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越冬韭菜生长、产品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不施肥(CK1)、普通化肥常规施肥量(CK2)为对照,研究缓释肥常规施肥量(T1)、缓释肥减量施肥(T2)及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3)对韭菜生长、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与CK2、T1、T3相比,可显著提升大棚越冬韭菜产量,改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T2处理较CK2、T1和T3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73.70%、11.39%和61.78%,维生素C含量提高66.48%、13.48%和3.2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62、0.45和0.53个百分点,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19%、0.80%和3.21%,粗纤维含量减少1.90、0.55和1.51个百分点,硝酸盐含量降低11.72%、4.95%和11.52%,产量分别提高32.99%、5.16%和16.33%,氮肥利用率提高17.16、9.62和8.59个百分点。综合产品的品质、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缓释肥减量施肥处理,即N 29.2 kg·667 m-2、P2O512.0 kg·667 m-2、K2O 21.6 kg·667 m-2,具有增产、改善品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普通化肥减施及平衡施肥,可以作为塑料大棚越冬韭菜栽培适宜的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2.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压砂西瓜进行了硼、钾肥效应试验,研究了CK(N)、NB0.1、NB0.2、NB0.3、NK、NKB0.1、NKB0.2、NKB0.3 8个施肥处理对压砂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钾肥及配施均能提高压砂西瓜产量、可溶性糖及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硼钾肥配施效果好于单施,且以NKB0.3(N 105 kg?hm-2、K2O 115 kg?hm-2、B 0.3 %)处理最为显著,其产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较CK(N 105 kg?hm-2)分别提高了18.72 %、21.12 %和31.08 %,硝酸盐含量较CK降低了21.43 %。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11):37-42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以及化肥减施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黄瓜种植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使用任何肥料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F)、生物有机肥处理(OF)、生物有机肥+30%化肥减施处理(OFCFJ)、生物有机肥+30%化肥减施处理+氨基酸叶面肥处理(OFCFJA)和等氮肥含量的生物有机肥(OFOF)。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化肥施用量时,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黄瓜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4.10%、16.74%、10.85%和6.92%;而在化肥减施30%时,黄瓜株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下降了4.71%、7.74%和11.22%;肥料农学利用效率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较普通有机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农学利用效率,且在化肥减施条件下喷施氨基酸肥料可以提升磷肥和钾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减施条件下施用氨基酸叶面肥,可以显著改善黄瓜的生长。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的作用效果显著高于普通有机肥,且在化肥减施30%条件下,增施氨基酸叶面肥与常规施肥对黄瓜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类似。表明在目前常规施肥的用量前提下,可以降低30%的化肥用量,同时也可以用氨基酸叶面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农学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和茬口对设施黄瓜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和茬口对设施黄瓜产量、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的农学效应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口黄瓜最佳施肥(OPT)处理产量高于农民常规施肥(FP)处理,但是二者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效益角度上看,由于OPT处理肥料投入量少,降低了黄瓜种植的成本,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FP处理。从养分累积上看,由于FP处理施磷量较高,导致黄瓜对磷的累积量较高,但是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却较低;冬春茬设施黄瓜钾素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氮素对其影响最小,而春茬黄瓜,氮素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在减施化肥的情况下研究肥料增效剂聚天门冬氨酸和ETS生物复合肥对设施番茄品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早春茬和秋冬茬,设5个处理:不施肥(CK0);常规化肥(CK);化肥+聚天门冬氨酸(T1),氮素为CK的80%;ETS生物复合肥(T2);ETS生物复合肥+聚天门冬氨酸(T3),氮素为T2的80%。结果表明,施用聚天门冬氨酸和ETS生物复合肥可使番茄产量显著提高,营养品质也得到改善,植株各部分干质量增加,番茄植株对氮素吸收能力增强。早春茬和秋冬茬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早春茬T3处理较CK番茄产量平均提高了16.47%,糖酸比提高38.12%,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13.77百分点;T2处理较CK番茄产量提高18.83%,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8.11百分点。综上,使用ETS生物复合肥替代化肥,在氮素减施20%的前提下配施聚天门冬氨酸可有效增加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提高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掌握陇东地区日光温室不同肥料种类、施用量、施肥方法的肥料利用状况,开展了日光温室不施肥(CK)、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水溶肥)、水肥一体化和肥料减量小区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番茄生长发育、抗病性、产量、品质及土壤、果实和茎叶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的番茄开花期提前了3 d,采收期延长了10 d,长势旺盛,单果质量较大且品质较优,667 m2产量为7 972.8 kg,位列第2,较CK增产83.28%,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7.38%、26.21%、61.99%。