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蜡梅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梅分布区内随机选取的9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果实、种子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8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0.99—65.90,除果实长和千粒质量,其他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群体内只有果实宽达显著水平,其他性状均不显著。8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圪为63.16%,群体间多样性贡献率为8.90%,群体内多样性贡献率为3.04%,显示群体间变异是蜡梅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蜡梅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果实宽与纬度成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数和千粒质量与纬度成显著负相关,而其他性状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蜡梅天然群体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完全依地理距离而聚类,反映了蜡梅呈间断式岛状分布现状。 相似文献
2.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3.
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研究了云杉自然分布区内20个天然群体的针叶长度、宽度,球果长度、宽度、烘干质量、出籽率,种子的长度、宽度及每粒质量共9个表型性 状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变异丰富,群体间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球果的长度和宽度均与烘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5和0.7560;种子长度与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39),种子长度与每粒质量呈正相关(r=0.5884);针叶、球果性状随海拔、纬度、经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种子性状变异以海拔变异为主。同时对表型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黄山市天然榧树Torreya grandis群体内种子表型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为优良榧树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榧树遗传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①种蒲质量、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种核质量、种形指数、核形指数和出核率的变幅分别为5.24~12.23 g,1.963~3.018 cm,2.255~3.685 cm,1.438~2.270 cm,2.009~3.208 cm,2.30~5.19 g,0.695~0.902,0.555~0.823,34.80%~66.49%;②营养成分粗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232.96~425.54 g·kg-1,59.95~114.40 g·kg-1和153.22~231.85 g·kg-1;矿质元素磷、钾、钙、镁、铜、锌、锰和镉的变幅分别为0.81~2.29 g·kg-1,23.90~53.72 g·kg-1,80.18~224.38 mg·kg-1,765.84~798.57 mg·kg-1,8.10~31.60 mg·kg-1,40.43~128.00 mg·kg-1,1.45~23.32 mg·kg-1,0.01~0.11 mg·kg-1;多数单株样品砷和铅呈现未检出状态;③种蒲质量、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及种核质量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蒲和种核的形状与质量的关系无规律;种蒲质量与种形指数、种核质量与核形指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种核质量与种形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出核率与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种核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形指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3种营养成分质量分数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相关关系,除粗脂肪与种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P<0.05),营养成分与种子表型性状及矿质元素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钾与镁、铜与磷、铜与锰的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锰的质量分数与种形指数和核形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河南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河南新县野生油茶群体的变异特征,以新县7个典型野生油茶生长区的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油茶叶、花、果相关的15个性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油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新县野生油茶叶、花、果形态在群体内及群体间的表型多样性均较为丰富,7个群体间叶、花、果形态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7个群体内15个性状中,鲜籽质量变异程度最高(49.79%),其次是鲜籽数、单果质量和果皮厚,变异程度最低的是叶长(10.67%);聚类分析在欧式平均距离在阈值15处,将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分为了两大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群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云杉天然群体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云杉全分布区内7个有代表性的天然群体,每个群体30个家系(单株)为试验材料,对7个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云杉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长宽比、球果干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长宽比7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8.63%,41.19%,24.59%,49.72%,61.63%,62.04%和5.00%,球果和种子的性状指数比单个性状稳定;种实性状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5.00%~62.04%,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1.83%;群体间变异(41.83%)稍小于群体内变异(58.17%)。7个种实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球果长度、球果宽度和种子长度为易测定和重要的种实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的球果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球果性状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年降水量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云杉群体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7.
8.
9.
以福建永安市安砂、青水、洪田3个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的18个亚居群为对象,对其表型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各性状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亚居群内和亚居群间的各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与微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性状与乔木层类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胸径、株高、枝下高、胸径处节长等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胸径、株高、总节数、枝下节数等均与坡位呈显著正相关;枝下高与坡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表型性状与坡度、立地类型间相关不显著;株高与乔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发现,青水居群内的亚居群聚为一类,而安砂居群内的亚居群A5聚到洪田居群内,洪田居群内亚居群聚为2亚类.研究结果为揭示糙花少穗竹的表型分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峨眉蔷薇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数量上分析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对分布在云南的9个峨眉蔷薇天然居群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峨眉蔷薇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11个性状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55 %,群体间变异(50.65 %)大于群体内变异(17.81 %),说明群体间变异是峨眉蔷薇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3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与群体采种点的生态地理位关系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11.
胭脂花野生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胭脂花的5个野生群体17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花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分化系数(Vst)为0.09~0.34,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其变异来源主要存在于群体内;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3.71%~48.80%之间,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是花眼颜色,为48.80%,花冠筒长度表现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3.71%;叶片数、叶长、叶宽、花葶直径、花序轮数、花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长短与花冠筒长呈显著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年均降雨量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其野生群体进行UPGMA聚类表明,5个群体聚为2大类,并没有严格按照地理距离聚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为探讨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般规律,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
叶片不同
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皂苷、游离蒽醌等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
明,夏蜡
梅叶片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
量、游离
蒽醌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在5月
和9月出现2
个峰值,游离蒽醌的含量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趋势逐渐
下降,
以5月最高,10月最低。 相似文献
19.
铜对夏蜡梅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铜处理对夏蜡梅种子萌发、根伸长抑制率、呼吸强度、α-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对夏腊梅种子发芽的抑制率远小于对根伸长的抑制率。根伸长抑制率与铜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发芽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相关性不显著,但低浓度铜溶液(1 μmol/L)对夏腊梅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铜处理对夏蜡梅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表现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