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感染猪淋巴结的损伤作用和致病机制,试验通过对13头猪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建立急性ASF模型,然后每头猪采集5对淋巴结(颌下、肺门、肝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猪感染ASFV后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FV可对淋巴结造成明显损伤,剖检可见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甚至血肿样;镜下可见淋巴结被膜下出血,形成广泛微血栓,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ASFV可通过破坏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使炎症因子和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过表达,引起淋巴结出血性炎性损伤,淋巴细胞可能发生程序性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猪胃肝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猪的病变差异,通过注射10~3HAD_(50)(HAD_(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和10~4HAD_(50)剂量的ASFV HLJ/18株处理SPF猪后取其胃肝淋巴结,使用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ASFV猪胃肝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被膜下、小梁周围以及皮质区淋巴小结处淤血明显,出血、炎性细胞增多;高剂量感染猪相较低剂量感染猪淋巴结出血更明显,组织正常结构损伤更严重。与正常猪相比,感染猪淋巴结网状纤维变粗,纤维数量显著增加,高剂量感染猪网状纤维数量较低剂量感染猪增多;透射电镜下淋巴结中发现大量ASFV颗粒,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病毒颗粒结构清晰完整,呈典型的正六边形,核呈致密圆形;胃肝淋巴结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胞核结构被破坏,核皱缩变形,染色质聚集浓缩,线粒体肿胀,甚至出现空泡化;有些细胞发生凋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SFV的免疫致病机制和非洲猪瘟(ASF)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所致急性脑损伤及核因子κB (NF-κB)介导脑水肿发生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18头健康长白猪随机分为2组,攻毒组(13头)和对照组(5头),攻毒组肌内注射剂量为102HAD50/mL (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的ASFV毒株Pig/HLJ/18,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 d。试验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剖检死亡猪并观察脑部病变;利用原位PCR检测进行病毒定位;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攻毒组9头猪表现出临床神经症状,脑部剖检病变主要为脑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水肿;ASFV主要位于脑部微血管中;病变早期主要为脑水肿,脑皮质区结构疏松、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元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后期除了表现脑水肿的特征外,还可见脑血管充血、多量微血栓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攻毒组TNF-α、IL-1β、IFN-γ、NF-κB及MMP-9主要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表达,AQP-4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微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上述6种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脑实质水肿、组织学病变显示病毒性脑炎,ASFV感染脑部,促进炎性因子的异常高表达,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IL-1β、IFN-γ的转录进行调控,使这几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多,扩大炎症反应,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还能上调MMP-9与AQP-4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主要感染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淋巴细胞,通常会导致猪出现急性出血症状,体温升高,死亡率达100%。猪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且猪的生理结构、免疫特性与人类相似,因此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问题与人类社会环境和疾病控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宿主细胞对ASFV侵染做出的免疫应答,以及ASFV如何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希望对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的形态病理学李凯年摘译姜荃校非洲猪瘟是由二十面体胞质型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出血性疾病。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最常见的剖检表现为胃肝和肾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并有坏死区,肾被膜下有瘀点,心壁和浆膜有瘀斑,以及伴有胸腔积液的肺泡出血和水肿。引起出血热...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致死性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在病毒感染时期,Ⅰ型干扰素(IFN-Ⅰ)是天然免疫反应中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因子。多数病毒感染能诱导IFN-Ⅰ表达,但是ASFV却能拮抗IFN-Ⅰ的表达,目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IFN的免疫效应和ASFV逃逸抗病毒IFN-Ⅰ相关天然免疫反应及其机制进行简要概述,有助于深入了解ASFV与宿主天然免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ASF防治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发的一种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SFV可感染家猪和野猪,并能通过软蜱传播.ASFV潜伏期往往不到1周,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萎靡不振、呕吐、便血、呼吸困难为主,母猪易流产或产死胎.病理剖检可见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充血、肿胀,肺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对猪胃肠道造成的损伤,试验选用体重为20 kg左右的长白猪18头,随机分为试验组(13头)和空白对照组(5头),试验组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5 mL/头(病毒含量为1×102 HAD50/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试验期间死亡的猪全部进行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观察,采集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系膜淋巴结等器官/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病变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组织学分析,按照各器官/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建立病变评分标准。结果表明:ASFV对胃肠道造成的损伤主要以黏膜充血、水肿,以及黏膜下层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坏死为主,肠系膜淋巴结呈多灶性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按照各器官/组织病变程度总分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回肠>空肠>胃>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回肠病变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病变相对较轻。说明ASFV感染后,猪胃肠道出现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浆膜的出血与...  相似文献   

9.
