HB43-S卤素水分测定仪法用于测定茶叶含水量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比较适合在样品较少(≤5)时采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茶叶等温吸附曲线测定,分析计算茶叶的单分子层含水量和比表面积。单分子层水份值通常可作为脱水食品贮藏的最佳含水率参数。测算结果表明二级炒青贮藏的最适宜含水率为5.12%(干基)或为4.94%(湿基)。这一结果与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论相一致。从计算所得的茶叶比表面积为117m~2/g,说明它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能力,这与窨制花茶的机理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真空窨制花茶,研究不同的真空度,不同含水量,不同香源,花量条件下茶叶的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理。结果表明,花茶的品质,以含水量10-15%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实验还表明,在不同真空度下对茶坯的着香能力有显著影响。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空度越高,窨后茶坯的着香效果越好。这种新工艺不仅节省了下花量,而且减少了窨次及烘焙数,大大缩短了窨花周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茶叶在烘干机干燥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失水,作为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叶的干燥又不仅只是脱水,其间还伴随必要的香气诱发的生化过程。这就对干燥条件(温度、风量等)和干燥速度提出较严格的要求。Barbora认为,要取得优良的红碎茶品质,平均脱水速度以每分钟2.8~3.6%为宜,干燥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有损于茶叶品质。茶叶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束缚水组成,细分之又有游离水、吸附水和分子水之别。实践表明,只有到茶叶的干燥水分达30%左右时,香气才逐渐出现;降到10%以下时成茶特有的浓郁香便开始形成。这种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研究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炒青,烘青和半烘炒青花茶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物理特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依次为炒青〉半烘炒〉炒青;茶坯的比表面积是炒青〉半烘炒〉烘青;吸竿速度和促香效果与茶坯的含水量有关,在茶坯含水量为5% ̄25%范围内,茶坯的吸香效果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强,而保香效果则以含水量20%最佳,三种素坯的吸香速度和保香效果依次为烘青〉半烘炒  相似文献   

11.
茶叶从初制到精制,要了解不同生产工序的茶叶含水量,都迫切需要水分檢驗。在初制过程的收菁,揉捻,发酵,干燥各工段,了解到本工段制造生叶的含水量,就可以在生化檢驗管理工作中,取得科学的依据,从而能制成优良品質的毛茶;在精制过程的毛茶驗收,半制品和成品鑑定上储藏方面,亦均需测定茶叶含水量;保証茶叶品質的优良。用烘箱法,霍夫门蒸餾法,电测計等于驗水分很慢,已不合生产要求,紅外綫灯檢驗却正确而又迅速。其原理是:利用紅外綫波長透过空气和云霧,直达茶叶内部,提高溫度,产生热效应,使茶叶水分迅速蒸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敬延桃 《茶叶通讯》2007,34(4):31-31
茶叶具有很强的氧化、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性,极易受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若贮存措施不当,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的下降.目前,茶叶上应用较多的贮藏保鲜技术有干燥贮存、普通密封贮存、低温冷藏保鲜贮存和气调保鲜贮存等.  相似文献   

13.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花茶窨制过程中,茶与鲜花混含,茶含花香,即表现出茶叶的吸香特性。这种茶叶的吸香特性一直被理解为表面吸附或毛细管凝聚作用的结果。然而,印尼花茶窨制的实践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吸附”的传统理论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足。为了使花茶窨制基本原理更符合于生产实际,作者试从茶叶微观结构、内含成分和花茶窨制实践及有关研究结果,来探讨茶叶的“吸附”性。一、茶叶微观结构与“吸附”  相似文献   

14.
茶的含水量测定法未必普遍适用,应进行选择和比较。一、茶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取决于含量和状态。茶中水分按存在状态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在实际工作中借助于芬的等温吸附曲线可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Ⅰ区,水分主要与茶内含物中按基、氨基等离子基团牢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鲜剂对碧螺春茶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碧螺春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品质特点,相对于其他茶叶,为保持其品质特色,要求茶叶水分含量不低于6%。影响茶叶贮藏保鲜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四大因素,其中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茶叶中生物化学成分氧化劣变的速度,是茶叶品质变化的内在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小包装又称销售包装。是一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携带方便,既能保持茶叶品质,又便于陈列展销,装饰美化的包装。因小包装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听装、纸盒装和袋泡装(即称袋泡茶)。凡是小包装盛装的茶叶统称小包装茶叶。小包装茶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发现茶叶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袋泡茶水分增加0.3~2.5%;纸盒装的茶叶水分增加0.3~1.0%;听装的茶叶水分增加0.1%,其中以袋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随着国内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茶叶的供应面不断扩大,消费数量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对如何做好茶叶的贮存与保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茶叶是很容易吸收水分的。干燥的茶叶,吸收水分更快。茶叶的含水量不能超过7%。  相似文献   

18.
前言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被制茶师所认识和应用,如水分常作为加工工艺掌握的工艺指标和茶叶收购,贮藏,产品出口时一项重要的品质检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降低含水率,不仅保持茶叶品质稳定,而且使茶叶审评品质提高。同样的原料,含水率低的茶叶香高,味浓。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最主要的因子,但对其作用机理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品质化学的影响机理至今尚无报道。水分活度表示茶叶水分存在的真实状态,它表达了水分能为化学  相似文献   

19.
茶叶吸香和持香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一 《茶叶》2000,16(3):132-135
茶叶的吸香机理是当前有争议的问题,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各种茶叶吸香理论作一简要的评述,并根据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提出茶叶中的蛋白质等高分子成分通过氢键束才空间位阻作用,吸附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新观点,能较好地解释湿坯连窨、隔离窨花等新技术的工艺效果和茶叶去水浸出物后几乎无吸香能力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茶叶水分的测定,较多采用电热恒温烘箱烘干法,即把5克茶样在105℃的恒温箱内烘一小时,然后取出冷却称重,失水重量与5克茶样之比的百分数就为茶叶的含水量。这种方法误差虽小,但耗费时间太长,特别是精制厂,从毛茶付制到成品出厂的水分检验,批次多,工作量大,这种方法已不太适应需要。也有用电阻法水分仪测定茶叶含水量的,但这种方法受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误差较大。为确保测定的准确度,减少测定时间,笔者将SC69-02型红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