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1988年进入正式考察的第一年。在石油勘探部门和新疆各级政府大力协助下,考察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完成了原定计划。考察队在沙漠腹地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沙漠气象站——满西异一井气象站,积累了一年完整的沙漠常规气象、日射等观测资料;取得了各项观测实验数据10万余个。1988年,考察队进入沙漠腹地3队1井考察人员17人;组织沙漠南缘风沙综合观测、考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周边地区降水及风沙环境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和周边北缘、南缘、东缘3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沙漠腹地降水和风沙环境特征并与同期周边地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漠腹地逐年平均降水量为26.0mm,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偏少了37.3%,夏季降水最多,为全年的69.3%,冬季最少,仅为全年的3.4%,各季节平均降水量均小于周边平均值,月降水比周边偏少51.9%;通过变差系数说明沙漠腹地夏季降水量和水汽压比周边地区更稳定;沙漠腹地主要以NNE、NE、ENE和E四个方向风为主,风向更集中;沙漠腹地平均风速为2.10m/s,比周边各站都偏大,和周边各站的风速分布呈现了较好的一致性;沙漠腹地大风日数和年沙尘暴日数较稳定,轮台地区大风日数年际波动最大,且末年沙尘暴发生日数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5日至1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对和田河中下游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考察队由气象、沙漠、地貌、水文、水利、水工、水文地质、考古、植被、林业、农业、环保、经济地理等13个专业30人组成,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冯兆坤担任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参加了这次考察。考察历程约两千公里。在和田河考察史上,这次是参加学科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成立大会。综合考察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金云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参加成立大会的还有自治区有关厅局、各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负责同志和区内知名专家、学者,科学考察队队员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部份科研人员共三百人。今年6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新疆视察工作,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环  相似文献   

5.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水面蒸发模拟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王乃昂 《干旱区研究》2016,33(6):1141-1149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湖泊形成机理一直存在较大争论。其中,湖泊蒸发估算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导致这一争论的重要原因。采用沙漠腹地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沙漠腹地湖泊蒸发估算所具有的特殊性,亦即沙漠腹地与外围的风速差异、腹地湖泊"冷岛效应"和"盐度效应"。具体而言,腹地风速较外围风速小,可引起传统的彭曼模型估算的蒸发偏大,腹地湖泊的冷岛效应则使平流项在湖泊能量平衡过程中不可忽视,腹地湖泊的盐度效应使得其蒸发速率要小于淡水蒸发。因此,开展系统的定位观测是准确获取湖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泊蒸发的一个合理途径,并有助于揭示沙漠腹地湖泊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关于学术交流的备忘录,以及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关于沙漠合作研究的协议书,10月17日至1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了中日沙漠研究学术交流会,讨论交流了两年来合作的初步成果。参加会议的有中方代表21人,日方代表17人,日方代表中有理化所、大学、企业的知名学者和科学技术厅的官员。会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沙丘研究会会长远山正瑛一行三人,前来中国考察、访问。8月12日至18日,在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所长夏训诚陪同下,到石河子、莫索湾、吐鲁番、鄯善等地考察和参观。远山一行在新疆的考察和访问,获得了深刻的印象,盛赞中国在沙漠治理中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分布特征对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通过调查78个植被样方,探讨了短命植物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成分较为简单,相似程度较高。短命植物呈斑块状集聚分布。从沙漠腹地到绿洲边缘,短命植物呈现规律性变化,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沙漠腹地和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干扰因子数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表明干扰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垦殖、放牧和工程等大面积、高强度的扰动,使得在荒漠中生长繁盛的短命植物物种骤减。于此同时,荒漠腹地有车辙等碾压痕迹的地方,形成较小范围的积水微环境,为短命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工作的进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下水资源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水资源组自1987年以来多次深入塔里木盆地东部区沙漠腹地,在石油物探队配合下,对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迳流、排泄规律及地下水水质等进行了考察。从对百余个地下水点的调查和240多个水样分析以及在工作区的访问中发现:塔东地区普遍存在的埋深不大的地下水,对水量要求不大的供水极为有利,但水中的氟普遍超标(>1mg/1的占76.6%,>2 mg/1的占49%)。本文即试图从分析塔东地区氟的分布规律出发,找出氟的水化学成因,为今后开发沙漠,选择经济有效的用水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的奥秘,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89年以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均将该沙漠区划为成潜水分布区,对沙漠区水资源未进行评价。