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与饲料蛋白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优质蛋白性饲料的保护是与反刍动物蛋白质体系的认识和发展相联系的。传统的可消化粗蛋白体系(DCP),只简单地以摄入的N量减去粪中的N量为依据,解释和制订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这种DCP体系存在着许多误差,其主要原因是:(1)没有反映瘤胃蛋白质或瘤胃不降解蛋白质(UDP)与瘤胃可降解蛋白质(RDP)的实际情况;(2)没有考虑瘤胃微生物蛋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奶牛的蛋白质营养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饲料蛋白质价值评定的新方法,它将取代近百年来的传统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美国Burrsughs 等(1971)提出了代谢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指在肠道中被吸收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法国 INRA(1978)提出了反刍动物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PDI)。英国1980年 ARC饲养标准,蛋白质需要量用瘤胃可分解粗蛋白质和不可分解的粗蛋白来表示。总而言之,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核心是将日粮蛋白质分解成在瘤胃中可降解的和非降解的两部分。见图。  相似文献   

3.
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及保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奶牛的蛋白质营养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饲料蛋白质价值评定的新方法,它将取代近百年来的传统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美国Burroughs等(1971)提出了代谢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指瘤胃日粮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在肠道中被吸收的量,因此与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概念相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消化动力学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蛋白质消化动力学的研究近10年多来,对反刍动物消化机理的深入研究表明,已用了近百年的粗蛋白或可消化粗蛋白体系,由于没有反映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和非降解部分,没有考虑瘤胃微生物与饲料蛋白质、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也没有反映日粮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总氨酸基氮,所以对畜牧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已经  相似文献   

5.
问  在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品       质及蛋白质需要量的讨论中 ,常见有旧体系和新体系的提法。请问 ,这两者有何不同 ?新体系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如何 ?(李华生  柳州市 )答 旧体系是以粗蛋白、可消化蛋白、蛋白质当量及酸性洗涤不溶氮等指标来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质量及衡量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但由于这些指标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反刍动物氮代谢的实质。所以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评定的新体系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瘤胃降解与非降解蛋白和美国的可代谢蛋白质以及我国的小肠蛋白质营养体系 ,这…  相似文献   

6.
《中国乳业》2001,(6):18-19
过去反刍动物蛋白质研究和应用经历了粗蛋白(CP)、可消化粗蛋白(DCP)、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非降解蛋白(UDP),最近又发展到小肠吸收蛋白质(ACP)和氨基酸新体系及其计算机估测模型,并可望应用到新版的NRC体系中。现简单介绍一下新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可发酵能量是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第一限制性因子,并以此建立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估测公式。各国的估测公式不尽相同,我国冯仰廉认为每kg可发酵有机物(FOM)合成168gMCP,或每kg可消化有机物(DOM)合成144gMCP,或每奶牛能量单位合成40gMCP。其…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需要量及其饲料的蛋白质价值,一般用可消化粗蛋白(DCP)来表示。此法使用方便。若日粮平衡得好,使用结果也可较满意。但其不足之处亦早已公认,特别当日粮含有较多易在瘤胃中降解的 N(如牧草青贮、尿素等)。估算饲料的 DCP 是将在消化道中表观消失的氮×6.25。它未考虑日粮蛋白在瘤胃中要降解并参加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它不能区分被吸收的氮源终产物:日粮氨基酸、细菌氨基酸、细菌核酸在小肠中分解而形成的嘌呤和嘧啶,还有氨。日粮对于反刍动物的氨基酸营养  相似文献   

8.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由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转向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迄今已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小肠氨基酸来源、数量、组成及蛋白质周转方面。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的基础,是通过对饲料以及消化系统的调控,使进入小肠的氨基酸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中吸收的氨基酸包括3个来源蛋白质的降解:①瘤胃微生物蛋白;②饲料非降解蛋白;③内源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氨基酸的主要来源,空肠回肠是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氨基酸组成,对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问 反刍动物能部分利用尿素 ,但具体添加量未见有详细计算方法 ,贵刊能否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黄 诚  灵山 )答 在反刍动物日粮添加尿素的算法虽然很多 ,但以公式的形式计算的主要有如下 3种 :1 尿素发酵潜力法 该法是Burough等于 1 975年提出的 ,简称UFP(UueaFromentationPotential)公式为 :UFP(克 ) =1 0 44TDN -B2 8。式中TDN为总可消化养分 ( % ) ;B为瘤胃降解蛋白 (克 /千克 ) ;2 8为尿素的蛋白质当量。现举玉米为例说明计算方法。查表得玉米的TDN为 90 % ,粗蛋白为 8 6% ,粗蛋白在瘤胃的降解率 65 % ,每千克玉米中…  相似文献   

