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几年来对地膜棉苗根病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棉立枯病有加重病情的趋势,而棉炭疽病和红腐病则病情有所减轻。因此,我们于1985年做了敌唑酮防治地膜棉苗根病的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苗根病是造成棉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我县棉花全苗、早发的主要矛盾。七十年代末期,由于西力生有机汞剂停止生产,稻脚青有机砷剂供不应求,大量白籽下地,如果遇上阴雨低温,棉苗烂根死苗将会普遍发生,严重导致缺苗断垅,翻耕重播。近年,棉苗期虽然天气较为正常,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棉苗根病发生。常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严重年份可达25%以上。因而加强棉苗根病的调查研究和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乃是棉花生产上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站连续进行棉籽药剂处理试验、示范,证明新杀菌剂拌种双,对棉苗根病的防治效果很佳,对棉花生长并无不良影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棉苗根病发生较重,一般年份棉苗病死率10%,严重年份达20%~30%。本省棉苗根病主要为立枯、红腐和炭疽,常造成缺苗断垄,弱苗晚发。为了筛选更好的防治棉苗根病新药剂,2005年进行了多抗霉素对棉苗根病的防效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①多抗霉素3%可湿性粉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②保苗灵32%多邻酰五粉剂(山西棉花所三联农化实验厂提供);③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41。试验设5个处理,①多抗霉素拌种(用药量为1%干种子量);②多抗霉素浸…  相似文献   

4.
保苗灵加固着剂拌种对棉苗根病的防治效果吉贞芳樊宝华李建勋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山西省棉苗根病主要种类有红腐病、立枯病和炭疽病。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是药剂种子处理。但在拌种操作时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药粉到处飞扬而不能完全固着在种子...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根病在山东省常年发病株率50%左右,死苗率5%~10%;在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达2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要翻耕重种,可见棉苗根病是棉花高产、优质生产的首要障碍。棉花播种后要防病保苗,就要尽可能缩短棉花播种出苗的时间,提高棉苗抵御根病侵染的能力,达到苗全、齐、匀、壮  相似文献   

6.
棉苗移栽是缩短棉花与前作物共生期,缓解棉苗与前作物争光的矛盾,培育壮苗,争取早发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棉苗根病及叶病的危害,限制了移栽棉的推广。以往多报道  相似文献   

7.
温汤浸种防棉苗根病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汤浸种(55~60℃水温浸种半小时后水温降至30℃左右浸种至棉籽吸足水)一直被认为是减轻棉苗根病、保全苗的一项种子处理措施,在生产上沿用至今。近年来干籽早播在生产上的应用,表现棉苗壮,根病轻于4月中旬适期播种的温汤浸种棉  相似文献   

8.
苗病净1号防治棉苗根病的效果石磊岩,孙文姬,丁之铨,杨 舰,吉维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棉花根病是一种复合性病害,在各产棉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其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炭疽、红腐、猝倒病和苗疫病。由于这些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在70年代后期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引用于棉田后,有关的栽培技术措施常见诸于报刊,而关于棉田地膜覆盖对病害影响的研究资料尚不多见。为此,我们于1981~1987年针对棉田地膜覆盖与棉苗根病  相似文献   

10.
棉花播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烂芽、烂根、烂茎现象,病情严重时造成棉苗枯死,病轻的也使棉苗生长缓慢,开花晚,结桃少,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苗期病害可分为两类:一是地下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二是地上叶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以棉苗根病为主。1三种棉苗根病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1.1发病症状。立枯病引起发病的是一种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极少数潜伏在棉子内外。播种后开始侵害种芽,出苗后主要侵害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时茎周呈黑褐色,直至倒伏枯死。炭疽…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36是一个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高产优质早熟棉花品种.近年来在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棉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北疆棉区属于风险棉区,播种期和苗期气候不稳定,播种后,常突发低温和大风天气,甚至沙尘暴.棉花出苗和苗期因受低温影响,致使棉苗根病发生较重.为了确保中棉所36高产优质,2001年在北疆石河子农八师145团农场,对中棉所36棉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平度县棉苗根病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造成缺苗断垅、迟发晚熟及减产降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潍坊市农科所对病株分离结果表明:我县常规栽培的棉田,红腐病、炭疽病较多,地膜覆盖棉田立枯病比例较大。如筛选防治棉苗根病有效药剂,从  相似文献   

13.
根腐病是影响棉花全苗早发的重要病害。山西省棉苗根病主要有立枯、红腐和炭疽3种病害,多为复合发生,以立枯菌致病力最强,红腐菌侵染率最高。棉苗根腐病药剂防治主要采取拌种、浸种和包衣3种技术,但所选用药剂多为化学制剂。为了拓宽防治棉苗根病药剂的新品种,选择应用对环境友善的生物源制剂,开展了本项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2.0%菌克毒克水剂(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提供);32%多邻五粉剂(多菌灵、邻酰胺、五氯硝基苯复配剂,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农化厂提供)。试验在本所多年重茬棉田进行,播前10天渗灌,地膜覆盖栽培。参试品种为转Bt基因…  相似文献   

14.
在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立枯病和炭疽病等引起的根病相当普遍,是导致烂种、病苗和死苗,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五十年代以来,国内防治棉苗立枯病,使用五氯硝基苯与防治炭疽病的汞制剂混合(即五赛合剂)拌种,效果良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防治棉苗根病的主要方法。近年,农药公害问题普遍受到重视,有机汞制剂由于对人  相似文献   

15.
1985~1988年对棉花种子抗霉变筛选技术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结果,室内测定种子对霉菌感染状况,抗感品种间差异比较明显;在低温条件下,抗霉菌和发芽慢的种子在田间表现,其苗病、枯萎病、黄萎病均有明显减轻的趋势。抗、感品种之间和室内抗霉菌的结果一致;室内筛选出抗霉菌好的材料在盆栽中再经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的程序间接改良筛选,可较快的获得多抗材料;对棉属不同的3个栽培种抗霉能力均有差别,其中,中棉抗性最强,陆地棉次之,海岛棉最差;种子抗霉菌性状与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性及子棉产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加快多抗育种及培育新品种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5~1997 年连续3 年调查、取样、分离,认为运城地区棉苗根病的种类主要为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和红腐病菌(Fusarium spp.)。通过对种衣剂1、2、3 号室内毒力测定,盆栽接菌、小区和大田与现有种衣剂的试验比较,该3 种种衣剂对立枯、红腐病防治效果均很好,特别是运城1 号与现有药剂北农牌、天津牌比较,防治效果极为显著,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南疆地区推广陆地棉品种以军棉1号、中棉系列品种、冀棉20号、豫棉15号为主。这些品种在苗期都不同程度地感染棉花枯、黄萎病,在重田棉株平均发病率为:军棉1号达30%以上、中棉系列品种达5%~24%。冀棉20号达8%、豫棉15号达7%。如不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8.
棉蓟马在新疆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蓟马在新疆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孔祥伟,黄丽叶,李家胜,万慧,赵富强新疆奎屯农科所833200棉蓟马是棉苗早期害虫,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幼嫩组织,为害重棉田受害率可达60%~80%,子叶期生长点受害易成为无头棉,真叶期生长点受害易形成多头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杂交棉组合在本地的适应情况,1998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棉2号F1,F2中棉所29F1的皮棉产量分别比泗棉3号高22.33%,11.49%和16.22%,且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中棉所29,抗性较好,适合在棉铃虫旺发的衢江两岸棉区扩大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