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曳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相似文献   

2.
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石漠化是在自然岩溶过程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岩溶退化为石漠化虽受多种影响制约,但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科学分析和认识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对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生态修复建设目标,对改善这些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贵州岩溶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权  吴红全  陈培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15-20316
从地质形成与分布、地貌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陆良县岩溶石漠化的成因,为陆良县岩溶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现实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在水土开发过程中长期忽视了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贵州在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贵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全面分析贵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00-501,504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并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岩溶地区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问题制约了贵州岩溶地区农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和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培植替代产业、综合开发是治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湖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对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韦金陶 《吉林农业》2011,(8):188-189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易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26-128+132
基于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和实地调研情况,指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意识到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旅游才是广西岩溶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重视和挖掘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制定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监督和认证制度,培养和引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贵州旱坡地水土流失状况及其整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贵州山区旱坡耕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早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导致贵州山区旱坡耕地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其中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最基本原原因,提出了整治旱地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如:控制人口数量,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水保耕作技术,改造中低产田土,退耕还林还草等。  相似文献   

12.
贵州退耕还草用草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山区坡耕地退耕还草对草种的要求,应用模糊评分法对搜集和引进的27份草种的鲜草产量、粗蛋白质、消化率、植被覆盖度、土壤抗蚀性、抗逆性、根量、粗纤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等10项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7个草种中,以紫花苜蓿的综合性状最佳,其次为球茎草芦;匍茎翦股颖最差.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美国土壤侵蚀通用方程(USLE)以及淮河流域大别山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森林覆盖为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评价因子,并确定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单因子数据并得到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而完成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敏感性程度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土石山区水蚀及水保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土壤有机碳退化的主要因素。为探究水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寻求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进行保护,在北京周边选取4处典型样地,进行土壤有机碳调查及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水蚀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土壤堆积区、轻微溅蚀区、细沟侵蚀区、强烈冲刷侵蚀区。水蚀对浅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较大,程度剧烈的侵蚀,会造成深层土壤有机碳流失;②土壤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增长)呈减少趋势,并且减少趋势随降雨历时增加(土壤侵蚀量增长)逐渐变缓而趋于稳定;③不同鱼鳞坑配置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规律为:乔木枯枝落叶覆盖(32.7 g·kg-1)>乔木低矮植被覆盖(27.9 g·kg-1)>乔木种植(23.5 g·kg-1)>无措施(21.9 g·kg-1)>灌木(21.5 g·kg-1)。其中地表覆盖(枯枝落叶及低矮植被)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④不同植被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恢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工林、苗圃、果园和农田,因此要选取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土壤有机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山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抛弃传统的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4大发展模式,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及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产业支持为主,增强喀斯特农村自主发展能力;加强教育扶贫,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昆明市重要水源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以昆明迤者小流域3 种不同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 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3 种典型样地的土壤抗剪强度值差异显著,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为:云南松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遥3 种不同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差异不显著,土壤抗蚀指数针阔混交林地最大(39%),桉树林地次之(37%),云南松林地最小(24%)。桉树伊云南松混交林在大雨强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林下土壤抵抗崩解的效果更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3 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特性,得到3 种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Y=0.763Y1+0.236Y2,进而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强弱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地(0.150)﹥桉树林地(0.127)﹥云南松林地(-0.079),混交林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昆明市重要水源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以昆明迤者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3种典型样地的土壤抗剪强度值差异显著,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为:云南松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3种不同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差异不显著,土壤抗蚀指数针阔混交林地最大(39%),桉树林地次之(37%),云南松林地最小(24%).桉树x云南松混交林在大雨强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林下土壤抵抗崩解的效果更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特性,得到3种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Y=0.763Y1+0.236Y2,进而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强弱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地(0.150)>桉树林地(0.127)>云南松林地(-0.079),混交林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18.
等高植物篱笆条件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发生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红壤坡耕地植物篱笆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土壤入渗特性及径流量、侵蚀量、侵蚀雨量、降雨量、入渗量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rna Baroni)和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植物篱笆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减少10.14~11.56倍和135.34~165.84倍;植物篱笆处理和大豆单作处理的径流量、侵蚀量与可产生侵蚀的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相应的降雨产流、降雨产沙、径流侵蚀回归模型,同时建立了降雨入渗、入渗产流、入渗侵蚀的回归模型.植物篱笆水土保持的本质原因是植物篱笆地下部根系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增强了土壤的入渗能力,植物篱笆带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土壤入渗量和较大的稳定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19.
贵州岩溶土壤形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影响和促进贵州岩溶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形成岩溶土壤的地质基础、地形地貌、大气环境、生物条件等的特殊性,指出贵州岩溶土壤应该归属于一种不可更新的资源范畴,而这一资源目前正面临极度破坏--石漠化.然而,贵州岩溶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贵州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岩溶土壤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而加强民众的环境教育,促进岩溶区生态发展建设,减轻岩溶土壤负担,加大岩溶土壤及其环境的科学研究力度,针对不同的岩溶土壤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和治理,才能扫除贵州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以来,贵州全省范围内8个市(地、州)的86个县(市、区)遭受干旱,时间长,程度深,范围广,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利用地面自动观测站和农委资料,结合数字高程,从气象因素出发,通过将不同气象干旱指标与玉米受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对玉米受灾情况影响最大的因子。此外,分析影响农业抗灾能力因子(农用地等级),建立能够快速反映气象干旱因子、玉米受灾强度以及抗灾能力三者关系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4个干旱指标与受灾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并通过了置信度为0.01和0.05的双侧显著性检验;在对农业抗灾能力因子进行分析时还发现,选取的几个因子中,相关性最大的为中等田与下等田部分。同时,将玉米的受灾强度、干旱指标以及农业抗灾能力因子三者相结合,建立线性方程,并综合分析出降水距平百分率与降水与潜在蒸散差指标能快速、准确的反映出干旱强度与受灾程度,而中等田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喀斯特山区玉米受灾强的主要农业抗灾能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