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已发表的长角血蜱16SrRNA序列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唐山地区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抽检样本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315份蜱DNA样本中检测出25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7.94%;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地区长角血蜱携带立克次体同处于一个分支,与日本株立克次体同源性最高(93.30%),其次是福建株立克次体(92.11%),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株(90.45%)、虎林株(90.42%)。结论得出唐山地区蜱传斑点热感染较严重,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可能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2.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 spotted fever grouprickell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 ( spotted fever,SF)的一组病原体。斑点热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危害特别严重。该病主要通过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人被携带有 SFGR的蜱、螨叮咬而感染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四川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本试验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学特征,对蜱做形态学初步鉴定,同时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COI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石渠县牦牛体表的蜱为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其中西藏革蜱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新疆南部和田地区蜱种分布及蜱携带立克次体流行情况,本试验从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8个县市的养殖绵羊采集体表寄生蜱,运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检测技术对蜱种进行鉴定;运用PCR检测技术对立克次体进行检测;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探究和田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本试验共采集蜱914只,经鉴定包括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532只、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304只、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78只。PCR检测发现,该地区蜱中存在暂定巴布瑞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barbariae)、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sia massiliae)、饶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蜱传立克次体总体阳性率为59.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本试验获得的立克次体均与已知立克次体同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优势蜱种为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该地区的立克次体阳性率较高并且近年来呈上升态...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四川省理塘县牦牛泰勒虫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规律,2019年5-11月和2020年4-10月自理塘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345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泰勒虫检测,分析理塘县牦牛泰勒虫感染的季节规律、年龄段、体重变化、性别特点,对全部泰勒虫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共计65份进行虫种鉴定.结果 显示...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采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蜱作形态学初步鉴定;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ITS2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蜱作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为微小扇头蜱和青海血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牛羊体表蜱携带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立克次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从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n=344)、温宿县(n=93)、沙雅县(n=98)、乌什县(n=39)随机采集牛羊体表蜱574只,以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基因(ompB)和细胞表面抗原1基因(sca1)为靶基因,运用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携带情况,确定所属的SFGR基因型。选择2个基因的强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4个县(市)蜱的立克次体感染率差异。[结果]对牛羊体表蜱携带的立克次体进行检测,发现存在3种SFGR基因型,分别为暂定巴布瑞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isa barbariae)、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isa sibirica)、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isa massiliae)。蜱样本中立克次体的总体阳性率为15.16%(87/574),温宿县的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为23.66%(22/93)。在检出的3...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阿坝州牦牛和藏绵羊梨形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阿坝州牦牛和藏绵羊梨形虫感染率,采用巢式PCR,对采自阿坝州5个县的200份全血样本进行检测,扩增梨形虫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克隆测序,经比对后确定虫种。结果5个县的梨形虫总阳性率为49.0%(98/200),其中红原县47.5%(19/40)、壤塘县67.5%(27/40)、阿坝县8.3%(2/24)、金川县8.3%(4/48)、小金县95.8%(46/48);牦牛感染的虫种全部为中华泰勒虫,总感染率为26.9%(29/108)。其中红原为35%、阿坝为8.3%、壤塘为100%、金川为8.3%,;藏绵羊感染的虫种全部为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75.0%(69/92)。其中红原为60.0%、壤塘感染率为45.8%,小金县95.8%。阿坝州牦牛和藏绵羊梨形虫感染率较高,感染虫种单一,分别为中华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地方株之间的同源性明显高于种间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牦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甘孜州气候、生态环境迥异的半农半牧区康定县和纯牧区色达县不同乡镇的共计500头份牦牛粪样,对牦牛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球虫平均感染率为30.00%(150/500),其中康定县的平均感染率为31.95%(54/169),色达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9.00%(96/331);公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26.38%(43/163),母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31.75%(107/337);成年牛(3岁以上)粪样球虫阳性率为16.22%(42/259),犊牛及青年牛(3岁以下)粪样球虫阳性率为44.81%(108/241);从牦牛感染球虫的种类来看,单一感染(62/150)小于混合感染(88/150);共检出9种球虫,分别为牛艾美耳球虫(24.00%)、柱状艾美耳球虫(12.00%)、邱氏艾美耳球虫(16.00%)、亚球形艾美耳球虫(18.03%)、巴西艾美耳球虫(8.27%)、加拿大艾美耳球虫(6.67%)、椭圆艾美耳球虫(9.33%)、怀俄明艾美耳球虫(3.30%)和奥博艾美耳球虫(2.4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肠道病毒(BEV)的感染情况,应用RT-PCR对青藏高原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共计222份出现腹泻症状的牦牛粪便样品开展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222份样品中,检出44份BVDV阳性,BVDV阳性检出率为20%(95%CI:15.5%~25.6%);检出65份BEV阳性,BEV阳性检出率为29.4%(95%CI:24.1%~35.0%);BVDV/BE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8%(95%CI:2.5%~8.0%)。结果表明,所有被检地区牦牛均存在BVDV和BEV感染,且部分地区感染较为严重,有混合感染的情况。研究结果旨在为青藏地区牦牛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基本数据,丰富BVDV和BE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2.