10.
1977年 ,英国的Roy等提出了新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体系 ,随后 ,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这些新蛋白质体系的共同点就是把饲料蛋白质分成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 (UDP)两部分 ,前者可被瘤胃内的微生物降解并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MCP) ,因此进入反刍动物十二指肠的蛋白质就由UDP和MCP组成 ,在新蛋白质营养体系中 ,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是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动物蛋白质需要的基础。而MCP的产生又需要由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降解提供氮源 ,所以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是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11.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试验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且控释尿素日粮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方面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12.
<正> 近些年来反刍家畜饲养标准,逐渐提出一些关于蛋白质需要的新体系,如法国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PDI),英国的瘤胃降解蛋白质(RDP)和非降解蛋白质(UDP),美国的可代谢蛋白质等。这些新体系都要用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我国高产奶牛较多,更加须要采用新的蛋白质体系,现正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奶牛小肠蛋白质体系的局限性与氨基酸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国内外已将奶牛的可消化粗蛋白体系改进为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但由于小肠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变异性很大,其CV高达5.6%~19.2%,因而导致可代谢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不稳定,表观效率便会掩盖实际需要。奶牛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蛋氨酸,较多研究认为组氨酸为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但当肝后部提供的组氨酸不能满足产奶需要时,组氨酸可来自体储存的分解,因此尚不能完全确定。据对87个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瘤胃后供给额外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则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量、乳蛋白率均明显增加;对48个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可代谢蛋白质被满足供应的基础上,当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达到7.08%和2.35%时,乳蛋白质产量达到最高点。法国INRA在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小肠可消化真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适宜含量为7.3%和2.5%,由于我国现行的是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故建议其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为6.0%和1.9%,但须评定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非降解蛋白质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并调整日粮使其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以小肠氨基酸为基础的新蛋白质体系逐步代替传统的粗蛋白或可消化粗蛋白等营养体系,新的体系更能反映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实质,从而准确地指导饲养实践。小肠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不仅影响氨基酸在肠内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和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成本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向数量化、模型化方向发展,以小肠氨基酸为基础的新蛋白质体系逐步代替了传统的粗蛋白或可消化蛋白等营养体系。新的体系更能反映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实质。目前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调节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配比及平衡,满足动物的需求和效益的最大化。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量及其  相似文献   

16.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控释尿素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 反刍动物氮代谢的特点之一是在利用饲料蛋白质的同时,也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微生物蛋白供机体利用。尿素是常用的NPN化合物。许多研究证明,日粮中尿素氮占总氮量的25~35%时,反刍家畜仍有良好的生产性能。脂肪酸铵盐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另一类NPN化合物,因为它们不仅可以补充氮源,而且还能为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和碳架。本研究在由精料和稻草组成的低蛋白基础日粮中添加等氮量的尿素和混合挥发性脂肪酸铵盐(肥皂工厂的一种含氮废液),比较它们对湖羊氮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蛋白(CAS)、大豆分离蛋白(SPI)和玉米醇溶蛋白(ZEIN)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生长大鼠进行饲养试验,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20只大鼠,饲喂等能等氮半纯合日粮。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ZEIN)日粮使试鼠腓肠肌具有较高的mTOR、RhebmR NA水平及磷酸化mTOR蛋白量(P<0.01)和较高的Atrogin1(MAFbx)、MuR F1、pUb和FoxO mR NA表达量(P<0.05或P<0.01)。本研究揭示出蛋白源对蛋白质代谢基因表达产生的差异,可能主要由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模式不同所体现,尤其表现为亮氨酸(Leu)对组织蛋白质代谢进行调控。可见,蛋白质合成代谢调控与mTOR途径有关,蛋白质分解代谢与泛素-蛋白酶蛋白降解途径(UPP)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任澎  邓蒙蒙  王迪铭 《饲料研究》2023,(18):102-107
试验旨在探究1种奶牛新型饲料水培大麦苗在不同水培天数下的营养价值及合适的收获时间。采用集装箱进行大麦苗水培种植,并在水培后的第5、6、7、8、9 d取样进行株高、草重和营养成分的测定。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体系(CNCPS)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解析,采用NRC模型估测真可消化养分和能值。结果显示:随着水培天数的延长,大麦苗株高和草重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非蛋白氮、钙、镁、钾、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碳水化合物(CHO)、糖类(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含量显著下降(P<0.05),可利用纤维(CB2)含量显著增加(P<0.05)。NRC预测模型显示,随着水培天数的延长,真可消化蛋白(tdCP)、真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tdNDF)和真可消化脂肪酸(tdFA)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