水肥一体化处理的番茄开花期提前了2 d,采收期延长了8 d,长势较好,单果质量最大且品质较优,667 m2产量最高,为8 108.9 kg,较CK增产86.41%,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6.85%、27.69%、65.70%。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均能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10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1)、9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2)、8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4)、6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5)7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番茄产量和产出投入比、产品品质、植株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番茄合理施肥与提高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同时提高了植株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番茄单瓜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从植株不同部位对氮磷钾的分配率来看,茎叶分配率最高,果实次之,根最少。因此,减少普通化肥30%的施用量同时每667 m2配施400 kg生物有机肥可增加番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优化施肥配施蚯蚓粪有机肥对嫁接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优化施肥配施蚯蚓粪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对嫁接西瓜生长的影响,在优化施肥基础上设置4个不同用量蚯蚓粪有机肥处理:Q400、Q500、Q600、Q700(每667 m2施用蚯蚓粪400、500、600、700 kg),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嫁接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优化施肥配施500 kg·667 m-2蚯蚓粪有机肥,可以在不降低西瓜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果实品质,西瓜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糖酸比、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均显著提升,并显著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与肥料农学利用率。综合分析认为,Q500处理可代替常规施肥在陕西地区西瓜生产中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0.
以设施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试材,以农户常规管理的大水冲施肥料(CK)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肥料和灌溉水量均减量处理(F)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灌溉管理(CK)相比,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氮、磷、钾总施肥量降低了40.6%,总灌溉水量减少了25.3%,而产量显著提高了9.0%,肥料偏生产力是CK的1.8倍。在番茄盛果期,仅株高表现为CK显著高于水肥一体化处理,茎粗、叶长、叶宽、叶绿素SPAD值等均在水肥一体化处理中较高。在番茄成熟期,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CK,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二者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处理的肥料成本较CK增加了78.3%,灌溉成本降低了25.3%,人工成本降至50.0%,总利润增收了9.3%。综上可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番茄种植,不仅显著提升产量,品质有所改善,种植利润提高,且减少的肥料和灌溉水量降低了养分向土壤深层环境淋溶的风险,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保定市农资市场购买的"美浓速绿"小白菜为试材,使用聚丙烯酰胺类保水剂,通过对常规灌水施肥处理、常规施肥+70%灌水量处理与对应的增施保水剂处理进行比较,研究了保水剂对小白菜的生长、硝酸盐含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及灌水条件下保水剂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节水保肥效果,以期为保水剂在农业的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水及70%灌水处理下,增施保水剂小白菜的根系长度分别增加20.57%和20.00%;增施保水剂还大幅度降低了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可达80%左右,显著地提升了小白菜品质;添加保水剂可以提高小白菜单株产量,施用保水剂处理单株小白菜鲜生物量提高了10.65%;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6.63%,减少土壤蒸发损失,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但添加保水剂同时减少灌水量到常规灌水量的70%左右与常规灌水施肥不添加保水剂处理比较,小白菜的单株鲜产量及土壤含水量均有所降低;提高了土壤对硝态氮、铵态氮的固持能力,提高了土壤的保肥性能。植株施用保水剂后,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保水剂可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提高生物量,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固持作用。但前提是保水剂在一定的灌水条件下才能够发挥保水保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4种新型肥料(瑞利源(RLY)、汇源(HY)、中农1(ZN1)、中农2(ZN2))为试材,常规肥料为对照(CK),基于青海省海西州诺木洪和乌兰地区枸杞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对枸杞根际土壤总碳、全氮以及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诺木洪试验地,RLY、ZN2处理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4.49%和3.55%;4种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乌兰试验地,RLY、ZN1、ZN2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2.75%、2.33%和1.71%;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2)诺木洪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21.8%(RLY)、23.9%(HY)、12.7%(ZN)、25.4%(ZN2);乌兰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12.7%(RLY)、9.9%(HY)、1.1%(ZN)、21.1%(ZN2);在诺木洪和乌兰样地,ZN2施肥处理枸杞产量增幅最高。3)诺木洪试验地新型肥料施肥处理未能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含量,乌兰试验地HY、ZN1、ZN2处理下枸杞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3.
