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树根造型     
树根造型是以天然的树根形态为基础,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品,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味。根据我十几年业余创作的体会,觉得天然性愈好的作品,愈有艺术生命力。作品形象酷似者,能给人一种直观感;具有神韵者,给人一种活脱感。也就是说,一件作品,不仅要看它的形,还要看它的神。如果作品只具形态而无神态,便显得呆板、乏味;如果形不真,不具备事物的外部特征,就是再有神态,也叫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3.
我业余爱好树根艺术,一些年来在探索中,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就教大方,现不揣陋塞总结几点: ●取自然树根艺术贵在自然。作品的优劣高低,首先取决于自然形状的保存程度:一分雕琢、一分失败,一分凑合,也一分失败。即使一件树根艺术品雕琢或凑合到“天衣无缝”,它也不可避免留下俗气。为此,树根造型从寻根开始,就得珍惜原形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根的艺术应该是利用一块根的整体,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加工而成为一件某种形象的整体艺术作品。拼接本身就破坏了树根天赋的自然美,不管拼接技艺如何高超,经拼接而成的作品终究是失去了根的特有的魅力。我见过不少拼接的作品:一只老鹰拼  相似文献   

5.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首先它应具备一种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因为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树根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慧眼发现与利用,在完成的作品中,应多见根迹,少见雕痕,不见拼接。我的看法是:根的艺术应该是一块根的整体(组  相似文献   

6.
一门艺术有一门艺术的特点,各具自己的“味”。树根艺术也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根味”。所谓“根味”,就是树根所独有的“野味”、“土味”。一件好的根艺作品,一定要保留其“根味”,绝不要以个人意识去损伤它。  相似文献   

7.
树根造型,是作者按照所采集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构思,从它那天然的根节块疤、残枝朽条及木质的颜色与层次特点中,精心酝酿各种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必要的取舍和加工,使粗糙而杂乱的树根成为具有艺术生命的作品。树根造型,自然朴实,粗犷奇妙,似像非像,不欺世,少媚俗。  相似文献   

8.
第一类:“根睢艺术”。是指作者采用天然形成的根料,运用精雕细刻手法,将根料雕成具体物象,展示出雕刻的艺术美。如古代的实用根雕工艺品,多采用浅雕、浮雕式深雕等技法,在竹树根上刻划出人物、山水、房舍、花鸟等造型,或像近代,单独雕刻成“老寿星”、“菩萨”、“熊猫”、鸟类等作品。而采用这种手法,形象大多较逼真,让人一见便知是何物;但保留了树根的特征,让人观后知道利用树根雕成。第二类:树根造型。指作者采用多块根料,选出  相似文献   

9.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名,要符其实,要富其美。但从目前全国各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树根艺术的文章看:有的叫“根雕”,有的叫“树根堆雕”,有的叫“木雕造型”,有的叫“树根造型”,有的叫“根的艺术”等等,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树根造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门类,并开始登上了大雅之堂,在绚丽多采的艺术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将树根造型在制作中一般应掌握的要领叙述如下:一、初型的制作1.精心构思:一个挖出的原始树根,其根系往往杂乱繁多,存在着多种物象的可能性。究竟选择哪种更好,需要反复琢磨,精心构思。对于树根原本,尤其是多型性的,应本着选择物象求其真,比较神意求其深,技艺加工求其少的三项原则,经反复审视,用心思考后,方可动刀。有些根系应去皮之后再确定。2.去虚留实:根据构思物象的需要,将不需用的根系去掉。这一环节的要点是——去够留足。即将该去掉的大刀阔斧地去掉,且要彻底。这样才能使确  相似文献   

