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正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是当前社会关切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舆论关注的重点,也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要点、顺应民心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的看点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亮点。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需要驻村工作队员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基础上务实求新、创新求变,用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引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明认识——"念"经也是"练"兵"传经送宝"——念好致富"经"。贫困户"家家有本难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是我们的先辈始终秉承并谆谆教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的俗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知识时代的迅猛来临,现在农村的产业结构已经进行了很大调整,现代化和规模化的进程也得以进一步加快.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单凭经验、靠天吃饭地进行劳作,不仅很难通过有限的土地来丰衣足食,而且极有可能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可以这样说,"智富"在当下已经成为"致富"的不二法门. "智富"的好处不胜枚举,譬如能增长社会见识,获取大量信息,规避市场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3.
综合梅花的整体神韵和精神象征而言,梅花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雅不俗的品格;二是坚贞不屈的气节;三是先春而发的生机。简而言之,就是三种"气":"清气"、"骨气"和"生气"。有关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南宋时完全成熟,奠定了此后梅花审美的基本理念。"清气"和"骨气"是封建士大夫品德理想中的核心要素,两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精神,构成了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人格追求乃至整个民族性格的普遍范式。梅花二"气"兼备,完整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法式。梅花的"生气"之美,主要适应普通大众的爱好,与"清气"、"骨气"一道,显示出梅花雅俗共赏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最早提到"小说"一词,但此"小说"非后世之"小说"。庄子所说的"卮言",具有现代小说的意味。庄子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实践,都很有现代性。其小说创作和西方现代小说家海明威、博尔赫斯相通;其小说理论和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异曲同工。回到庄子的"卮言",是中国现代小说通途之一。  相似文献   

5.
"法轮功"的"讲真相",是"法轮功"邪教组织操纵和控制"大法"弟子思想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李洪志要求下属做好所谓"三件事"(学法、讲真相、发正念)中最恶毒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法轮功"邪教组织为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大量捏造事实,以"讲真相"为名,从事诋毁对抗党和政府违法活动,充满暴露了"法轮功"反动组织,参与政治,充当西方反华势力走狗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要求的提出,使许多来自"三农"领域的代表倍感振奋.大家认为,"四化"同步的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的根本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长期以来我们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与努力从来没有停止.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5年前,我们花铺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村里群访上访多、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缺乏‘主心骨'、宗族势力干扰村务、村务公开基本流于形式"的"四难村"。经过治理,先后获得"全  相似文献   

8.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猫论"是典型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它强调"实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崎岖,交通阻塞,在明代以前,这里仍然是一块"语言不同,不知礼仪"的"蛮荒"之地,这就是黔东南"苗疆"。这里主要是世居的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几乎没有汉族人深入。农业生产极为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耕地面积狭小,耕作技术水平低下,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自明、清以来,特别是清代雍正以来,朝廷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首先,鄂尔泰、张广泗等以武力征服,设置新疆六厅,接着大规模推行"军屯"、"商屯"制度,使中原地区大批的汉族人口以"军屯"、"商屯"的形式在这里定居下来。汉族人口的大规模迁入及其对农业文明的传播,黔东南"苗疆"的农业耕地空前扩大,铁制农具普遍推广,灌溉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可以说:"军屯"、"商屯"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种地人”     
<正>当前,农村的"种地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成的专业"种地人",另一部分是兼业"种地人"。从构成来看,兼业"种地人"成员更多,在很长时间内将是种地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农村“三变”改 革,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推进“三变”改革不但能够破解当前“三农”发 展瓶颈,还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一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更好 的渗透三权分置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宏观的掌握。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字,将文章从 检索现状分析;三权分置的起源与发展;三权分置的意义;三权分置的防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梳 理,接下来,“三权分置”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多地从微观个体(如土地流转的交易双方等)、流转意 愿等主观因素、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对“三权分置”的影响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浅谈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即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民代表”通称“人大代表”,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和组成细胞,是实现伙民当家作主和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在人大工作中,特别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建设中,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成为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围绕这一想法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现状等方面谈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现代农民的必要性,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一是实施旨在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全面教育培训行动计划,二是政府办学、企业岗位培训与农民自发求学相结合,三是拓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内容,利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中农业科技人员比例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四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干部职工“三龄一历”是人事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是组织人事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三龄一历”的认定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且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近些年来人事档案中出现“三龄一历”与实际情况及历史记载不符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认定方法,做到既对个人负责,又努力杜绝人事档案中的“失真”现象,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 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 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 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三段六步式和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烟叶的经济指标、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外观质量,还是烤后烟叶的经济价值,三段六步式均优于传统的三段式烘烤工艺,因而更加适用于重庆烟区特色烟叶的烘烤。  相似文献   

19.
移风易俗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在于运用高效、科学的乡村治理手段。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创新引入“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法,通过鼓励群众参与自治、加快制定法律法规、打造专属德治品牌、明晰“三治”内在联系和聚合多元治理主体等措施,发挥“三治”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最大效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善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砂糖桔落花落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西林县砂糖桔落花落果的原因,进而提出砂糖桔保花保果的3条对策:加强对果园的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正确疏花疏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