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AFS各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异位症组)血清、腹腔液的CA125和EMAb.同时检测12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CA125和EMAb并作比较。结果: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的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CA125水平或EMAb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Ⅰ期(或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Ⅰ期和Ⅱ期(或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和EMAb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办法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血清CA125水平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II、IV期组明显高于I期、Ⅱ期组(P〈0.05),术后6个月复发者血清CA125水平较术后1个月增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病情评估、疗效和复发监测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125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现有盆腔病变者107例,占85.6%,其中不孕原因居前3位依次是盆腔粘连及输卵管阻塞(40.8%)、子宫内膜异位症(21.6%)、子宫内膜息肉(6.4%)。术后随访6个月~1a,妊娠率为21.6%(27/125),其中宫内妊娠22例,宫外孕5例。结论官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能迅速、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的病因并可采用针对性治疗,是诊治不孕症的最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痛(CPP)的常见病因及腹腔镜在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8倒CPP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镜下诊断68倒CPP患者中病因为盆腔炎27倒(39.7%).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22.1%).盆腔粘连12例(17.7%)和盆腔淤血症5例(7.3%)。本组痊愈26例.显效23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结论:CPP常见病因为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淤血症,腹腔镜技术对明确病因及针对性治疗有较高的价值.它对CPP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恶性组,n=30)、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n=30)和正常妇女(对照组,n=20)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良性组术前、术后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Ⅲ、Ⅳ期患者的VEGF水平高于Ⅰ、Ⅱ期,低分化G3期的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G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分期、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幼少女卵巢肿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伍维秀(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湛江524037)1资料来源1.1发病概况: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1],根据我院1974年12月至1993年12月9年共诊治卵巢肿瘤828例,其中良性667例,恶性157例,交界性4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复发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行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123例患者随访2a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术后复发24例(19.51%);轻度患者复发率为14.94%(13/87),重度患者复发率为30.56%(1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超下囊肿最大径线≥10cm者复发率为21.43%(6/28),最大径线<10cm者复发率为18.95%(1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患者中由高年资医师主术的复发5例(19.23%),由低年资医师主术的复发6例(6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125≥30 IU/mL的患者复发率为20.00%(17/85),<30 IU/mL的患者复发率为18.42%(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复发因素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及手术医师的技术和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38例EM和87例非EM患者的病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价初诊时的血清CA125水平和NLR对EM的诊断价值。采用以logistic为基础的数学方程将二者进行合并,分析二者联合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患者血清CA125水平以及NLR均较非EM患者明显增高(P<0.01)。CA125+NLR诊断E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较CA125(0.80)和NLR(0.70)增高(P<0.05)。CA125>36 k U/L与NLR>1.79均与EM独立相关(P<0.01)。结论 CA125与NLR均对EM的诊断有益;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于提高EM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及诊断意义。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MRI检查用Vectra0.5T超导成像系统,行横断及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陈旧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粘连这两个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MRI检查用Vectrao.5T超导型成像系统,行横断及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陈旧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粘连这两个病理改变。病灶呈T1加权为高,T2加权为等或高信号影。15例中,MRI共发现17个病灶(手术发现19个),发现率为90%,定性准确率为100%。结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子宫内膜异位的MRI信号较为特殊,MRI对其定性、定位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内异症合并不孕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45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观察自然妊娠结局及复发情况。结果 深部浸润组术后GnRH-a用药情况分别与卵巢组和腹膜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卵巢组与腹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累积妊娠率分别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浸润组、卵巢组、腹膜组三组患者术后妊娠距手术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7.4±1.5)、(9.3±2.3)、(6.5±1.9)个月,深部浸润组与卵巢组及腹膜组比较,均延长(P<0.05);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值较小(P=0.052)。结论 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患者手术后平均妊娠时间延长,但累积妊娠率与卵巢型和腹膜型内异症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TRAP-ELISA检测法,对15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种乳腺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结果: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例端粒酶阳性,而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仅2例端粒酶阳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人类乳腺癌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良性病变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水平,并比较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转移、无转移sICAM-1水平变化。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P<0.01);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sICAM-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sICAM-1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新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 IL- 6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6 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动脉血气分析、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 )、促甲状腺素 (TSH)(RIA法 )及 IL- 6 (EL ISA法 )水平 ,并与 30例心、肺功能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 TT3、TT4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IL- 6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TT3、TT4 水平与 Pa O2 呈显著正相关 (r=0 .5 76 ,P<0 .0 1 ;r=0 .5 98,P<0 .0 1 ) ;IL- 6水平与 Pa O2 呈负相关 (r=- 0 .6 2 5 ,P<0 .0 1 ) ,与 TT3、TT4 水平呈负相关 (r=- 0 .30 1 ,P<0 .0 1 ;r=- 0 .374 ,P<0 .0 1 )。结论 :血清 TT3、TT4 和 IL- 6水平反映了老年人肺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 ,检测血清中 TT3、TT4 和 IL - 6的浓度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关系。方法 :将 45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分成高LDL组、单纯高血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血清HGF水平。结果 :高LDL组血清HGF较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单纯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HGF浓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 (r =0 .0 3 9,P >0 .0 5 ) ;与LDL浓度呈中度正相关 (r =0 .66,P <0 .0 5 )。结论 :血清HGF水平与LDL密切相关 ,HGF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肿瘤5项组合检测对消化道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95例消化道癌症患者和65例健康检查者血清中消化系统肿瘤5项水平,即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比较两组的检测均值和阳性率.结果 消化道癌症组血清AFP、CEA、CA125、CA19-9、CA72-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FP在肝癌组的均值和阳性率、CEA在结直肠癌组和胰腺癌组的均值和阳性率、CA125和CA19-9在胰腺癌组的均值和阳性率、CA72-4在胃癌组的均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组合检测阳性率一般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5项组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症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脂质过氧化物 (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4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及 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血清 NO、L PO及 SOD测定。结果 :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NO水平显著低下 (P<0 .0 1 ) ,L PO明显升高 (P<0 .0 1 ) ,其总 SOD(T- SOD)水平降低 (P<0 .0 5) ,Mn- SOD水平明显降低 (P<0 .0 1 ) ,而 Cu,Zn- SOD则下降不明显。NO水平的下降与 T- SOD活性的降低呈正相关 (r=0 .3471 ,P<0 .0 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 ,机体受过氧化损伤严重。特别是 NO作为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分子 ,其水平的低下 ,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含钙0.88%和1.78%的玉米—豆饼型基础饲粮(含锌29ppm,添加0.10和40ppm锌(ZnSO_4·7H_2O)。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雏鸡增重显著提高(P<0.01),这种效应随着雏鸡周龄的增长愈趋明显。饲粮高钙使雏鸡前期增重显著降低(P<0.01),后期效应愈趋缓解。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高钙使之显著降低(P<0.01)。饲粮加锌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加锌组(P<0.05),饲粮高钙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使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而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受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P>0.05)。肝脏(P<0.05)、肾脏(P<0.01)、胰脏(P<0.01)、胫骨(P<0.01)以及粪便排泄物(P<0.01)中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肺脏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饲粮高钙使肾脏(P<0.05)、肺脏(P<0.01)、胫骨(P<0.05)锌含量显著降低,使粪便排泄物中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含锌29ppm,不能满足雏鸡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饲粮高钙时,饲粮总锌69pp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