巴贝斯虫(Babesia spp.)和泰勒虫(Theileria spp.)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蜱传播梨形虫病病原体。为评价梨形虫病传播情况,为甘肃省河西区域梨形虫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该区域部分县区的牛羊抗凝血样品和环境游离蜱虫进行梨形虫病病原检测,分析样品中病原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利用MEGA 6.06软件和NCBI 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工具,对阳性样品中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通过基于18S rRNA的巢氏PCR方法,检出梨形虫病病原1目2科9种,包括莫氏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隐藏巴贝斯虫3种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分离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狍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6种泰勒虫。牛羊抗凝血样品梨形虫病病原总感染率为8.84%(16/181),阳性样品分布于武威市(感染率14.94%)和张掖市(感染率3.45%);检出携带梨形虫病病原的蜱9只,蜱病原携带率为2.52%(9/357)。检出的梨形虫病病原分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2大类,每种病原跟国内外检出虫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处于各虫株相应分支上,提交序列相似率达99%~...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甘肃省甘南玛曲县牦牛衣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感染的因素,试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检测了该地区的610份牦牛血清,并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影响牦牛衣原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牦牛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5.08%,季节、性别和年龄对牦牛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胎次对母牦牛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甘肃省甘南玛曲地区牦牛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因此应对本地区的衣原体病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哈边境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对艾比湖湿地游离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血红扇头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并应用Mega5.0软件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哈边境地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电泳阳性率36.84%(56/152),BLAST分析显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为Rickettsia raoultii,与从匈牙利患蜱传染的病人肿大淋巴结中分离获得的R.raoultii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Gen Bank登录号为JQ798904)。结论是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存在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机动物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SE)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1907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907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原总阳性率为22.55%(430/1907),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原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39.69%;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犊牛感染SE阳性率(33.33%)低于成年牦牛(40.91%);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3.67%)、母(21.68%);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5.88%)、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警犬蜱感染流行情况,对32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2007年~2011年间蜱感染流行病学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于2011年3月至9月份采集了21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警犬蜱虫进行蜱种鉴定;此外,还对从12省份采集到的蜱虫进行巴贝斯虫的检测.结果显示,近5年来,警犬感染蜱的情况在18个省、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普遍存在,警犬感染蜱在夏季和秋季达高峰期,对采集的蜱样本进行蜱种鉴定,共有血红扇头蜱、铃头血蜱和草原血蜱3个蜱种,从12个省份20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采集的蜱虫中,有12个单位蜱虫体内未检测到巴贝斯虫感染,8个单位蜱虫体内检测到巴贝斯虫,检测到的巴贝斯虫均为韦氏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17.
蜱是动物体表一种主要的体外寄生虫,以吸食动物的血液为生,在很多种动物中都有蜱寄生,警犬也不例外。2009年至2010年,发生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蜱叮咬人致死事件,使蜱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主要警犬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蜱对警犬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56-1961
根据已发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青海省采集的蜱标本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在454个蜱样本池中检测到14个SFGR阳性样本,其中9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5个黑龙江立克次体阳性样本,总感染率3.08%。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青海株HUN与与黑龙江立克次体虎林株HL-93(AF179364)、绥芬株HLJ-054(AF179362)共处一个分支,一致性分别为99.18%和99.51%;黑龙江立克次体青海株GL-1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前苏联株246(U43807)和北京株BJ-90(AF179365)同处一个分支,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49%和99.67%。说明青海省存在SFGR感染,应尽快制定防控措施,以免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9.
20.
细粒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细粒棘球蚴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若尔盖县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牦牛和藏绵羊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动物,也是细粒棘球绦虫主要的中间宿主之一,数量分别达100万和150万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