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其它指数的关系,分析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动的主要指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葡萄园害虫—天敌群落、植食性害虫亚群落和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其它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是:df=10时,r0.05=0.576,r0.01=0.708,葡萄园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40,其优势度指数d和优势集中性C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9037和-0.949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植食性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之间r为0.9667,呈极相关;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之间的r分别为-0.9281和-0.8147,均达到极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而为烤烟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用马来氏网在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对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烤烟-油菜轮作田共采集昆虫5089头,隶属9目26个类群。植食性优势类群为叶蝉类、蛾类,寄生性优势类群为姬蜂和茧蜂,捕食性优势类群为捕食性食蚜蝇;烤烟-油菜轮作田主要害虫蛾类发生高峰期6-7月,叶蝉发生高峰期在9月,主要天敌姬蜂类发生高峰期在9月,茧蜂发生高峰期在6月,捕食性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4-5月;[结论]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6月最高,分别为1.985 0、2.762 0、1.0000;优势度指数3月最高为0.8840;Ss/Si稳定性指数在0.0088~0.1385,Sn/Sp稳定性指数在0.7142~2.000, Ss/Si和Sn/Sp稳定性指数8月最高。6–8月烤烟旺长期至采收期昆虫群落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本文对油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和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主要生态学指标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H’与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及物种数S呈正相关,而同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呈负相关。因此,提高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油茶园生境以增加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和物种数S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明确蔬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在福州市建新镇试验田对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共由76种、46302个节肢动物个体组成,分别属于2纲、10目、43科;其中,害虫38种,中性昆虫5种,天敌33种。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较低,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高。根据生态学上物种优势度等级划分方法,该菜田害虫优势种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捕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微蛛科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寄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双翅目稻摇蚊Chironomus oryzae Matsumura在中性昆虫中占的比例较大。掌握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邻作烤烟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可将白背飞虱虫口数量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烟田天敌功能团对白背飞虱数量调控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λ)对单作稻田和邻作稻田的蜘蛛功能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与单作田相比,邻作田蜘蛛功能团优势集中性低,结构的多样性较高,功能团中各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更均匀;邻作烤烟对稻田寄生性天敌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系统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合肥郊区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21种,其中害虫10种,天敌11种。害虫主要优势种为菜青虫和菜蚜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主要优势种为中华跃蛛、草间小黑蛛。害虫优势种菜青虫主要分布于甘蓝心叶和内层叶反面,而菜蚜分布较广。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华跃蛛、草间小黑蛛主要分布于甘蓝外层叶反面。群落多样性在时间过程中较稳定,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均匀度。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种和优势度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6月中下旬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棉,而其优势集中性显著低于常规棉;与Bt棉相比,二者在同时期的害虫群落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明显。3种棉田在其他时段的群落参数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差异。同时,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害虫种类比较稳定;因此,种植该双抗棉对棉田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害虫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顺义地区有机化梨园中三个不同栽培区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梨园中,稀植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数明显高于密植区和施肥区。各区以同翅目木虱类害虫为最多,稀植区所占比例最高。植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稀植区中最小,施肥区最大,优势集中性指数在稀植区中最大;捕食性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稀植区最大,施肥区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集中性指数与之相反。由此可知,施肥对于控制害虫数量以及提高植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稀植区中害虫数量最大,但其自然天敌个体数比例在各区中最小,今后该区需加大害虫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北方平作春棉、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平作春棉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有55科、68属、73种,麦套春棉有74科、102属、108种,麦套夏棉有57科、80属、85种。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棉间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系数(0.6830)>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0.5598)>平作春棉和麦套夏棉(0.4125)。麦套春棉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分别为1.3486和0.2884>麦套夏棉(分别为1.2839和0.2868)>平作春棉(分别为0.6061和0.1404);优势度值则为平作春棉(0.7761)>麦套夏棉(0.5676)>麦套春棉(0.4971)。麦套棉(特别是麦套春棉)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较平作棉稳定,对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较强,是不利于某些害虫发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具备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虫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N553的6家系抗赤霉病性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553符合E-1-0(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明显优势,是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的2倍,两对主基因具负向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显著,多基因的互作效应明显;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5.71%~91.61%,多基因遗传率为3.15%~64.00%,环境对抗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叶面肥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肥料和农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肥(以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猛为)和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交互配合施用,研究肥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叶面肥条件下,单独喷施农药小麦产量约为7846.5 kg/hm2,在添加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或者硫酸锌猛后,小麦产量明显增加,增幅为0.55%~6.45%。硝酸钾配施农药增幅最高,每公顷增产1000.5 kg,多肽和硫酸锌猛次之,每公顷增产为265.5 kg和288.0 kg,而黄腐酸和磷酸二氢钾增加较低,约为96.0 kg和43.5 kg。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与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交互配合施用不仅提高了小麦产量,也明显起到杀虫作用,防虫效果明显。吡虫啉的防控率为85.7%,菊脂的为86.0%,并没有出现叶面肥降低农药杀虫的作用,具有实际的农事指导意思。  相似文献   

