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短期高温频发的大背景下,研究了短时高温胁迫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存活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导致成虫的寿命缩短,43℃处理3 h后桃小食心虫的存活率为0%;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的产卵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不同胁迫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29℃处理下3 h较1 h的产卵量下降29.2%;高于32℃时,随着温度胁迫时间的延长,产卵量有明显上升;卵的孵化率方面,38℃胁迫1 h及35℃以下的高温处理下,F_1代卵孵化率均在85%以上,在经过38℃3 h、41℃3 h和43℃1 h的处理后,卵的孵化率下降到75%以下。特定年龄存活率(lx)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平台期逐渐缩短,高于35℃后,平台期消失。特定年龄生殖力(mx)曲线分析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产卵高峰期推迟。本研究结果表明,夏季35℃以上的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种群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短时胁迫温度对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采用短时高低温胁迫处理,探究粗脊蚜茧蜂当天羽化成蜂和僵化1d僵蚜在极端高温(31、33、35、37和40℃)与极端低温(-2、0、2和4℃)胁迫处理4h的条件下,对其存活率、成虫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脊蚜茧蜂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均会随着胁迫高温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35℃时,雌蜂与雄蜂的存活率和寿命为85.4%、6.47d和78.8%、6.45d。而当温度上升至37℃时,供试成蜂全部死亡,但其羽化率、性比和产卵量仍能达到56%、33.2%和64.6粒。当温度达到40℃时,僵化1d僵蚜未能羽化并停止发育。在进行短时低温胁迫处理后,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其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会随温度的降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当胁迫低温为4℃时,雌雄成蜂的成虫寿命最短分别为5.596d和5.488d,同时僵化1d僵蚜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当胁迫低温降至-2℃时,其羽化率与产卵量仍可达92.6%和98.4粒。综上所述,短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柑橘大实蝇的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45℃处理2h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处理1h;老熟幼虫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加,0℃时有个别幼虫存活,可部分化蛹,低于0℃时幼虫死亡率都为100%,不能够化蛹和羽化;其他处理温度对化蛹和羽化的影响不大,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黑粪蚊(Scatopsesp.)的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20、25、30和35℃的温度条件进行系统饲养,观察温度对黑粪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条件下,黑粪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且随温度升高,黑粪蚊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但在35℃条件下,黑粪蚊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在15~25℃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存活率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30℃条件下,不同龄期幼虫的存活率明显下降。20℃时幼虫化蛹率最高,为90%;羽化率则以25℃条件下最高,为75.2%。在30℃条件下,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降低,分别为75.20%和72.53%。由此可见,在供试温度条件下,20~25℃最有利于黑粪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对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数量、性比以及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蛹期、蛹存活时间、羽化时间、羽化率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作初步研究,同时对橘小实蝇常用诱捕器的设置技巧及常用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芒果上虫口密度最大,在主要寄主上雌虫数量高于雄虫。在相对湿度控制在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15℃时,蛹期最长30.9 d。蛹在8℃条件下保存时间越短,羽化率越高。成虫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14∶00时。橘小实蝇在温度恒定为25℃的条件下,相对湿度为83%~86%时,羽化率最高,为89.3%;在湿度恒定为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20℃时的羽化率最高,达到94.1%。在定湿的条件下,温度为25℃时,成虫寿命最长。通过诱捕器和药剂筛选试验可知诱捕器1号、3号和4号对小实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设置间距为20 m、树冠中部、诱剂量2 ml时,诱蝇效果最好。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敌百虫,杀虫单、吡虫啉和毒死蜱等有较好的杀蝇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蔓延和危害,通过对其2009~2010年室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与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温度不仅对雌虫产卵前期长短和产卵所需时间有明显影响,而且当平均温度在20.3~29.9℃之间时,成虫交配初见至终见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在不同的温度时段成虫产卵期和每只产卵粒不同;幼虫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天数缩短;成虫对低温敏感度不高;在本市不能越冬;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降低等结论。这将对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衢州市柑橘安全生产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海拔柑桔园埋蛹覆网及驻点观察发现,柑桔大实蝇在三峡库区的秭归县因海拔不同发生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期、产卵期和幼虫为害期相应推迟。成虫羽化历期和产卵历期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但幼虫历期随海拔升高而延长。2011年,秭归县柑桔大实蝇成虫羽化始盛期最早为5月12日,羽化盛末期最迟为6月6日;产卵始盛期最早为6月10日,产卵盛末期最迟为7月9日。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d的化蛹率仅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冷藏对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蛹发育的影响,以在湖北省松滋市田间收集保存的0级蛹为试材,分别经10℃冷藏0、29、35、40和45d后,调查1级、2级、3级、4级蛹发育和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延迟时间及成虫羽化率。结果表明:0级蛹10℃冷藏后,各级蛹发育及成虫羽化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延迟,延迟时间与冷藏时间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冷藏35d时,1级、2级、3级和4级蛹高峰期分别延迟了15、15、24和15d。冷藏40和45d后,羽化率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低温条件下,番石榴实蝇的最显著变化是番石榴成虫的滞育现象。结合番石榴实蝇低温滞育的特点,本文阐述了番石榴实蝇成虫在以-2℃、0℃、2℃、4℃、6℃、8℃,时间在1h、2h、4h、8h、16h、32h、50h、64h、70h、100h、120h条件下的成活率,并分析出在不同条件下番石榴实蝇成虫的存活率,继而得出番石榴实蝇成虫的低温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夜蛾类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为12h:12h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卵为寄主,系统观察了夜蛾黑卵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6个发育阶段。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10d,其中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3h,59h和24h,预蛹期24h,蛹期5d。在实验室条件下,夜蛾黑卵蜂过寄生现象明显,但通常只有1头蜂能完成发育。夜蛾黑卵蜂成虫羽化时在寄主卵壳咬出1个羽化孔,雄蜂通常会比雌蜂早羽化约1d;雄蜂羽化后会守候在未羽化的雌蜂旁边,待雌蜂羽化,立刻与之交配。  相似文献   

13.
