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证氨贮时间秸秆中的粗纤维在氨的作用下发生分解需要一定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条件,灵活掌握好氨化秸秆的发酵时间,一般20℃左右的温度要氨贮25天后取用,冬季以氨贮40天以上为宜。仔细鉴定质量氨化秸秆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感观鉴定。氨化好的秸秆为棕黄色,有糊香味,氨味也较浓,手感柔软。氨化不成熟的秸秆颜色跟普通秸秆一样,没有糊香味、氨味较淡,质地没有明显变化。陈旧的氨化秸秆色泽变暗,氨味变淡。如果塑料布漏气,秸秆就会发霉,颜色变白、变灰,甚至发黑、发粘、结块、并有腐烂味,这样的秸秆千万不要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2.
在氨化饲料制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注氨点选择不当,撒水或搅拌不均匀等造成氨化秸秆品质上的差异。生产实践中,多采用现场感观鉴定,主要依据颜色、结实程度和气味鉴定,一般分为4等:上等,呈棕色、褐色,草束易拉断,具有焦糊味。中等,呈金黄色,草束可拉断,无焦糊味。下等,颜色比原秸秆色稍黄,草束不易拉断,无焦糊味。等外,有明显发霉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氨化饲料制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注氨点选择不当,撒水或搅拌不均匀等造成氨化秸秆品质上的差异.生产实践中,多采用现场感观鉴定,主要依据颜色、结实程度和气味鉴定,一般分为4等:上等,呈棕色、褐色,草束易拉断,具有焦糊味.中等,呈金黄色,草束可拉断,无焦糊味.下等,颜色比原秸秆色稍黄,草束不易拉断,无焦糊味.等外,有明显发霉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氨化秸秆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氨化秸秆饲料的感官评定、化学分析和生物学饲养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了氨化秸秆饲料感官评定法、化学分析法和生物技术法的评定指标,并制定了评定标准。认为生物技术法可较全面地鉴定饲料品质,将48h瘤胃降解率作为评定指标,评定等级依据干物质降解率的百分点增加值确定,l0—15为优秀,8—9为良好,5—6为及格。  相似文献   

5.
氨化饲料是将氨化剂(如氨水、尿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秸秆饲料中,充分拌匀,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氨化处理,以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秸秆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被牛羊等反刍家畜消化利用,还有部分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难于被消化利用。氨化可以破坏纤维与木质素表面之间的结合,并使少量木质素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面保护层结构改变,细胞壁膨胀,纤维软化,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秸秆对氨有吸附作用,所以氨化还可以提高秸秆饲料中游离氨的含量,增加秸秆饲料中的  相似文献   

6.
1氨中毒的原因部分农户由于对氨化饲料的管理及饲喂不当,使牲吸入或食入过量氨而引起牛的中毒,主要有以下情况:①制作的氨化饲料开封后未经散氨或散氨不彻底直饲喂而发生中毒;②室内存放的氨化秸秆过多,或者氨池与饲养室相通,氨的浓度过高(超过5%)中毒;③使氨化饲料饲喂未断奶的犊牛引起中毒。由于未断奶的犊瘤胃中微生物区系尚未形成,进食氨化饲料过多而又不能利用发生中毒;④用尿素、碳酸氢氨作氨源氨化时,处理时间过短,尿素、碳氨分解不完全而直接被牛过量食入而引起中毒。2预防措施①根据当地气温条件掌握制作氨化饲料…  相似文献   

7.
秸秆氨化后,适口性好,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8%~12%,含氮量增加0.8%~1.0%,在养牛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氨化秸秆必须科学饲喂,否则会引起牛中毒乃至死亡。主要应注意以下7点:1.明确饲喂对象氨化秸秆多用来饲喂成年肉牛、奶牛。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犊牛由于其瘤胃内的微生物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不能饲喂氨化秸秆。2.保证氨化质量用来喂牛的氨化秸秆必须是氨化好的秸秆,即黄褐色、有焦糊香味、质地柔软、风干后易折断、手插入其中温度不高的秸秆。3.喂前置阴凉处放氨氨化秸秆在喂牛之前,要从氨化垛或窖中取出,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散发余氨,一般…  相似文献   

