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基层的社会事务日渐繁多,传统乡村治理主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亟须新的主体融入乡村治理以共同应对当前的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不仅具备政策保障、理论支持以及与乡村治理过程趋同的基础,而且还拥有弥补政府职能空缺、行动上独立自主和组织带动农民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驱动农村改革的步伐,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3.
李克宾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69-369,371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极大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介绍了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例,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玉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25-26,1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长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采取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措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组织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的规定,指出了专业合作社财务组织和机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财会人员素质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吕红 《现代农业》2012,(2):58-5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互助性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改变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作用日益凸显,但从运作绩效上看,尚存在规模偏小、运作失范、能力有限、扶持不足等问题。合作社应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并重,拓展服务功能与提高经营绩效相促进,完善扶持政策与加强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19—20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亚太农业与食品营销协会(AFMA)联合发起的区域农民组织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泰国清迈成功举办,来自孟加拉、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的农民组织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其中我国厦门琴鹭鲜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勤生和山西省晋中绿辉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岐明受邀参加。  相似文献   

8.
将农民组织置于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理顺各种变革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我们就不难发现农民组织兴起的原因。农民组织的兴起已成事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农民组织兴起的意义又何在呢?农民合作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乡村治理,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自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安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近年来,安阳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全县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发展现状安阳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对发展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非常重视,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特色高效农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和主体参与,在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背景下,它作为实施乡村战略多元化架构中的重要一极,既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又面临现实困境,探析参与可行性路径,有利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它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自己的潜在优势,但是它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制约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制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农村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社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其能通过主体联动发挥其公共服务提供者、社会价值捍卫者、公共政策倡导者、社会资本建设者等多重身份的价值。文章以吉林省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面临的挑战和实施路径,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决不意味着单纯地出席讨论或者参加劳动、出义务工。农民参与实际上包含着更广泛的内涵,例如在决策和选择过程中的介入、承诺和贡献、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建设和自组自立、利益分享等,任何农村建设的活动若在这些方面不能有所体现,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其中,乡贤组织既是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基层群众的代表之一。新乡贤文化对于基层治理的影响,正是通过乡贤们的组织参与、村民精神引领等方式产生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以传统乡贤文化为积淀,以与时俱进的新乡贤文化为依据,让更多的本土民众通过与新乡贤相处,了解新乡贤的品质与能力,从而使新乡贤逐步榜样化、模范化。新乡贤的参与对于乡村治理而言,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形成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杰 《油气储运》2009,(11):13-1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笔者对龙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民参与乡村生态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河南省农民参与乡村生态建设情况。研究发现,政策支持、经济利益、社会认同感、乡村现状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农民参与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促使农民更加积极地参与乡村生态建设,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补贴、奖励和培训机会;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社会认同感,提高社会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关注乡村现状,改善乡村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弘扬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价值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农户个体特征和社员参与行为出发,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石棉县32家合作社146户社员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有序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合作社绩效影响较小,农户年龄越小、生产规模越大,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越高;社员参与行为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员参与合作社购销行为、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社员参会次数影响效果最明显。说明关注社员参与行为、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辖1区12县、166个乡镇、3396个村委会,总人口215.2万人,其中农户35.8万户,农业人口153.1万人。耕地面积687万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58元。近年来,在中央连续7个“1号文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呈现出弱化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身份名与实的分离,主体意识外在感观与内在感受的不统一,主体自治、法治、德治能力欠缺。乡村治理农民主体性弱化危机的化解,需要回归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从统一主体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主体意识外在感观与内在感受、主体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三个方面重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结构,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和善治。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有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过程中社员培训问题亟待解决,而此工作更是促使专业合作组织今后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