以南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通过研究阿维菌素不同浓度处理下,南瓜实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变化,评价阿维菌素对该虫的不育效果,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显著的不育效果。不同浓度处理后,南瓜实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显著减少,各浓度不育效果依次为0.10 mg·L~(-1)0.50 mg·L~(-1)1.00 mg·L~(-1)0.05 mg·L~(-1)0.01mg·L~(-1);且单独处理雌成虫不育效果雌雄成虫均处理单独处理雄成虫。各浓度处理南瓜实蝇雌雄成虫GSTs活力均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子代幼虫和蛹的GSTs的活力较对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较好的不育作用,且对该虫子代产生了显著影响,为阿维菌素作为南瓜实蝇不育剂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瓜花期高温热害对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杂系列二号"黄瓜为试材,于2014—2015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控制试验,设计3个日最高气温处理(36、39、42℃),以最高温度25℃为对照(CK),所有处理日最低气温设计18℃;不同处理设计持续时间1、3、5、7d;研究黄瓜花期高温对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黄瓜叶片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日最高气温42℃处理7d最低,分别较CK减少了59.6%、72.5%、70.1%,光补偿点则呈相反的趋势;在日最高气温36~42℃内,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黄瓜的果质量、最小果径、最大果径、含水率均呈减小的趋势,39℃处理7d对果实外在品质影响最为严重,分别较CK减小了24.2%、20.9%、32.4%、1.4%;花期高温胁迫下,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39℃处理7d较CK减少了11.3%;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处理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呈现出降低趋势;研究认为高温胁迫下黄瓜花期植株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且随着高温胁迫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其降低幅度逐渐增大,果实质量变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短期高温胁迫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合成,随胁迫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黄瓜的气温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小青菜品种"新场青一号"为试材,利用人工环境控制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设施小青菜的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及抗衰老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小青菜设施种植的低温灾害防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在-6~0℃范围内,小青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强度的加剧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叶片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不断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了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特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温度越低,增长幅度越大。研究认为,小青菜叶片的抗衰老特性随气温降低而降低,细胞膜透性变得越差,-4℃持续9h时,细胞活性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因此,该温度为小青菜低温胁迫产生结构性伤害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7.
在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包后熟期,采用不同温度(30、35、40℃)和不同时间(24、48、72 h)对菌包进行高温胁迫,探索高温胁迫对黑木耳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胞外酶系活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24 h后,菌包后熟期菌丝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0、35、40℃胁迫48 h时,菌丝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72 h时,各高温胁迫处理组菌丝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耳芽期和耳片期,对照和处理组耳芽和耳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系方面,在不同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下,菌包后熟期菌丝和耳片期耳片的SOD活性不同处理变化趋势不同;随胁迫时间延长,耳芽期耳芽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包后熟期各处理间菌丝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在耳芽期,30、40℃胁迫24、48、72 h的处理,耳芽的CAT活性均高于对照;35℃胁迫24 h时,CAT活性最高,是对照的2.63倍;72 h时CAT活性为对照的54.34%;在耳片期,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耳片的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胞外酶系方面,菌...  相似文献   

18.
人工低温胁迫对腰果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腰果FL30叶片为试材,测定了不同人工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腰果在低温逆境下的抗寒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处理下,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都随胁迫温度从20℃降低至4℃呈现持续升高的变化规律;相同温度处理下,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规律,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5个蓝莓品种为试材,检测不同温度处理2h后花粉发芽率及自交着果率。结果表明,5个蓝莓品种花粉发芽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整体上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温度处理后花粉培养12h的结果表明,蓝丰花粉在处理温度为25~37℃时发芽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在处理温度为41℃时,花粉发芽率最低,仅为0.67%。处理温度为39~41℃时,瑞卡为花粉发芽率最高的品种,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高温降低了5个蓝莓品种的着果率,布里吉塔着果率在处理温度达到33℃时显著下降,较对照降低了22.96%。蓝丰、瑞卡和都克着果率在处理温度为35℃时显著降低。处理温度为41℃时,5个品种中蓝丰着果率最高。高温降低了5个蓝莓品种花粉发芽率和着果率。处理温度相同时,花粉发芽率存在品种间差异。瑞卡是39~41℃处理后花粉发芽率最高的品种。处理温度为25~41℃时,5个蓝莓品种着果率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印度实蝇姬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在广州地区阳桃园内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其寄生习性。【方法】以橘小实蝇和印度实蝇姬小蜂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落果和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印度实蝇姬小蜂对橘小实蝇的自然寄生情况,并在室内研究了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寄生习性。【结果】田间调查表明,印度实蝇姬小蜂在广州阳桃园的田间寄生率可高达43.8%。印度实蝇姬小蜂对寄主具有选择性,能寄生于橘小实蝇的幼虫和蛹,但不能寄生黄粉虫卵、幼虫和蛹以及米蛾卵。从单只橘小实蝇蛹中羽化出的印度实蝇姬小蜂成虫数为16.4±4.2只;补充营养能显著增加印度实蝇姬小蜂成虫寿命;从繁殖印度实蝇姬小蜂后代的效果来看,不同营养物质对F1代的影响并不一致,室内饲养时,可用10%蔗糖和10%蜂蜜喂养印度实蝇姬小蜂成虫。【结论】印度实蝇姬小蜂是橘小实蝇幼虫和蛹期寄生蜂,可科学利用印度实蝇姬小蜂防治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