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阳毛尖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毛尖是我国名优绿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从茶树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措施、采制技术、冲泡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各品种茶叶的内含物含量存在差异;信阳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热和光照条件,土壤条件不同,茶叶品质也不同;合理间作和茶园覆盖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加工工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不同;冲泡条件不同,茶叶的感官品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类及儿茶素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叶绿素等与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10个不同级别的春季信阳毛尖茶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再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汤色得分与茶多酚含量相关系数最高,叶底得分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最高,滋味与综合品质得分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  相似文献   

4.
<正> 信阳毛尖茶(以下简称毛尖)的生产工艺精湛,品质独特,具有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条索细紧圆直光的秀丽外形,和汤清叶绿,香浓味鲜的高雅内质。但是,毛尖品质的形成较复杂,影响因素甚多,如茶树栽培与管理、鲜叶采摘、制茶技术和炒茶工具等,其中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技术不当,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品质缺限。为了有效地指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信阳毛尖茶感官品质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四项外形因子与外形总分,四项内质因子与内质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净度外其余七项品质因子与品质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形品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内质品质因子间的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特别是香气和滋味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50。干茶的色泽与内质各因子及内质总分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净度、嫩度、条索三项因子与内质各因子及内质总分的相关性较小,所以信阳毛尖茶的审评必须干湿兼评,不能只评外形。最后对信阳毛尖茶审评品质因子的评分标准和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于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茶树品种结构、茶园生态环境与建设、茶叶采摘、土壤肥料及病虫害防治等制约因素对我国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1)选用良种,合理采摘,适时轻修剪;(2)全面推行无公害茶叶标准,提高茶叶卫生质量;(3)建设茶林复合生态茶园,提高茶叶自然品质;(4)优选茶园土壤,增施有机肥,发展优质有机茶;(5)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相似文献   

9.
烟草赤星病对烟叶内在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赤星病对烟叶的质量影响很大,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病情的加重,烟碱、粗蛋白、氮的含量增高,而总糖的含量减少,施木克值和糖碱比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春季1芽1叶信阳毛尖茶为材料,选用4种不同水质(自来水、纯水、纯净水、天然饮用水)进行冲泡,检测茶汤中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量及茶汤的抗氧化能力,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不同水质对信阳毛尖茶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水质冲泡信阳毛尖所得茶汤的生化成分浸出量、抗氧化性和感官审评差异显著;综合来看,选用天然饮用水冲泡信阳毛尖茶其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量及抗氧化性均呈现最佳,且其茶汤味道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福荣  周强  史峥贤  王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89-10491
[目的]探讨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茶叶质量的关系,为研制茶树菌肥提供参考。[方法]对从信阳市泖河区贤山茶场、蛳河港茶场、罗山县城郊茶场采集的土样中的茶树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澌河港荼场土样中的细菌数量显著多于罗山县茶场和贤山茶场,其茶叶质量最为上乘。澌河港茶场土样中的真菌种类与数量多于罗山县茶场与贤山茶场,其放线菌种类与数量明显较少。罗山县茶场和贤山茶场土样中的细菌都分属于11个属,沸河港茶场土样中的细菌分属于14个属。固氮菌属、氮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出现的频度最高,微球菌属、土壤单胞菌属和拜叶林克氏菌属出现的频度次之,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出现的频度最低。[结论]信阳毛尖的茶叶质量与茶树根际微生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信阳毛尖产区生态环境因子与其它主要茶区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应克服单产低缺点,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品质优势,提高毛尖茶的声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何奕波  严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14-1914,192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信阳毛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硒),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硒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复揉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品质的影响,以指导都匀毛尖茶的生产,进行了复揉技术对都匀毛尖荼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揉处理茶样条索较紧结,较弯曲,色泽较绿润,毫较显,形状得分91,色泽得分96,匀整度得分93,外形品质平均得分93.3,与对照(不复揉)处理茶叶差异不大,但复揉处理茶叶的内质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冲泡条件对信阳毛尖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冲泡水温(70、85、100℃)、冲泡时间(3、45、min)、茶水比(2 g∶150 mL、3 g∶150 mL、4 g∶150 mL)3个因素对信阳毛尖茶(外形条索细紧型、外形条索松泡型)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条索紧结的茶样茶汤内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含量高于条索松散的茶样。这几项指标均随冲泡温度升高、冲泡时间延长、茶水比增大而增加。茶水比对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其影响最小。冲泡水温对茶多酚和咖啡碱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茶水比,冲泡时间对其影响也最小。冲泡水温对酚氨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时间,茶水比对其影响最小。冲泡水温85℃、冲泡4 min,茶多酚和氨基酸浸出比率较好,茶汤滋味较佳。条索紧结的茶样以茶水比3 g∶150 mL时品质较好,条索松散的茶样以茶水比4 g∶150 mL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都匀毛尖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都匀毛尖茶叶的香气成分特点,以不同产地的毛尖茶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7个贵州毛尖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1)都匀毛尖共检出香气成分132种,相同成分42种,其中,醇类13种,酸类8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2种,杂环类5种,碳氢化合物7种,醇类和酸类物质中,大于1%的有叶绿醇(27.85%)、沈香醇(2.90%)、苯乙醇(2.81%)、苄醇(2.48%)、橙花醇(1.76%)、棕榈酸(23.07%)、亚油酸(4.08%)、9,12,15-烯十九酸(2.02%)、亚麻酸甲酯(4.72%)和咖啡因(2.75%)。2)都匀毛尖与遵义毛尖茶的香气成分比较相似,而与安顺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差异较大。结论:都匀毛尖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及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阮妙芸  张根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71-4373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玉米、大米淀粉等5种淀粉和茶多酚类提取物为材料,研究茶多酚类抑制剂浓度、抑制剂组成、淀粉类底物等因素对茶多酚抑制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茶多酚类提取物对猪胰a-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0.6 mg/ml浓度的抑制作用(86.2%);各单体因素中以EGC单体的抑酶效果最好(22.5%),但是混合物(TPS)的抑酶效果(28.3%)要高于各单体;各底物因素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抑酶效果最为显著(43.6%);茶多酚类混合物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小于a-淀粉酶;加入葡萄糖苷酶(AMG)在反应120 min测定酶抑制率,要明显小于未加AMG条件下的抑制率。[结论]茶多酚作为功能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影响人体餐后血糖指数(GI),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