研究丹参多糖对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凋亡因子的影响,深入探讨其缓解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糖低、中、高剂量(250,500,750 mg/kg)保护组和阳性药物(联苯双酯200 mg/kg)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胃12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和D-GalN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各组小鼠分别在造模3 h后颈椎脱臼处死,并立即摘取肝脏。采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Fas、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肿胀,肝实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糖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趋于完整,肝实质内炎性细胞和坏死数量减少,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用药组之间比较,丹参多糖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调控各因子的效果最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能有效调控LPS联合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缓解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小型猪腹腔镜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切除损伤对肝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将12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仅建立气腹60 min,模型组右半肝缺血60 min后进行左半肝切除。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 m RNA表达的变化,Caspase-3、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结果显示,模型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ax m RNA及细胞凋亡数量于术后即刻、1 d、3 d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模型组Bcl-2 m RNA于术后即刻、1 d、3 d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结果表明,腹腔镜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损伤可导致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 m RNA和下调Bcl-2 m RNA的表达、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性传染病.为制备兔抗ASFV A137R蛋白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ASFV Pig/HLJ/2018分离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SFV A137R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1a-A137R,转化大...  相似文献   

12.
2015年8月-11月对45例山东省近期流行的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肝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出血性坏死性肝炎、肺淤血水肿、肾变性肿胀、脾淤血肿胀、胰腺点状坏死及脑膜充血为特征。病理组织学观察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灶状坏死并伴有核内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心肌纤维变性,心间质充血、水肿及巨噬细胞浸润,胰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偶尔见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淤血出血,肺淤血、水肿,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坏死,肠黏膜发生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电镜观察肝细胞核内晶格状排列直径70nm左右的病毒粒子,本研究为该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一、非洲猪瘟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唯一成员,具有典型二十面体囊膜结构,病毒粒子大小200 nm。ASFV对低温高度耐受,加热灭活(56℃/60 min;60℃/20 min)。对乙醚和氯仿敏感,8/1 000的氢氧化钠(30 min)、次氯酸和碘化合物可将其灭活。ASFV在肉类中存活期长(表1),不利于病毒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是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高度接触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病程很短。临床上最初主要表现为高烧达40~42℃,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耳部、腿部和腹部皮肤发红。剖检的典型症状为淋巴结、脾、胃肠粘膜、肾等部位出血。临床上非洲猪瘟与猪瘟的症状和死后病变相似,很难鉴别诊断,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来确诊。目前没有防治非洲猪瘟的特效药物和预防疫苗,可以通过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初步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多基因家族MGF360-13L基因的功能。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GF360-13L基因进行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MGF360-13L并转染至293T细胞进行表达;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基因缺失毒株ASFV-ΔMGF360-13L,以相同的感染复数(MOI=0.01)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感染基因缺失毒株和亲本毒株(ASFV CN/GS/2018)后,利用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计算病毒滴度并绘制体外生长曲线;以MOI=1将ASFV-ΔMGF360-13L和ASFV CN/GS/2018分别感染猪骨髓巨噬细胞(BMDM),利用qPCR和ELISA测定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GF360-13L基因在ASFV基因Ⅱ型中相对保守,编码蛋白属于非分泌型、无跨膜区、亲水性好;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MGF360-13L被293T细胞表达;成功获得MGF360-13L单基因缺失毒株ASFV-ΔMGF360-13L,与ASFV CN/GS/2018相比,其体外复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ASFV-ΔMGF360-13L感染BMDM后,IL-1β、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在转录和分泌水平都显著高于ASFV CN/GS/2018。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SFV的MGF360-13L基因缺失毒株,并证实了MGF360-13L基因作为ASFV复制非必需基因具有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的功能,这为进一步注释ASFV MGF360-13L基因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洲猪瘟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对非洲猪瘟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探讨病理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病理机制。选用体重20 kg左右的长白猪13头,肌内注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Pig/HLJ/18,剂量102HAD50·mL-1。试验期间的死亡猪,全部进行系统剖检和取材,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建立病理学评价标准,病变(无序分类变量)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病变程度(有序分类变量)按各组织器官的不同病变进行分级和评分。结果表明,发病猪符合非洲猪瘟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等临床特征,发病率100%,病死率100%。病死猪表现败血症典型特征,尸体易腐败,血凝不良或溶血,尸僵不全。主要病理损伤为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炎性脾肿(败血脾)、脑水肿、肺水肿和肺实变等。脾和淋巴结是非洲猪瘟病毒攻击的靶器官,病变最为显著,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发生频率最高。病理变化以血液循环障碍尤为突出,包括水肿、充血、淤血、出血、梗死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病理表现,出血性病变为其最主要的特征。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贯穿始终,在病程的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结果提示,急性非洲猪瘟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典型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和严重的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共同导致急性非洲猪瘟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复方参芩对犬细小病毒致犬心肌组织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丹参、黄芩、甘草等中药配伍并制备成为复方参芩针剂,人工感染犬细小病毒建立模型;将犬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复方参芩组;给药7d后,接种病毒,观察各组犬临床症状,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犬死亡率高,心肌组织结构损伤严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细胞Bcl-2 mRNA表达下调(P<0.05),Bax mRNA表达增加(P<0.01).复方参芩组犬存活率较高,心肌组织损伤轻,与模型组相比,心肌组织细胞Bax mRNA表达下调(P<0.01),Bcl-2 mRNA表达上调(P<0.01).通过本试验证明复方参芩可通过上调犬心肌组织细胞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细小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犬心肌组织免受细小病毒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