13.
(1安徽科技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2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  相似文献   

14.
张勇  金艳  张伯桥  张晓  徐亮  徐扬  程顺和*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2,38(11):2131-2137
溶剂保持力(SRC)是评价软麦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不同麦区小麦品种溶剂保持力的差异, 2008—2009和2009—2010生长季测定了181个小麦品种的4种溶剂保持力, 并分析其遗传变异及不同麦区品种SRC特点。结果表明, 4种SRC值在品种、年度和麦区间均差异显著 (P<0.01或P<0.05), 此外, 年份´品种和年份´麦区的互作效应也达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 仅主成分1的特征值大于1.0, 其对方差的解释率为72.3%;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对供试品种聚类, 结果显示各麦区品种SRC值变异明显, 存在不同SRC类型的品种资源, 低SRC品种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相对较多, 而中、高SRC品种多分布于黄淮麦区。筛选出阿勃、法展5号、淮麦17、宁麦3号、宁麦6号、皖麦48、选7、扬麦13、扬麦17、郑麦004等低SRC品种, 可用于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
陕甘川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凤乐  宋位中 《作物学报》1994,20(5):589-597
根据对16个国外和4个国内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39个陕西、甘肃、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所具有抗条锈基因。试验结果显示,已知抗病基因Yr1、2、3、7、9、10、SD、Su等分布在20个品种中,其中11个品种含有Yr9。3个品种对供试菌系均表现抗病反应,2个品种抵抗大多数供试菌系,表明它们具有主效的未  相似文献   

16.
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抗锈和矮秆丰产为主要目标的轮回选择,选择压分别为5.6%和4.7%.抗锈群通过一轮混合选择,条锈病反应型0—1级的抗病株率和严重度25%以下的轻病株率较基础群体分别提高12.5%和5.1%.矮秆丰产群采用两种轮选方案.经两轮选择看出,改良半姐妹法其群体的株高比基础群体明显降低6.2厘米,其余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的趋势;混合选择法其群体除穗粒数外,其余性状进展趋势与上相同.  相似文献   

17.
部分引进优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徐如宏  任明见  张庆勤 《种子》2003,(1):4-5,25
通过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从国内外引进的23个优质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表明,大多数品系(种)都具有优质亚基:5+10,其中还有1个品系具有5+12优质新亚基。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些少见的特殊亚基:6+7+8、6*+8、4+5+12、2+12+5+10。本文对利用引进优质小麦材料改良我省小麦品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两淮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风  肖文言 《种子》1994,(4):1-6
对两淮麦区40年来代表性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果是:(1)黄熟期的培养皿种子发芽、水层纸巾穗发芽、延期收获田间穗发芽调查和α-淀汾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鉴别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都有显著的效果;(2)经改进的水层纸巾7天穗发芽度试验是简便、有效、功能全面和适用性好的鉴定方法;(3)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有4种类型:种子深休眠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与其它机制联合作用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的中敏型和无任何保护机制的高敏型;(4)低敏型和中敏型都有红、白皮两类品种,高敏型全是白皮品种;(5)红色种皮除有助于种子休眠外,还有延缓和减轻田间穗发芽的效应;(6)、1980年代以来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有严重退化趋势,抗性品种只占12.5%,而50-70年代的供试品种有81.8%是抗穗发芽的;(7)就其重要性,抗穗发芽育种的地位不应低于抗病育种,应改善沿淮、淮北小麦品种布局,重视选择推广红皮品种;(8)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指标─黄熟期7天穗发芽度;高抗<1.15、中抗<1.70;(9)推荐红皮品种博爱7023和马场2号、白皮品种丰产3号和百农3217为小麦抗穗发芽鉴定试验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在普通小麦春冬杂交组合阿彭13/75—1297的F_1中发现部分不育株,经初步研究确定,是不同于提型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称“临型不育系”,以Ls表示.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系)中都能比较容易地找到它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其细胞质未见有明显的不良作用,其柱头生活力持续时间也较长,在杂交小麦的利用研究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崇力  赵玲瑛 《种子》1995,(6):30-32
该研究采用我省6个小麦主栽品种与9个优良亲本按6×9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54个组合,分别对杂种F_1和亲本的5个产量性状和3个抗性指标进行多种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与抗性指标的遗传、加性、和表型相关系数在-0.585~-0.885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并在遗传相关中以加性成分为主。2、单株产量性状与抗性指标大多呈负向加性、显性、遗传、和表型相关。但几乎都不显著,即抗性和产量并不矛盾。3、病粒率与病情指数的遗传、表型相关,以及遗传相关中的加性、显性相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两者与病穗率这一指标的遗传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小麦抗赤霉病的性状鉴定以前两项较合理,病穗率仅为参考指标,这也符合小麦赤霉病的抗性以抗扩展为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