8.
胡丽 《当代农业》2014,(23):46-46
一、秸秆氨化饲料的好处 利用氨化处理秸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处理秸秆的方法,材料易取,方法简便易行。同时,秸秆氨化处理后,质地松软,适口性增加,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0%~12%,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节约粮食,减少畜牧业对粮食的依靠,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秸秆氨化饲料的加工1.氨化原料选择各种质地较好、未出现霉变、含水量不超过13%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玉米秸、麦秆,农副产品如谷壳和棉籽壳等均可作为氨化的原料。2.氨源及用量各种农用氮肥,如尿素、碳铵等,最常用的是尿素,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非常规性饲料资源,由于质地粗硬,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不高,影响了秸秆的利用率。然而经过正确处理后,农作物秸秆就可以作为粗饲料喂养反刍动物。目前,对秸秆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较多,被公认的较好方法是,秸秆的氨化处理、热喷技术和秸秆颗粒技术。  相似文献   

10.
1.秸秆饲料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将其经青贮、碱化、氨化、糖化等科学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2.树叶饲料柳、槐、杨、穗槐等树叶以及各种果树叶、山杏叶等都是良好的饲料。常绿乔木叶面有蜡质,质地坚硬,粉碎后可作添加剂饲用  相似文献   

11.
秸秆三化技术采用改变草本植物的细胞结构形态,消除植物纤维的消化障碍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细胞壁结构对牛羊等动物的消化障碍,大幅度提高秸秆NDF的消化率,发挥了氨化、碱化、盐化的综合作用,在显著提高秸秆处理效果的同时,弥补了氨化成本高,碱化不易久储,盐化效果欠佳等单一处理的缺陷,使秸秆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利用三化复合处理的秸秆质地柔软、气味芳香,改善了适口性,增加了采食量,可提高肉牛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氨化炉试验,证明氨化炉可以用碳酸氢铵为氨源处理秸秆,而不能用尿素,从提高氨化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化秸秆在动物瘤胃中的干物质消失率考虑,用氨化炉处理秸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0℃,处理时间15h。将氨化炉加热方式改为以蒸气为传热介质,直接导入秸秆垛内部,使热量从秸秆垛内向外传导,可更为有效地利用能源并缩短氨化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微贮秸秆饲料的制作韩俊超王森王立伟刘建中(周口农业学校,周口466000)(周口地区畜牧局)微贮秸秆综合了青贮、氨化饲料的优点,不但适用于青绿饲料,而且适用于干秸秆饲料。微贮后的秸秆饲料,适口性好,消化率、营养价值高,无毒无害,使用方便。且微贮秸秆饲...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就有以农作物秸秆作为食草性家畜饲料的习俗。在有机物质中,纤维性和无氨浸出物(只含微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达80%~90%,精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由此造成饲料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但农作物秸秆的干物质热量与禾本科饲料持平。因此,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的青贮和氨化,可以提高作物秸秆的经济价值。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秸秆氨化炉能耗高,氨的利用率低。研制出一种新式蒸汽秸秆氨化炉。利用蒸汽从秸垛内部加部,秸秆升温快,可节能20%以上;采用水雾法回收氨气,可节省氨化剂10%左右;氨化秸秆物质量不低于现有氨化炉的水平,氨化稻草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6.
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种“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通过10~15天的密封贮藏,使农作物秸秆变为质地柔软,气味酸香,牛、羊.猪等家畜喜食的饲料,该技术制作方法简便。成本低,比氨化法市省费用6~8倍制作微贮饲料的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7.
秸秆微贮饲料及其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技术是1991年研制成功的,1991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目前唯一通过了国家饲料主管部门验证和鉴定的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我们总结了几年制作应用的经验体会,供同仁参考,避免在应用中少走弯路。 1 秸秆微贮饲料的优点 1.1 成本低,效益高 每t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只需3g秸秆发酵活干菌(10元左右);每t秸秆氨化则需要40kg尿素。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秸秆微贮饲料对牛、羊的饲喂(增……  相似文献   

18.
氨化秸秆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进尿素,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利用秸秆中存有的尿素酶,作用于尿素,从尿素中分解出氨,对秸秆进行氨化。每年粮食作物收获后,都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牛羊,不仅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明显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秸秆经发酵制沼气和氨化制了氨化饲料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2种方法。对利用麦秸兼制沼气和氨化料的结合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固体床酸化两步发酵及氨化工艺实现了秸秆能流和物流的分流转化,工艺是可行的,提出了牛粪和麦秸共同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从氨化场地选择、原料的选择、氨化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秸秆氨化技术,并分析了影响氨化效果的因素,阐述了氨化饲料的品质鉴定、氨化饲料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秸秆氨化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