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绒纤维长度、绒纤维强度、绒纤维伸度及绒毛洗净率和净绒率进行测定,并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绒毛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具有较好的产绒性能,特别在绒纤维细度、长度等方面体现出陕北白绒山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正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用杂交方式经过25年培育而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的山羊新品种。和国内其他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和绒质优良的特点,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区,2008年全市白绒山羊存栏量达  相似文献   

3.
1.陕北白绒山羊简介 陕北白绒山羊是根据市场需要和陕北自然经济条件,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用两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方式,经过30年的培育而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品种。陕北白绒山羊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两市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子洲、甘泉、宝塔、延长、安塞、子长等县区。  相似文献   

4.
<正>羊绒服装制品以柔软、保暖、轻便的特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针对这一消费市场,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培育优质的绒山羊品种。陕北白绒山羊是陕北地区培育的一种优质绒肉兼用型的绒山羊新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等特点。陕北白绒山羊公羊的角比较粗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断奶日龄对陕北绒山羊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确定陕北绒山羊公羔最佳的断奶时间。选取精神活泼、体质健康、体重(11.28±1.15kg)和日龄(58±4d)相近的雄性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组内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EW90、 EW75、 EW60组断奶日龄分别为90、 75、 60d。断奶后进行育肥试验,预试期5d,正式试验60d。结果表明,EW60组日均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较EW90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9.75%、 10.43%、 12.24%(P<0.05),较EW75组分别提高了8.10%、 4.66%、 5.74%(P>0.05),不同断奶日龄组间胴体脂肪含量值(GR值)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但早期断奶可以提高陕北绒山羊的GR值和眼肌面积。可见,早期断奶可以促进陕北绒山羊生长发育,陕北绒山羊公羔适宜的断奶日龄为60日龄。  相似文献   

6.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山羊新品种,其改良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父本是辽宁绒山羊,采用的方法是级进杂交。陕北白绒山羊与之改良前的当地陕北黑山羊相比较,被毛由黑色或者杂色变为白色、绒色由紫绒变为白绒,产绒量提高了5倍左右,体重提高近1倍,同时该品种还具有绒纤维品质良好、繁殖潜能高、群体中存在多绒型变异等突出特点,因此跻身于全国优秀绒山羊之列。目前陕北白绒山羊已成为榆林、延安养羊业的当家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陕北白绒山羊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外显子1的SNP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绒、胴体和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为陕北白绒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68只陕北白绒山羊部分生长、胴体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HSL基因外显子1的SNP遗传多态性。【结果】陕北白绒山羊HSL基因外显子1有AB和AA 2种基因型,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B与AA基因型个体的绒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和背膘厚差异显著(P<0.05),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A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断奶重、绒长、周岁重、体高、体长、管围、背膘厚大于AA基因型,但AA基因型个体毛长、产绒量、胸围、眼肌面积大于AB基因型。【结论】陕北白绒山羊HSL基因外显子1具有多态性,该基因可能是陕北白绒山羊产绒及胴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的蛋白质需要量,为建立和完善陕北白绒山羊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体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4只第2胎次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随机分成4组,各组试验羊分别饲喂消化能水平均为NRC(1981)肉用和奶用山羊推荐维持需要量的1.2倍、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NRC(1981)肉用和奶用山羊推荐维持需要量的80%,90%,100%和110%饲粮,进行为期66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d);同时在试验中期(第25天),每组选择3只羊按照全收粪、尿法进行为期7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1)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对4种日粮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为(65.54±0.43)%;(2)供试羊平均日增质量随日粮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的变化(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 6和0.982 5。【结论】建立了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粗蛋白质(CP)和可消化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DCP)与代谢体质量(W0.75)和平均日增质量(ADG)间的回归方程,确定了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饲粮中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水平(以风干样为基础)分别以8.29%~10.43%和5.43%~6.8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榆林市是陕北白绒山羊的主产区, 2017年存栏量约有1000万只,占陕北白绒山羊总量的80%以上。陕北白绒山羊肉质鲜美、多汁、膻味小、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是消费者备受青睐的肉食品之一,但作为本地区主要的养殖品种,其适时屠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养殖场户来说尤为重要,可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饲料对不同月龄陕北白绒山羊公羊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养殖场户进行适时屠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余刚  罗军  薛瑞  权松安  王伟  周占琴  绳贺军  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80-8881,8883
[目的]探讨陕北白绒山羊群体的遗传特性,为陕北白绒山羊的选育提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253只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两个突变位点(G→A和T→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A型和CC型个体的周岁重差异在0.05水平显著,AA型和BB型个体的体斜长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AA型与BB型、CC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差异均在0.05水平显著,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不存在差异;此外,断奶重、周岁重、胸围和眼肌面积4项指标均表现为AA>BB>CC,出生重表现为AA>CC>BB。[结论]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波技术活体测定陕北白绒山羊的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分析了陕北白绒山羊部分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眼肌面积与体重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易测性状进行陕北白绒山羊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估测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体重y1=-25.199+0.299x2+0.244x3+1.851x4,背膘厚y2= 0.385 2+0.000 116 9x2+0.000 095 4x3+0.000 723 6x4,眼肌面积y3=-0.348 7+0.034 2x2+0.027 8x3+0.211 4x4,且方程均有95%以上的可靠性.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选育中,增加胸围、体重的选择强度,可改善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陕北本地黑山羊为母本与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绒内皆用的山羊新品种.本文对陕北绒山羊羯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其育肥的诸多因素,以利于指导陕北绒山羊育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陕北白绒山羊在群体数量多、产品质量差异大.又长期受到不规范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品种尚未及时选育的情况下,划分种羊与商用羊,建立种羊基地,开发产肉潜能,发展羊肉生产.采取一年两胎的频密产羔方式,增加群体中特一级母羊数量,既能保护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又能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概述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场的选址布局、圈舍建设、设施设备,以及山羊饲养方式、疫病防治、档案管理等相关技术,以期提供一种规范合理的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场管理思路,为科学养殖陕北白绒山羊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陕北白绒山羊的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草场贫瘠的严酷生态条件下培育的,具有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等特点。与国内其它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面积产绒量高、绒质优秀、遗  相似文献   

