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2016年南海光诱罩网船68个网次的作业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沉降性能与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范围为53.53~103.10 m,平均沉降速度的范围为0.188~0.421 m·s–1,不同年份间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差异显著(P<0.05),2015年和2016年的最大沉降深度和平均沉降速度明显高于2013年和2014年;鸢乌贼渔获率及投网成功率均与最大沉降深度关系密切(P<0.1),而与平均沉降速度关系不显著(P>0.1)。渔获率整体上是随着最大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达到80%以上的投网成功率,建议最大沉降深度增加至90 m以上。  相似文献   

3.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场和渔汛等信息,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作了持续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重要研究结果和重大发现,首次采用渔业声学并结合灯光罩网同步开展大洋性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基于渔业声学-灯光罩网方法评估了主要大洋性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和分布,探捕到多处大型渔场并证实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文章主要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耳石含量前10位的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镁(Mg)、锌(Zn)、铝(Al)、铜(Cu)和镍(Ni)。P方差分析发现,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Ca(P=0.017)、Sr(P=0.016)、Na(P=0.042)种群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Ca(P=0.026)、Sr(P=0.021)、Na(P=0.025)性别差异显著(P0.05),微型群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中型群Cu(P=0.002)、Ni(P=0.001)日龄差异显著(P0.05),微型群P(P=0.000)、Mg(P=0.002)、Zn(P=0.023)、Al(P=0.000)、Cu(P=0.003)日龄差异显著(P0.05)。南海鸢乌贼Sr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少,且0日龄高于10日龄。  相似文献   

5.
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按照耳石形态的差异可分为3个不同的群体。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 length,TSL)、翼区长(wing width,WL)、最大宽(maximum width,MW)与胴长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吻区长(rostrum length,RSL)、背侧区长(dorsolateral length,DLL)与胴长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即背侧区长、侧区长、吻区长、翼区长同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48.05%、60.05%、35.44%和67.59%,其中侧区长、翼区长与耳石总长的比值随胴长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7.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量及其分布, 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 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对南海中南部(16°N–5°N)鸢乌贼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 调查结果显示, 1) 2012年秋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3.26×1010 inds2.14×106 t, 变异系数是23%; 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质量分别是62~248 mm127 mm65 g; 秋季, 鸢乌贼从南至北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8.0°N以北和114.0°E以西海域; 最高数量密度是1.7×106 inds·nmi–2 (6.5°N, 111.0°–111.1°E), 最高资源量密度是85 t·nmi–2 (15.0°N, 114.35°–114.45°E); 2) 2013年春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2.98×1010 inds2.44×6 t, 变异系数是23%; 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是73~238 mm122 mm82 g; 春季, 鸢乌贼从南至北亦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11.0°N以北; 最高数量密度是3.3×106 inds·nmi–2 (13.0°N, 116.55°–116.65°E), 最高资源量密度是60 t·nmi–2 (15.0°N, 115.25°–115.35°E)。研究表明, 南海外海鸢乌贼资源量至少在2.00×106 t以上; 2012年秋季相比, 2013年春季鸢乌贼密集区向东北移动。  相似文献   

9.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经济价值使其在我国南海海洋渔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情况并作出科学预测,文章选择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N),结合海...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4—2017年春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3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栖息地指数...  相似文献   

11.
以2012年9月(秋季)与2013年3月(春季)在南海中南部采集的4 01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为基础, 对南海中南部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春、秋两季鸢乌贼雌雄个体比例均为1:1; 性腺发育为春季Ⅰ、Ⅱ期所占比例较高, 秋季Ⅱ、Ⅲ期所占比例较高; 性腺成熟度指数(GSI)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 雄性高于雌性的变化规律; 在成熟雌性个体中, 当胴长141 mm或 150 mm时, GSI 均随胴长的增长而升高, 其中121~140 mm胴长组GSI最高, 高达9.71; 春、秋两季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分别为63~97 074粒和24~60 378粒, 均值分别为8 635粒和10 234粒, 秋季鸢乌贼繁殖能力较春季强; 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1)。鸢乌贼成熟卵径范围为400~1 200 m, 均值为(769261) m。结果表明, 鸢乌贼的卵径小, 属异步成熟、分批产卵类型, 具有较强的繁殖潜力。  相似文献   

12.
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频(38 kHz、120 k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Hz和120 k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 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灯光罩网取样对鸢乌贼TS进行现场测量是可行途径;自然条件下鸢乌贼声学映像不明显,光诱条件下鸢乌贼开始聚集,22:00前主要分布于10~50 m和55~80 m水层,22:00后主要分布于10~35 m、50~75 m和115~155 m水层;浮游动物和深海鱼类是鸢乌贼声学探测的重要干扰,尤其是夜间,设置积分阈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影响;频差技术是鸢乌贼声学映像鉴别的重要方法,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越南将南海的金枪鱼资源作为其"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产量逐年升高。本文总结了越南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过程,分析了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趋势。越南现代化的金枪鱼捕捞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使用的渔具主要有金枪鱼延绳钓、手钓、刺网和小型围网,捕捞的种类主要为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作业区域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越南2009年金枪鱼的产量已达到5.9×104t,计划2015年达到30×104t。根据越南海洋渔业研究所(RIMF)的评估,南海中西部的金枪鱼资源量为66~67×104t,可捕量23.3×104t,其中鲣鱼的可捕量21.6×104t,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可捕量1.7×104t。随着全球金枪鱼捕捞配额的缩减和越南"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越南将继续加强对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南海鸢乌贼微型群雌性个体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7年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雌性样本,进行繁殖力特性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微型群雌性个体潜在繁殖力为1218~32843 cell,卵巢卵母细胞数为1178~30397 cell,输卵管成熟卵子数为113~2904 cell。相对繁殖力为48.93~842.12 cell/g,总体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为0.005~0.213。潜在繁殖力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对繁殖力与胴长呈指数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与胴长和体重均呈线性相关关系。产卵繁殖期,雌性个体的分批繁殖力为1895~2904 cell,产卵批次为6~15,平均值为9.87±4.36。卵巢卵母细胞的卵径范围为0.17~0.99 mm,均值为(0.51±0.14) mm,不同性腺成熟度之间的卵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Ⅵ期的卵巢卵母细胞卵径大小均呈单峰值区间分布,随性腺发育峰值区间呈前移趋势,Ⅲ~Ⅳ期时峰值区间为0.35~0.60 mm,Ⅴ~Ⅵ期为0.40~0.75 mm。输卵管成熟卵子的卵径为0.50~ 1.08 mm。研究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雌性个体繁殖力随个体生长发育呈增长趋势,卵巢卵母细胞为批次发育成熟,产卵活动为分批次产卵。  相似文献   

15.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存储了大量微化学信息,能够反映其栖息环境变化,是研究头足类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2017年3月—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的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钾(K)、镁(Mg)、铁(Fe)、钡(Ba)和硼(B)。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性差异,而Ca、Sr、Na、P、Mg、Ba、B则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