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抑灭蓝藻及其实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灭除蓝藻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美国FDA发布的野生水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可用硫酸铜及其络合物等灭除藻患;欧盟制定的淡水鱼类水质标准中,强调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物及高铁酸盐等清除藻害;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许多养殖户就用生石灰、草木灰、铜盐及放养鲢、鳙等措施防治藻患,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一方法,灭除藻患效果日益减退。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70年代开始深入调查观察太湖、巢湖、滇池及镜泊湖等水体富营养化类型及藻患特征,近期从上百种有机、无机化合物的灭藻试验中,筛选出一种TN抑藻生物活性素制剂,其消灭蓝藻效果远胜过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及高铁酸纳等化合物,具有效高、效速、用量低等特点。在大规模灭藻的同时,有计划安排收集藻体及浓缩、消毒、干燥等技术处理,使蓝藻成为具有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特征以及系列矿物元素和生物素的全价畜禽鱼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域蓝藻的发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6,(10):76-76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造成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水中的有害藻类含量逐步增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常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一层蓝绿色的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Warerbloom)。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各类型水体蓝藻的杀灭作用,于2015~2016年选取以盐碱水、淡水、生活污水为水源的3类蓝藻暴发的养殖池塘,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与传统灭藻剂(硫酸铜)杀藻效果的对比试验;于2016年7~8月在蓝藻暴发的沧州市南湖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大型景观水体蓝藻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显示,对上述4种类型水体使用生物蓝藻抑制剂,48 h后蓝藻被杀灭,水体中氨氮、硫化氢均未检出,pH降到8.0以下,溶氧量上升到4.5 mg/L以上,藻相以绿藻门的小球藻为主,水质优良。使用传统杀藻剂虽然能杀死蓝藻,但水体的pH、氨氮、硫化氢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证明,生物蓝藻抑制剂可以在2~3 d内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蓝藻并改善水质,在大型水体"水华"综合治理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蓝藻的危害蓝藻易在湖面和池塘大面积暴发。目前,对导致蓝藻暴发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主要因素有:高度富营养(硝酸盐、磷)、水酸碱度低(低CO2)、高温、强光照度、水流停滞、低的氮磷比:(10~12)∶1。蓝藻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中蓝藻及其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浅水湖泊的调查,分析了蓝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中氮磷浓度的关系。研究显示蓝藻生物量生长季节比非生长季节高很多,生长季节最大值出现在三角湖(5.719 mg/L),最小值出现在天鹅洲(0.001 mg/L)。半通江湖泊蓝藻生物量高于其他类型湖泊;生长季节,蓝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比例在半通江湖泊和城郊湖泊均大于40%,而在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不到20%;半通江湖泊最大,之后依次为城郊湖泊、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氮磷比无论生长季节还是非生长季节在大部分湖泊均低于40。对蓝藻优势类群与氮磷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生长季节仅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与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非生长季节,集胞藻属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氮显著相关(P0.05),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华蓝藻资源化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规模蓝藻水华频繁爆发,蓝藻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生物质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分析了我国水华蓝藻作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肥料、微生物培养原料以及水华蓝藻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现状,并分析了在传统利用方式中打捞、浓缩及脱毒效率低的问题.探讨了优化蓝藻资源化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改善水华蓝藻利用现状的对策,可为我国水华蓝藻资源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入盛夏,各地蓝藻又开始肆虐。蓝藻暴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10多年里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蓝藻大量堆积、死亡与黑水团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湖区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水华很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诱发黑水团。2011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太湖梅梁湖杨湾水域进行为期1个月的原位蓝藻堆积围隔试验,分析蓝藻大量堆积、死亡过程中水体关键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其与黑水团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积聚死亡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基本在0.2mg/L上下波动;同时,水体主要营养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TN、NH4+-N和TP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6、48和46倍。高温时段打捞水体表面积聚的蓝藻是防止蓝藻死亡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有效措施。蓝藻死亡的同时会促进致黑物质的产生,丰富的有机污染底泥的参与对于黑水团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但形成典型的黑水团需要一定水平的风浪扰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省渔业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浅海滩涂和内陆水域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贯彻“以养为主”方针,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开发,着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渔业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O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8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575亿元,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13,(6):70-71
清塘后,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纳水至0.8-1.2米深左右,用漂白粉消毒,凋节水体pH值至7.8~8.5-3天后施用酵素菌①号培水.每亩6~8公斤(不计水深).先浸泡半个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开足增氧机.以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施川酵素菌之后2天,用试苗袋试苗,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氮磷浓度变化对蓝、绿、硅藻年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滇池水体中藻类变化规律及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结构的影响,在滇池草海和外海共设10个采样点,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每月监测藻类变化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草海在每年9月至来年2月,蓝藻、绿藻呈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硅藻生物量在8-10月和2-4月含量较高,变化范围5.81~44.80 mg/L;外海以蓝藻、绿藻为主,两种藻类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1月呈互为消长,而来年2种藻5-7月逐渐升高、10月开始又逐渐降低。草海和外海水体中的总磷均以在5-9月含量最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82~3.37 mg/L和0.20~0.51 mg/L;总氮全年变化剧烈,草海总氮为2.85~11.7 mg/L,外海总氮为1.05~4.89 mg/L。总体上看,草海的氮、磷含量高于外海,说明草海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外海;而水体中绿藻生物量高于蓝藻成为绝对优势藻种,且绿藻生物量远远高于外海,表明高氮、磷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有更强的利用优势,致使在超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不占优势。滇池水体中氮磷比较低的月份,水体中蓝藻和绿藻共存;在高氮磷比的时间段,绿藻生长占优势,说明滇池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更适合高氮磷比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010~0.210,呈现不相关;2010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430~0.474,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说明南太湖入湖口的氮营养盐已经不容忽视,湖泊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升高,将为蓝藻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蓝藻一旦暴发,氨氮和总氮浓度反而迅速降低,在南太湖水域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水库无论是贫营养型还是富营养型,都有可能暴发蓝藻,形成水华。这对水库的水质、城市供水、渔业养殖危害很大,笔者在洋河水库一直从事水质的统计分析与治理工作,现把自己多年来在水库水质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水库蓝藻水华的形成及危害1.水库水华的形成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  相似文献   

