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高优势杂交组合选育、制种方法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棉花新品种选育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转基因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中棉所83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棉花大面积人工杂交制种难以为继。为解决棉花杂交种生产问题,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集高产、广适、简化制种于一体的棉花三系杂交种已成为棉花育种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棉所83是在此背景下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的杂交种,其母本是用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雪  朱东生 《江西棉花》2009,31(5):7-10
回顾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历程与杂交棉优势表现,阐述了棉花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等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与途径,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建议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棉花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广泛利用需将棉花杂交种与种植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尽量选择F2仍有较高优势的杂交组合,建立相应的杂交棉种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粱杂交种选育与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走过了46年的历程。杂交种选育经历了从低产向高产、从劣质向优质、从高秆向矮秆、从不抗向多抗、从单用向多用的发展过程。高粱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选育提高,重要性状的改良和获得都与高粱种质资源的引进创新分不开的,包括高产杂种优势群种质材料的创新,中矮秆种质材料的创新、优良籽粒品质材料的创新、抗性种质材料的创新、不同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补正     
正本刊2019年46卷第12期15页脚注补充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2016YFD0101413);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面向中亚五国的棉花玉米现代种业技术示  相似文献   

6.
高品质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棉花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植棉效益,深受棉农的欢迎。然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虫棉品种和杂交种,纤维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试图通过高品质棉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以选育出转基因高品质抗虫棉新品系,并探索新育成品系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前景,为高品质转基因杂交棉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组,运用选育杂交棉品种兼顾常规棉品种的育种方法,历经近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选育了转基因抗虫棉常规种新科棉1号(新棉503)、新科棉5号(中创76)和新科棉6号;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成功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新棉298)和新科棉3号(中创86)。  相似文献   

8.
棉花多种质量标记性状亲本在杂交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杂交种的纯度是杂种优势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而提高亲本的纯度、鉴别真假杂交种则是提高杂交种纯度的前提。为此 ,从1 983年开始 ,我们利用棉花质量性状基因 R1、l2 s、gl2 gl3 、fg,选育出了具有不同标记性状的亲本 1 5种 (表 1 ) ,由于亲本具有标记性状 ,容易进行去杂保纯。利用这 1 5种具有标记性状的亲本组配出了 2 4种具有 2~ 3个不同于母本标记性状的杂交组合(表 2 )。杂交种 F1的标记性状与母本的标记性状具有明显差异 ,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简便易行。这些杂交组合母本…  相似文献   

9.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状况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手段.印度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得较好,有50%的棉田利用杂交种.我国在70年代起开展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采用人工制种,利用杂种一、二代,有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正>ZHM7089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抗病育种课题组选育出的耐高温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1选育过程ZHM7089是以自主选育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配合力高的陆地棉品系ZHM-13为母本,以耐高温、转基因抗虫品系繁407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2009—2011年完成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该杂交种耐高温,丰产性好,综合抗病虫性能强。2011年完成湖南省棉花生产试验,在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013年获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种优势是促进棉花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杂种优势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杂交种的纯度,棉花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但只有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快速而准确,是势在必行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烟草育种目标与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利用烟草杂交种来实现烟草育种目标是可能的。烟草不育系的选育现阶段以利用核质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为主,但从遗传工具的方便程度和选育效率上来看,烟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以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或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为上策。烟草杂交种亲本的选育应遵循品质优秀、抗性强、遗传多样和易于制种的原则。烟草杂交组合配制应遵循双亲性状互补、生态适应、品质适宜和遗传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18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18的选育背景、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等,对于鲁单718的成功选育提出了育种目标、选系技术与方法、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西棉花》2009,31(6):38-38
日前,由济南鑫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 800万元的国家转基因棉花重大课题研究中心项目落户山东齐河。 国家转基因棉花重大课题项目是由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课题,全国共选定15家单位实施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产业化研究,课题主要任务是研究、整理和建立棉花杂交制种和常规繁育监控,完善转基因棉花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湖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是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年推广杂交棉面积达16.7万公顷,占年植棉面积的95%以上。生产中主要应用F2代,增产幅度在7%左右。其制种方法为“徒手去雄,小瓶授粉,互为父母本,全株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种工序复杂,F1代种子生产用工多,而F2增产幅度小,且目前推广的品种棉纤维偏粗,不抗棉铃虫。对策是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生产中推广F1代,选育优势杂交抗虫棉。  相似文献   

17.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极为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产棉国家都相继开展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且成效显著,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印度已选育出增产1—2成的杂交组合,美国的一些育种家认为,棉花生产今后十年的重大突破,可能就在于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国高粱育种研究中起步较早,选育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的高粱品种多为杂交种,杂交高粱品种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强,是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和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杂种优势的数量遗传学理论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化育种实践中,不同群体(系)之间杂交第一代往往表现出杂种优势,这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主要包括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以及上位性、杂种优势基因、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等理论解释。在综述不同杂种优势假说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实践,阐述H_(F_1)=Σdy~2的实用性,讨论并探讨杂种优势形成的双亲基因频率差异互补理论,提出玉米自交系、杂交种选育的群间选系组配观点。此外,还讨论了一些改良和创新杂种优势类群的玉米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多抗性、优质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LD7045),组合为齐3925×Lx9311。介绍了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的选育背景、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等,提出了育种目标、选系技术与方法、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