16.
柠条是一种营养性良好的豆科灌木植物.利用柠条对白绒山羊进行舍饲饲喂试验,试验结果如下:50%柠条组羊只日增重为128g;65%柠条组羊只日增重为12og;100%干玉米秸秆组羊只日增重为119g;100%养麦秸秆组羊只日增重为52g;100%糜谷秸秆组羊只日增重为67g;100%柠条组羊只日增重为5g.50%柠条组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内率均比其它试验组高.  相似文献   

17.
云南瘤牛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对15头云南瘤牛进行了肉用性能的研究。供试牛只平均年龄3.5±0.5岁。去势公牛宰前活重278.0±38.5kg,胴体重138.80±18.12kg,净肉重109.79±9.81kg;屠宰率50.05±2.08%,净肉率39.57±1.38%,眼肌面积53.91±13.22cm2,公牛宰前活重324.5±28.5kg、胴体重165.91±16.29kg、净肉重130.05±15.55kg、屠宰率为51.08±1.53%,净肉率39.97±1.29%,眼肌面积76.07±3.6cm2。结果表明:云南瘤牛在放牧条件下已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良好的肉质品质,是一优良的肉役兼用型牛种。  相似文献   

18.
以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接种LB固体培养基、TPY琼脂、胆硫乳琼脂、肠球菌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和甘露醇盐琼脂培养基,37℃恒温过夜培养,再分别对平板上生长的所有需氧菌、双歧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落计数,并做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粪便中的需氧菌菌群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二狼山白绒山羊系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一个品种类型,为绒肉兼用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半荒漠草原和山地牧场生产优质羊绒。二狼山白绒山羊的绒细而柔软,具有丝光强、伸度大、净绒率高的特点,是享有盛誉的"软黄金"。因此,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陕北白绒山羊DGAT1基因的SNPs及其与部分生长、胴体性状的相关性,为陕北白绒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34只陕北白绒山羊的部分生长、胴体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DGAT1基因外显子14的多态性及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该座位存在一个突变位点(G→A),此SNPs导致甘氨酸(G)突变为谷氨酸(E);该群体的该位点有1对等位基因A和B以及3种基因型AA、AB和BB,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AA型为优势基因型,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AA型与BB型之间、AB型与BB型之间均在断奶重、周岁重、胸围和管围4个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但AA型与AB型之间在此4个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间在其他性状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初生重、周岁重和胸围上均表现为BB型>AA型>AB型,在断奶重、体高和管围上均表现为BB型>AB型>AA型。【结论】该基因的此突变位点与绒山羊育种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提高BB型的频率可望改善绒山羊的生长发育及胴体性状;DGAT1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也可作为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