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conoideum)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条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起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ZD)。特殊分化区域的组成包括质膜下一排膜下微管,两个具有横纹小根的中心粒和1个中心粒间体(Intercentriolanbody)。鞭毛从中心粒伸出,延伸,与中间不断伸长的胞质突起平行,核旋转,拉长,与细长的线粒体前后进入胞质突起,最后鞭毛从近端到远端(Proximitodistally)与中间胞质突起融合,并从精子细胞群上脱落,形成成熟精子,遗留下精子细胞群的残体。残体(Residualbody)上含弓形膜结构,线粒体,鞭毛轴丝残余以及电子致密颗粒,在一个残体上,至少有10个以上的精子断端。  相似文献   

2.
似锥低颈吸虫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直民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东方次睾吸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发生过程。东方次睾吸虫的精子划分为3段:第1段主要包括核和一根鞭毛轴丝;第2段包括较细的核和两根鞭毛轴丝;第3段则由两根鞭毛轴丝组成。第1、2段合称为精子的头部,第3段称精子的尾部。鞭毛为9+“1”的形式,中心有螺旋形的结构。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吸虫基本相同。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都呈玫瑰花状排列。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分化区域,许多微管排列在膜的内侧,核向分化区域旋转、移动和浓缩;附近出现两对带有小根的中心粒,两根鞭毛由此突出。  相似文献   

4.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江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精巢的精细胞结构。未成熟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大,核物质染色浅;次级精母细胞的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有囊泡从细胞膜排出;精子细胞的核物质染色深,有明显的外排作用;精子分头部、中段和鞭毛三部分。头部长约1.8μm,有马鞍形的细胞核及不规则的核泡。中段有袖套、核小窝及中心粒复合体;核小窝非常发达,长度约为细胞核长轴的一半;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核小窝内。鞭毛长约15μm,其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江黄颡鱼的精子不具顶体。  相似文献   

5.
江黄颡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江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精巢的精细胞结构。未成熟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大,核物质染色浅;次级精母细胞的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有囊泡从细胞膜排出;精子细胞的核物质染色深,有明显的外排作用;精子分头部、中段和鞭毛三部分。头部长约1.8μm,有马鞍形的细胞核及不规则的核泡。中段有袖套、核小窝及中心粒复合体;核小窝非常发达,长度约为细胞核长轴的一半;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核小窝内。鞭毛长约15μm,其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江黄颡鱼的精子不具顶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镜、扫描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杂色鲍精巢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精滤泡组成,滤泡中央为结缔组织小梁.精原细胞分布于小梁边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离小梁较远,散乱分布.精子头部呈短子弹头状.苏木精伊红染色,精子顶体强嗜酸性,为红色,核嗜碱性,为蓝色,尾部难着色,高倍镜下为丝状.精子表面不光滑.头部可见顶体和致密的核及其共同形成的顶体下腔,核中有染色质缺失的空泡结构,核后是4~5个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形成的略为膨大的颈部.鞭毛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7.
黄鳝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其精原细胞可分两种类型 :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 ;精子鞭毛轴丝由外周 9组微管和两根中央微管构成 ;间质细胞分布有广泛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的线粒体。据对10 6尾 (体重为 17~ 32 0 g)黄鳝精巢切片观察 ,黄鳝由雌性完全转变为雄性后 ,精巢已接近发育成熟 ;经 χ2 检验表明 ,其性腺成熟度与体重关系不大 (P >0 0 5 )。性成熟后 ,精巢所处发育阶段 (Ⅰ -Ⅵ期 )主要随不同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雄性红树蚬精巢组织样本,采用组织切片法对精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红树蚬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雄性红树蚬精巢具有滤泡型的典型特点,由大量分枝的生殖管构成生精小管,生精小管末端膨大为滤泡,滤泡由滤泡壁和滤泡腔组成,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在腔内成层排列,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靠近滤泡壁,腔内为精细胞和成熟精子.雄性红树蚬性腺发育过程经历5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长约6μm,宽约1μm,呈锥形,由顶体和精核组成,顶体呈倒"V"字形,内含物的电子密度低于精核,精核内可观测到泡状结构;中段包含4个线粒体及其围绕着的近、远端中心粒,线粒体呈球形,可见双层膜结构;尾部为细长鞭毛,宽约0.4μm,具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精子形成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其精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尾部超微结构.发现该虫精子鞭毛内部由2个线粒体衍生物、2个副体、1个中心粒侧体和1个微管系统(轴丝)构成,轴丝由9个副微管、9对双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构型.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两线粒体衍生物的形态和内容物有显著差异.中心粒侧体在后期才出现,包围线粒体衍生物、副体、中心粒侧体的微管在后期则全部消失.表明稻水象甲精子的形成过程相似于已报道的一些鞘翅目昆虫,但在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侧体、微管的发生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 ,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 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为多个 ,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 ,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 ,临近处限制膜下陷 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 ,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 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 ,外型呈香蕉状 ,外被单位膜 ,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 ,核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 ,小配子有鞭毛 2根 ,每根鞭毛内有微管 ,为 9+2结构 ,附着微管至少 6根 ,这些微管均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化细胞核分裂为多个,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临近外限制膜下陷。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半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外型呈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分致密的细胞核,核实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为9+2结构,附着微管至少6根,这些微管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13.
朱道玉  吴红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2-10524
[目的]研究中华鳖精巢的形成、分化和发育。[方法]以200枚中华鳖受精鳖卵为试验材料,研究1~4龄鳖的生殖腺指数以及精巢的形成、发育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其生精细胞及精子的显微结构。[结果]在(32±0.5)℃条件下孵化鳖卵,胚胎发育至第5天形成生殖嵴;第16天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至第24~26天性腺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成熟的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基本同步,在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向管腔推进,依次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最终进入输精小管。[结论]中华鳖精巢的发育可分4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透射电镜显微镜技术观察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成较大的团块;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核内染色质凝聚成高电子密度均质化,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以下简称转基因鲤)和鲤的精巢组织结构和发育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组织结构基本上相同,都属于壶腹型精巢,精巢壁由两层膜构成,外层为腹膜,内层为白膜,二者精小叶的排列都不规则,每个小叶由许多精小囊组成。精子发生增殖、生长、成熟整个发育过程都在精小囊中进行,精子成熟后从精小囊进入小叶腔内。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子的头部直径分别为2.60±0.026μm;2.58±0.024μm。性腺发育观察,7月份时在转基因鲤的精巢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占多数;鲤鱼精巢中以精原细胞为主。8月份时转基因鲤精巢中精原细胞明显减少,而精母细胞开始增加,并有少量精子细胞和精子出现;鲤鱼精巢中也发现精子细胞和精子,9月份时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中大多都为精子细胞和精子。通过对7~9三个月雄性发育程度作T检验,二者鱼的雄性性腺每个月发育程度有所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转基因鲤和鲤鱼精巢组织结构基本上相同,转基因鲤与鲤鱼精巢发育都能达到性成熟,性腺发育程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七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两部分组成,没有明显的中片,头部前段无顶体,主要有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细胞核,核中主要是致密的染色质,还分布有一些核泡,核外由核膜包围,将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核膜最前端紧贴质膜,核后端有植入窝,近端中心粒和中心粒间体位于其中。头部后端为袖套结构,由质膜包围的袖套结构延伸到后部,使整个头部呈椭球形,质膜后端沿鞭毛形成一个袖套腔,袖套结构中分布有中心粒复合体、线粒体以及囊泡等。精子细胞的细胞膜不光滑,呈现小的皱折。七带石斑鱼精子的尾部细长,紧接于头部细胞核,穿过袖套腔,通过基体与核紧密结合,中心粒复合体也位于此,且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呈钝角,鞭毛的轴丝由此形成,基体与鞭毛间的过渡区轴丝无中央微管,呈“9+0”型。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其起始端开始于前端基体,轴丝外仅有少许细胞质。  相似文献   