近几年来,石油勘探工作基本查明了该沙漠腹地区域地质构造,为研究沙漠区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本文根据沙漠周边水资源资料,结合沙漠腹地区石油孔、物探构造、电法测井、油田水等资料,对沙漠区地下淡水蓄水构造、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提出初步简要成果,供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油气田开发供水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的气候过渡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塔里木盆地塔中气象站、肖塘气象站和轮台气象站1999-2003年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的气候过渡性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的不同,从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气候存在过渡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克里雅河源出新疆南部昆仑山中段北坡,出山口后蜿蜒北流,经于田绿洲下泄,最后消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河流全长740公里,年径流量近7亿立方米,为南疆南部地区第三大河。克里雅河下游河段深入沙漠腹地,河床浅,质地松散,摆动频繁。其洪水期下泄漫流,补给下游三角洲地下潜水,为两岸高河漫滩和河岸阶地植被的发育提供了条件,形成一条深入沙漠蔓延二百余公里的绿色长廊。本文据1988年9至10月对这一地区的考察,对克里雅河下游草场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作一初步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国土规划,是全国八个国土规划试点之一。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工作大纲后,由自治区水利厅、电力局、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农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16个自治区单位,并巴州有关单位,组成250人的规划力量。从1983年4月开始考察调查,收集资料,许多专业组对所承担的规划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秋初(即5至8月)的四个月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气候适宜期;而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与沙漠的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沙漠旅游地的吸引力;虽现已开发的沙漠旅游地大多分布在沙漠区的边缘区,但有向沙漠腹地扩展的趋势,另外,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中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天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7—2011年的地面(10 m)风速、风向和沙尘天气等气象要素,分析沙漠腹地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频率和强风频率年、月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沙尘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占全部沙尘频次的88.3%,冬季仅占总数的2.3%。2春、夏季沙尘天气的高发时段为12:00—00:00;20:00发生频次最多,分别占春、夏季沙尘频次的12.7%和10.8%,秋季和冬季沙尘天气高发时段为14:00—21:00。3出现沙尘天气时,风向主要集中在E、ENE、N和NNE 4个方向。4沙漠腹地临界起沙风速ut5%为4~5 m·s-1,一般地表的临界起沙风速ut50%为5~6 m·s-1;5从NfDO分布来看,春、夏两季要明显高于秋冬季节,其中4月最大,为0.284。因此,沙漠腹地春、夏季易发生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8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其腹地满西—井获得的地表反射率资料及其周围日射观测站历年反射率平均值资料,分析了沙漠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及地表性状、降水等因子对反射率的影响,并讨论了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时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1997年2-3月,中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科学探险队成功地完成了塔中至罗布庄的徒步穿越。本文对沿途的景观、植物、动物组成、浅层地下水及“死亡带”进行了论述。塔克拉玛干不是生命的禁地,有几十种“土著”动、植物分布于沙漠腹地。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清  向鸣 《干旱区研究》1998,15(1):15-20
1988年7月下旬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满西异井测站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日降水量达28.6mm证实了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午后局地对流发展旺盛时,沙漠腹地同样也能出现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9.
2000-2018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E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DIS-E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函数(EOF)、变异系数,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整体EVI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 016 0·(10a)~(-1)(P 0. 01),其中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中的EVI年际变化也呈显著增加趋势;生长季内沙漠整体及不同类型EVI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从3月开始,EVI逐渐增加,并在6—7月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部分区域的EVI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沙漠南缘以及沙漠西缘的开荒区域,沙漠腹地EVI上升趋势较小,EVI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沙漠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EVI波动较大的区域在沙漠西缘与南缘,其中波动最大的区域在沙漠西缘的开荒区域,沙漠腹地EVI波动较小。EVI能够较好地反映以固定和半固定为主的沙漠区植被覆盖变化,其反映的植被状况对区域沙漠地貌类型的空间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联合组织的阿尔金山综合考察,今年5月28日出发,于8月3日返回。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工作,对六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沙漠、冰雪资源进行考察,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科学资料,为制订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阿尔金山自然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