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藏农牧学院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为探明校园内大型真菌的资源状况,以便为科学保护和利用真菌资源提供基础和依据,采用随机踩踏法采集大型真菌并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50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48科89属,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为蘑菇属Agaricus、红菇属Russula。通过查证经济价值及生态习性得出,其中有食用菌56种、药用菌11种、食药兼用菌17种、毒菌28种、土生菌83种、木生菌35种、外生菌根菌32种、西藏新记录种22种。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5)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路线调查、标本采集、影像资料拍摄、物种鉴定及民间走访等调查手段,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资源676种,分别隶属于90科322属.其中茵类4科5属5种;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77科305属655种,且在生活类型、药用部位、药效、地理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本采集和鉴定分类,研究分析了吊罗山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系的现状.结果表明:吊罗山药用种子植物较为丰富,有154科574属95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51科571属947种;优势科和优势属构成了该区系药用植物的主体,优势现象明显;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特有种的药用物种较为稀少.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属和种。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标本CFSZ10167为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Schaeff.)Pers.],标本CFSZ10216为绒边乳菇[Lactarius pubescens(Fr. ex Kronbh.)Fr.],标本CFSZ13021为灰褐乳菇[Lactarius pyrogalus(Bull.)Fr.],3种均为胃肠炎型毒菌,CFSZ10044为皱乳菇(Lactarius ruginosus Romagn),为中国新记录种,主要特点是菌盖棕褐色、浅褐色,有绒质感,盖缘呈齿状,孢子球形具小刺,食毒不明。对4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研究结果为乳菇属物种鉴定和资源分布提供了重要补充,并为常见毒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对六盘水的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六盘水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种子植物有159科668属1 512种,珍稀濒危名贵和特有药用植物较多,其中列入国家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有38种,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7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15种;确认贵州分布新记录12种,贵州药用新资源52种.按药用功能划分为19类.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东部及中部森林茂密,食用菌资源丰富。多年来,作者对这些林区的真菌资源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在李光茹教授指导下,对木耳属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确定了五个种,其中一个种为吉林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根据采集标本鉴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中国羊肚菌属物种,列出了羊肚菌属物种名录.该名录包括40个合法名称的物种(1个有详细信息记载的物种),21个无具体拉丁学名的编号物种(系统学物种),共计61个种;另有19个学名为同物异名的物种,3个可能没有分布的物种以及12个不正确引用学名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赤松林天然分布中心.为明确辖区内大型真菌资源情况,保护区自2019年开始对辖区内的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随机踏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经多次采集获得标本312份,共鉴定出大型真菌81种,隶属42个属23个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牛肝菌科和鹅膏属分别是保护区的优势科、属,所含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对福建省主要几个姬松茸菌株在有机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品种和姬松茸11号是适合在莆田市进行有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福建黄槠林自然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zhulin Nature Reservation Zone ,named after the highincidence of the rare treeCyclobalanopsis chungii,is also called Xiaoren-xian Nature Reservation Zone and is adesignated Fuji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ation Zone .It is locatedin Minqing CountyinE…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力  邢吉庆 《园艺学报》1992,19(2):175-183
  相似文献   

14.
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对采集到的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RAPD分析生物学手段快速判断其分离菌株的真实性,并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判断结果。该野生真菌鉴定为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RAPD分析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该野生真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果树资源是山西省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以为抗性育种提供有价值的亲本、为开发保健果品提供丰富的原料、为摸清山西野生果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目的,采用实地调查、采集标本、目测(德鲁特分级制)树种分布数量等方法,对山西省7大山系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研。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果树资源种类有133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野生浆果、核果和坚果类资源分布数量多,营养价值高,可进行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我国东北长白山的余脉 ,吉林省龙井市内的一座松茸山进行了植被调查 ,研究鉴定植物 38科74种 ,大型真菌 8科 15种 ,共计 4 6科 89种 ,其中新记录松茸发生地植物 2 2种 ,高等真菌 4种。分析表明山萝花 (Melampyrumroseum)可以作为松茸发生期的指标植物。讨论了生态环境对松茸自然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的3种技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地处西北高原,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双孢蘑菇栽培模式的多样化。从适宜区域、季节安排、栽培原料、品种选择、栽培设施、栽培特点及安全高效生产的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了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的3种技术模式,即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区夏季反季节栽培技术模式、陇东南地区秋冬栽培技术模式和荒漠绿洲区越冬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当地野生大肥菇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大肥菇菌丝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不同pH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肥菇菌丝生长最适合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果糖和酵母膏;最适宜的碳氮比为35∶1;菌丝生长明显的pH范围是7.5~8.5,但以pH 7.5时最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对12株蘑菇属菌株(其中菌株S1、S2为河北康保分离的菌株,具自主知识产权)和3株属外参照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康保分离的两株菌株S1和S2与现存生产上应用的同类菌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蘑菇品种的鉴别和菌株亲缘关系分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