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资源利用后,获得"田赐农"牌蚕豆复混专用肥料,为了明确该肥在高寒阴湿区蚕豆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在甘肃临夏地区蚕豆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基施蚕豆复混专用肥1 125 kg/hm~2时,与当地群众习惯施肥(CK_2)处理相比,2年蚕豆平均产量和产值均提高了12.0%;肥料当季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CK分别提高了13.32%、3.33 kg/kg和3.33 kg/kg。甘肃高寒阴湿区通过使用蚕豆复混肥料,提高了作物产量、产值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4.
菜心减量优化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菜心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对菜心产量、品质、施肥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和优化施肥养分用量分别只是常规施肥养分用量的85.0%和56.5%,但仍可获得与常规施肥相当的产量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在肥料成本减少59.9%的情况下,施肥收入提高了6.8%,产投比达到13.4∶1,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68%,施肥效益显著提高;采用优化施肥方案时,和常规施肥相比,菜心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45.4%,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3.3%,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8.9%、280.6%和105.9%,优化施肥可显著改善菜心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以冀姜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生姜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10%~30%化肥可显著增加生姜产量,促进氮磷钾素向生姜根茎中积累和分配,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其中20%生物有机肥+80%化肥(T2)处理生姜产量和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最高,较单施化肥(CF)增产25.60%,纯收益增加22.57%;T2处理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43.25%~173.93%、49.55%~70.40%和13.77%~29.63%。随生物有机肥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T2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综上所述,20%生物有机肥+80%化肥(4560 kg·hm-2生物有机肥配施+2400 kg·hm-2化肥)处理为试验条件下生姜最为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当地常规施肥(100CF)、10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100CF+SF)、9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90CF+SF)、8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80CF+SF),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黄瓜产量及产出投入比、品质、养分分配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株不同部位对氮磷钾的分配率来看,茎叶分配率最高,果实次之,根最少。与单施化肥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少普通化肥20%的施用量同时配施400 kg · (667 m~2)~(-1)生物有机肥效果较好,可增加单瓜质量和黄瓜产量,降低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新型肥料对大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大蒜生产中化学肥料施用量,达到科学施肥目的,分析了新型肥料对大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金乡白皮大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追施尿素(CK)、大量元素水溶肥料(T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机叶面肥(T2)对大蒜植株生长势、蒜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叶片数、假茎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表现为T2T1CK;可溶性蛋白含量T2处理最大,而T1处理和CK相同;硝酸盐含量则表现为T2T1CK。与CK相比,T1、T2处理平均鲜蒜头质量较CK分别增加了12.89%和23.48%,平均干蒜头质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58%和27.25%。综上所述,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和有机叶面肥增强了大蒜植株的生长势,显著增加了鲜蒜头和干蒜头产量,降低了鲜蒜头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大蒜营养品质指标含量。从蒜头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来看,T2处理效果最好,达到了减肥、增产及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季大棚番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荣威"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全氮处理,T1;减氮30%处理,T2;増施20%有机肥处理,T3),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与T1处理差异均不明显,显著高于CK和T3处理;采收盛期T2处理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及肥料利用率均最高,春季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分别为36.66%、60.51%、26.19%,肥料偏生产力为237.17kg·kg~(-1);每667m2产量为9 952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T1处理显著提高79%。因此,T2处理(每667m~2施入N:21.01kg;P_2O_5:2.71kg;K:18.24kg)产量最高,施肥效果最佳,推荐为杨凌区春季番茄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合理施肥是保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过量或盲目施肥等现象,尤其在种植体系复杂、作物施肥时间窗口偏短的条件下,亟需建立更为方便、快捷,适合不同规模地块的科学养分管理方法。本试验以大白菜品种北京新3号为试材,研究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北京郊区秋露地大白菜生产,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OPT)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278、111、314 kg · hm~(-2),大白菜产量达162.0 t · hm~(-2),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OPTS);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氮、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氮、磷、钾的回收利用率均为最高,其中氮和磷回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益,可作为一种适用可行的大白菜施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嫁接茄子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为试材,用丙酮分别对其进行浸提,采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与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茄子幼苗期(2叶1心)在其诱导处理(灌根)后对植株病株率、病情指数以及诱导抗性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对茄子黄萎病进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31.82%~100.00%、18.21%~33.74%、9.90%~66.93%,病情指数分别降低34.40%~100.00%、18.98%~52.65%、10.03%~56.86%,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76.33%、64.88%、58.44%,与丙CK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人工接种病原菌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16.89%~41.99%、13.40%~25.57%、8.06%~19.2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9.00%~46.23%、11.36%~32.59%、6.52%~42.97%,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68.70%、63.32%、62.48%,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