15.
用营养手段降低养猪生产中氮、磷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养猪生产中氮、磷污染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制约了养猪生产的发展。本文从限制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两个方面综述了降低养猪生产中氮、磷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几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中氮、磷吸收率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人工放养条件下 ,对 1 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从水中吸收氮、磷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以水葫芦吸收TN的能力最强 ,吸收率为 83 0 9%,空心菜吸收率为 77 97%,槐叶苹对TN的吸收率最低 ,仅为4 4 94 %。对TP的吸收能力仍然以水葫芦最强 ,吸收率为 80 30 %,空心菜吸收率为 6 8 1 8%,槐叶苹吸收率为 1 0 6 1 %。  相似文献   

17.
承德市水域功能区的划分既充分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又合理开发内陆淡水水域,培育多种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水域功能区定位与本地渔业产业发展、水域生态保护相融合,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确保最基础的养殖水域范围,充分维护渔民权益。通过综合评价各水域功能区发展特点及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制定渔业规划,使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渔业产业协同发展、并存共生。  相似文献   

18.
河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多种类型水体的养殖。平山县在2002—2004年投放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成商品蟹的基础上,2005—2006年集中精力搞河蟹大眼幼体到扣蟹的培育,以满足周边广大养殖水域的苗种需求。现将培育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水产饲料的广泛使用 ,由此而产生的水体环境氮磷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有研究证实 ,饲料中 70 %左右甚至更多的氮、磷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当氮、磷在养殖水体中逐渐富积并达到一定值时 ,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并严重威胁到鱼类生存  相似文献   

20.
氮、磷元素既是海洋生物最基础的营养物质,也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份之一[1].在养殖生产上,系统中氮磷的利用率,存在特征,含量比例,积累情况及变化趋势等常作为评价养殖水平和养殖模式的重要指标[2].2007-2008年对不同养殖模式试验池水进行了三氮、磷酸盐测定,对其存在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