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乳汁p H值检验法对巴州地区部分县市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做了详细调查。通过统计得出,巴州地区部分县市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5%。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初产奶牛发病率最低,7胎以上的病牛占的比例最高;泌乳阶段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巴州地区部分县市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做了详细调查。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和乳汁pH值检验法相结合进行乳房炎诊断。对发病情况与被检牛的挤乳方式、胎次、年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泌乳阶段等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有着显明的上升;并且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初产奶牛发病率最低,7胎以上的病牛占的比例最高;泌乳阶段与乳房炎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各个乳区都可发生乳房炎[1],通过统计得出巴州地区部分县市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为45%。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巴州地区部分县、市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和乳汁p H值检验法相结合进行乳房炎诊断,对发病情况与被检牛的挤乳方式、胎次、年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泌乳阶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升高;初产奶牛发病率最低,7胎以上的病牛所占比例最高;泌乳阶段与乳房炎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巴州地区部分县、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5%。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巴州地区部分县市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找出病因,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和乳汁p H值检验法相结合进行乳房炎诊断。对发病情况与被检牛的挤乳方式、胎次、年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泌乳阶段等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有显明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初产奶牛发病率最低,7胎以上的病牛占的比例最高;泌乳阶段与乳房炎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各个乳区都可发生乳房炎;通过统计得出巴州地区部分县市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为45.0%。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某镇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用LMT法和乳汁pH值检验法相结合诊断隐性型乳房炎。通过调查得出,随着年龄的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而以初产牛发病率最低,以3胎以上的奶牛的发病率最高;泌乳阶段与乳房炎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各乳区均可发生乳房炎;统计得出小店区某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约为47.3%。  相似文献   

6.
本调查主要以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为对象,通过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年龄、胎次、泌乳阶段、乳区、饲养管理及卫生等情况;临床检查及LMT法与pH法相结合诊断出临床型乳房炎,并对患病奶牛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出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引发此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与年龄、胎次、泌乳阶段、乳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张智 《中国乳业》2019,(3):53-55
为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本研究采用CMT方法对1 862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诊断,调查不同地区、胎次、季节、年龄和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的规律。结果表明,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45.2%,新乡县发病率最高,为52.6%,获嘉县发病率最低,为34.4%;5胎次以上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为72.7%;每天泌乳量在20 kg/d以下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为69.4%;散养户发病率为62.4%。结果显示,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广泛存在,需要高度重视,应加强防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枣庄地区5个牛舍内的100头奶牛进行实地调查,进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3%;6岁以上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5岁奶牛;前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日泌乳量〈20kg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泌乳量〉20kg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泌乳量、泌乳期、季节之间的联系,以河北保定地区5个奶牛场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房炎多发生在泌乳90~150 d,泌乳天数越长发病头数越多;从产奶量来看,泌乳量越高发病牛比例越高;从发病季节来看,奶牛乳房炎在秋季发病率高,春季、夏季和冬季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MT法对合肥市某牧场379头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并对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乳房炎发病率与月份、乳区有一定的关系,气温偏高月份和季节转变月份发病率偏高,前乳区比后乳区偏高。同时,乳房炎发病率也与胎次、泌乳期和产奶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泌乳初期和末期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偏高;胎次增加,发病率增高;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南方地区某新建大型奶牛场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间头胎及二胎共2006头荷斯坦牛临床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原菌感染类型结果,用x^2检验分析不同胎次临床乳房炎发病次数和发病率及不同致病菌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在不同季节和泌乳阶段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牛场一胎和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11.81%和9.02%(按头数算),但二胎牛多次发生临床乳房炎的比例较大。一胎奶牛仅发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及葡萄球菌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种病原菌组成类型,二胎奶牛比头胎牛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链球菌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4种类型。致病菌类型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为主,一、二胎奶牛均占总发病数85%以上;季节和泌乳阶段对一、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一胎牛秋季发病率最高,而春季发病率最低,而二胎牛冬季发病率最高(33.33%),秋季最低(16.88%);2个胎次奶牛泌乳早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整个泌乳期均可发生,酵母菌主要出现在二胎牛泌乳中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148.75±69.60)d,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主要发生在二胎牛泌乳后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213.60±55.88)和(234.43±42.35)d。结果对该地区同类型奶牛场临床乳房炎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五个大型奶牛场的5080头泌乳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从年龄、胎次、日泌乳量、乳区等方面对其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选取5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牛群中8.5%的荷斯坦牛为临床性乳房炎阳性,45%的荷斯坦牛为隐性乳房炎阳性;并且,随着年龄、胎次、日泌乳量的不断增加,荷斯坦牛患乳房炎的几率增加;左侧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侧乳区;后侧乳区高于前侧乳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为了摸清南通红梅乳业牧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笔者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做试验,从胎次、年龄等两个方面分别调查了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乳区阳性率,并进行卡方分析,得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同胎次、年龄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胎次和年龄的增加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浙江地区11家规模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饲养管理方式进行调研,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随着胎次和泌乳天数增加,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加;在一年中,夏季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冬季发病率最低。对牛场调研分析发现,挤奶设备(P0.01)、清粪方式(P0.01)、戴手套与否(P0.01)、饲养方式(P0.01)、产犊前与泌乳牛共处时间(P0.01)和产犊位置(P0.01)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济南郊区卫生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大型奶牛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1~5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而两种不同型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6~9胎次奶牛表现相同,均为28.00%。临床型乳房炎除第3胎次稍有降低外,其余随胎次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胎、2胎、3胎、4胎、6~9胎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86%、8.04%、5.26%、9.00%、10.00%、28.00%,不同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依次为16.49%、29.15%、31.58%、20.07%、22.22%、28.00%,其中第3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发病率,且各组间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总之,该奶牛场随奶牛胎次的增加,乳房炎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9胎次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3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