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复垦的覆土厚度及覆土基质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煤矿,属黄土丘陵地区,为较典型的半干旱气候类型。土地复垦的主要内容为塌陷区土地复垦和矸石山复垦。 1.2调查方法该研究的重点放在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与地境层片的对应关系,以及各层片的水肥条件与植物长势的关联这两个问题上。地面以上开展植被调查,地面以下开展地境结构及地境内生态因子调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采用干筛法、湿筛法测定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计算稳定性参数及有机碳贡献率,分析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粒级下,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覆土0~20 cm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土壤团聚体团粒指数最小,覆土为60~80 c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团聚体稳定率最大,团聚体破坏率最低,是研究区最适合微生物活动及土壤根系生长的覆土厚度,研究结果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玉米苗期根系发育对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不同覆土厚度的响应,采用聚氯乙烯(PVC)管室内模拟种植试验的方法、设置了7组不同处理、每组设定3个平行样。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处理组玉米苗期根系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根系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根体积,根系活力显著增,SOD、POD 活性显著降低,根长和CAT活性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通过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分析初步得出适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最优覆土厚度为60~70 cm,从而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工程覆土厚度的优选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淮南市平圩电厂粉煤灰堆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点和区域、水平与垂直等多维角度分析了不同覆土厚度下的复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布特征,旨在揭示粉煤灰充填基质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与覆土厚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覆土厚度下土壤含水量基本在20%以上,覆土厚度20~30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达到31.11%。在一定的覆土厚度下,含水量在粉煤灰重构剖面中间会出现一个突变层次,在土—灰界面将产生土壤水分的聚集。不同覆土厚度下表层土壤的容重出现明显的差异,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覆土厚度40~60 cm时,土壤表层平均土壤容重达到1.75 g·cm-3,复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板结现象。不同覆土厚度下砂、粉和黏粒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与该地区非重构土壤相似,基本属于粉砂质壤土。粉煤灰充填复垦后土壤颗粒组成由粉煤灰、覆土土源和覆土方式共同决定的,泥浆泵法覆土在不同水平间土壤颗粒组成差异较为明显。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提升程度与覆土厚度呈正相关。基于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的复垦土壤含水量、容重、粉砂和有机质含量的RMSE分别为1.72、1.01、1.57和0.85;MSDR值分别为2.12、1.32、2.72和0.62,RMSE较小,预测精度较高,MSDR比较接近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理化指标对覆土厚度的响应特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覆土厚度40~50cm较为合理。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比较适合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指标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5.
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充填基质会影响覆土层的容重、结构、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农作物的生长。为采煤沉陷地的复垦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等不同充填基质对覆土层物理性状、覆土层养分含量、覆土层重金属含量和农作物的影响与适宜覆土层厚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覆土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时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煤矸石填埋区复垦土壤细菌群落对覆土厚度的响应机制,以山西省屯兰矿区不同覆土厚度下(40、80、120 cm)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对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根际细菌扩增序列变体(ASV)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80 cm覆土厚度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ASV数量最多;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该复垦区各覆土厚度下的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门,溶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类诺卡式属和67-14属为优势细菌属。覆土厚度可以改变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覆土80 cm为该复垦区较为适宜的覆土厚度,该覆土厚度不仅能够提高玉米根际放线菌门、类诺卡式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非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67-14属的相对丰度,而且可以增加复垦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一度指数,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驱动土壤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古交屯兰煤矿矸石山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布置,研究覆土40,60 cm以及不同施肥措施(无机肥、有机肥、有机加无机肥、不施肥(对照))对矸石覆土区土壤水分和大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厚度显著影响土壤0~20,20~4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相对于施肥措施,覆土厚度对土壤水分和大豆生长的影响更显著,即覆土厚度显著影响大豆的根瘤质量和地上及地下部生物量,覆土60 cm区均高于40 cm;施肥措施则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加无机肥处理对土壤水分和大豆生长的影响要优于无机肥和不施肥处理(对照)。  相似文献   

8.
鸡腿菇不同覆土厚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壤土为覆土材料设置 6个不同覆土厚度栽培鸡腿菇 ,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菌丝发满土面和现蕾天数与覆土厚度成正此 ;产量以覆土厚 5cm最高 ,从生产角度看 ,为省工 ,3~4cm也可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复垦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正在逐步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概述了我国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地矛盾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国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损毁土地需要复垦,同时新的损毁土地的数量还在增加,因此土地复垦任务艰巨。根据河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土地复垦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伊敏露天矿为例,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基于研究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露天矿开采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地表破坏,以及表土资源在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可行的表土资源管理措施,即表土剥离、存放以及管护措施,从而确保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永德县小送归铅锌矿为例,从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出发,根据矿区的地质、土壤及气候条件制定出一套矿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措施。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的重建既可增加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矿区环境的恢复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的应用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重视。文章在论述矿山复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并对制约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应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简要地讨论,以促进矿山复垦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实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工矿区土地复垦中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地表沉陷,对矿区的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不同,对其复垦利用的方向和复垦的方法也有差异。结合矿区开采沉陷和土地复垦的实践,提出了开采沉陷土地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方法,以期在土地复垦中,根据土地的破坏程度及破坏范围确定合理的复垦方向及复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后凤  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76-9378
分析了西藏甲玛矿区的土地破坏情况,采用主导因素法将土地破坏程度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并结合矿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工程措施结合下树上草"的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马铃薯膜上覆土最佳土层厚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顶膜出苗栽培技术为近年来推广的一项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具有自然出苗率高、产量高、杂草少等优点,其中膜上覆土的最佳土层厚度是影响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试验设0、1、3、5、7 cm 5个覆土厚度处理,结果表明: 3cm、5cm两个处理为最佳覆土厚度,3cm、5 cm两个处理采用的覆土厚度更有利于顶膜出苗,自然顶膜出苗率分别达到95.2%、98%,出苗整齐度分别为91.7%、91.4%,较对照产量分别增加了28.83%、27.72%,商品率分别提高了47.77%、49.64%,膜下杂草分别减少了44.74%、84.21%。同时,地膜回收也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