11.
90年春节,在“漳州市首届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上,一件题为《奔马》(又名《神州处处有野马》,见本期彩页)的大型水仙雕刻造型作品,荣获了一等奖加优秀奖,引来一片赞誉。这件作品利用水仙花的鳞皮(片)线条把白马强健的肌肉和粗犷有力的线条充分勾勒出来,揭示了骏马腾空、马到成功的寓意。构思新颖,造型生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一期上看到,今春将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我认为“造型”二字去掉比较好。树根艺术虽然是通过以形传神、神以形而存在的,但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造出来的,越造就越假。根艺,主要是欣赏它的率真美、纯朴美、自然美。书法家傅青主先生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安排”。这些话虽说是对书法而言,我看用在根艺上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已有两件题为《维纳斯》的根艺作品问世。一件刊于1987年1期第18页,属抽象型,无雕琢与拼接;另一件可见1992年1月第28页,为具象型,有雕琢,无拼接。这两件作品的根味如何,试想作一品说。“维纳斯”的原作,是一件雕塑作品。根艺要有根昧,要鲜明反映出树根的特征,不可能类如原作  相似文献   

14.
“谁料精品是树根,汗水穿石工夫深。秦淮盆景别一色,此处根雕更醉人。”这是一位观众在南京参观陶长年的树根造型展览后,题在留言薄上的一首诗。是的,我也早就听说,对陶长年的树根造型很多人交口称誉。去年,一些省、市电视台以及报刊曾为他的作品作了专题报导,影响很广。人们说,陶长年是用树根敲开了艺术的大门。最近我特意拜访了他。一踏进他的家门,映入眼帘的全是大大小小的树根,连大衣厨里,吃饭桌上都摆满了。用树根造型的  相似文献   

15.
根艺称得上是一门独特的发现艺术,它以普通植物根桩为笔墨,表现出其它材料所不及的艺术魅力。陈兴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兼攻书法、篆刻、摄影等艺术。后同根艺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其艺术领域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创作意识,使作品更具艺术及欣赏价值。在他诸多的作品中就不难看出,如作品《古篮》取材奇特(用的是槐树树瘤),造型古朴、拙雅,天然处之,整体凝聚自然。而作品《飞天》仅是常见的一普通山枣树根,在创作中就材取意,把飞天仙女表  相似文献   

16.
树根雀梅盆景,是我10多年来倾心创作的一类风格独特的盆景。它主要是利用雀梅桩上形态各异的根创作而成的,一个桩头通常可以制成几件作品,因而具有形体小巧、造型别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同根组合造型”,是在同一完整根材上塑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艺术形象,并且无任何拼接部件。这里谈几点粗见,供参考。1.“同根组合造型”贵在发现。大多成功的组合造型作品,往往是在单一造型的基础上再发现的,而这种“再发现”的关键在于作者的知识修养和艺术联想。因为非常直观、简单的造型可以说谁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人从保护环境出发,好心地提出所谓枯木艺术,以取代根艺。我并不以为然。“枯”者,干枯、枯燥也。如果咬文嚼字地解释,“枯艺”除了被理解为干枯的或者枯燥无味的艺术外,又有什么更新更多的内涵呢?创作干枯、枯燥的艺术值得吗?提倡者认为,“枯艺”是指干枯的树根艺术。其实这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从已发表的“枯艺”的作品来看,完全地道枯死干朽的作品有几件?大多数的作品还不都是那些半死半枯干而实际上还活生生的树根所制成。这些半枯半生的树根所制成的作品,还不仍然是根艺品嘛?怎能说是“枯艺”呢?凡进山觅过树根的人们都知道,完全地道的枯死干朽的树根是少之又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相千  相似文献   

19.
在上期的拙作中,小议了树根造型的艺术手法。为了创作出优秀的树根造型作品,我们还须对根料的特性有所认识,并掌握相应的加工技艺,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根料树根生长在泥土里山岗上,它们在长年累月的生长中,随着所处的自然条件在地下形成各种奇异的形态。用于树根造型的根料,多生长在土层较薄的山石上面、峭壁崖缝之间。有的枯木虽久经年月  相似文献   

20.
花几根艺品     
以树根桩头制作花几自古以来都有,近来似乎多些,但是大都是四平八稳的,缺乏“艺”味。其实,一件好的花几根艺作品,它可以当主角,使花几上的摆件成配角。如图中的根艺花几《仙女散花》,是一件完整的根艺作品。抽象的象形仙女,下凡时有动感的彩带,云层的飘逸,手托花盆在头上,似作把美好的鲜花散向凡间。它的第一主题已经确立,意境深长。如果配上一盆花,特别是悬崖式花桩盆景,就更加深其第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