17.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三倍体雄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殖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材,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同,但体积较大,发生过程中有大量坏死细胞存在,精子变态期尤为明显;败育的生殖细胞被支持细胞所吞噬;生殖激素仅呈现一个生殖周期变化,与二倍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滞后。三倍体雄性虹鳟的生精细胞能够完成减数分裂,滞育于精子细胞阶段,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规则的联会,产生的精子绝大多数因含有多余的染色体片段成为非整倍体而败育,只有少数生精细胞能够正常发育成精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解剖及显微观察对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以下简称转基因鲤)的性腺发育和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鲤精巢组织结构属壶腹型,其壁由2层膜组成,外为腹膜,内为白膜,精小叶不规则排列,小叶由许多精小囊组成,精小囊是精子发生增殖、生长、成熟的地方,精子成熟后由精小囊进入小叶腔内.卵巢1对,位于腹腔两侧,外为腹膜,内为被膜,卵子成熟后由输卵管从泄殖孔排出体外.精卵生殖细胞发育程序相似,可分为6个时期.其中雌性个体成熟年龄为1周年;雄性个体成熟比雌性个体成熟早.成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0.49 ~0.84,成熟精巢的成熟系数为1.47 ~4.87.繁殖期性腺发育观察:7月时精巢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所占比例较高,卵巢中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较高;8月时精巢中精原细胞数量开始减少,精母细胞开始增加,并有少量精子细胞和精子出现,卵巢中卵母细胞数量有所增加,并出现一些小的液泡和卵黄物质;9月时精巢中大多都为精子细胞和精子,卵巢中大部分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充塞期.通过对繁殖期3个月雌、雄个体性腺发育与普通鲤作t检验,雌、雄个体性腺发育程度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证明转基因鲤的性腺发育是正常的,雌、雄个体性个体都能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20.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兔疥螨(Sarcoptesscabiei)雌性成虫的体壁由表皮层和真皮组成.表皮层由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组成.其中上表皮又可分为盖质层和表皮质层.真皮层则由一单层的表皮细胞层所构成.起源于表皮细胞的微管穿过内、外表皮,终止于近盖质层的表皮质层内,为单线型微管.本文还对皮纹、皮棘、杆状毛和基腹板等体壁附属构造进行了观察.骨胳肌细胞由肌质膜、肌质和核所组成.肌质膜为双层单位膜所组成.肌质内含肌原纤维、肌质网、线粒体、β-型糖原以及少许脂滴.肌原纤维显示色淡的I带和色深的A带相间排列,I带中心为Z线.A带中每条粗肌丝周围配有9~11条细肌丝.核单个,内含多量常染色质,核仁一个,电子密度深,位于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