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我们将覆膜侧沟播技术应用于谷子种植后,产量较露地谷子增加900~1200kg/hm2。在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中,与有关部门联合攻关,有效地解决了播种方式、机械、密度等关键问题,1998年全区种植面积达0.2万hm2,总结出了一套产量450...  相似文献   

2.
两系稻扬两优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两优6 号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光温敏不育系广占63 -4s 与优质中籼稻扬稻93-11 配组而成的两系优质中籼稻。2001 年江苏省泗阳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累计种植面积800hm2, 平均单产9535.5kg/ hm2 。该品种耐肥、抗倒、稳产、适应性及品质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品种京单68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种植密度(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株/hm2)和播期(5/15,6/13)两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单68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LAI和群体光合势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群体LAI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但LAI到达峰值的时间则表现为春播较夏播晚Sd。就产量而言,随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产量呈升高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春播条件下京单68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均高于夏播,而秃尖长则呈相反趋势。密度和播期处理对京单68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中单28产量及若干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2006年以春播玉米新品种中单28为试验材料在密云县穆家峪镇羊山村进行试验,设4.50万株/hm2、4.95万株/hm2、5.40万株/hm2、5.85万株/hm2、6.30万株/hm25个处理。通过对各处理的植株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得出,中单28在密云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40万~5.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陈昊 《种子科技》2022,(24):7-9+15
文章简述了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业专家组在几内亚比绍稻区开展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及轻简化栽培示范工作的情况。2020年雨季,专家组通过7个品种的水稻品比试验筛选出CP-27、CP-28、CP-29生产主推品种,具备明显的产量优势和适应性。同时,示范推广水稻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面积1.03 hm2,平均单产分别达到5 355 kg/hm2和6 063.15 kg/hm2,基本摸清了主推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适应性,为今后该国水稻新品种推广种植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梁忆群 《种子科技》2023,(12):26-28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 kg/hm2 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 kg/hm2 3个氮素水平,配置15个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大豆施氮30 kg/hm2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小区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施氮240 kg/hm2、大豆施氮30 kg/hm2为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春播稀植玉米品种,2014—2017年,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站对参试的37个玉米品种在唐山市所辖7个试验基地开展49 500株/hm2组别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合品种安全性检测、专家田间实地考察等结果,共筛选出7个品种推荐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2017—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56 000 hm2,平均产量较‘先玉335’增加2 368.5 kg/hm2。为全国不适宜种植密植玉米品种的区域提供了成功范例,同时也为国家玉米试验在本地组别的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冉敬才 《作物杂志》1995,11(5):29-29
玉米半膜侧栽技术的应用冉敬才(四川省酉阳县农业局648800)酉阳县于1986年试种全膜直播玉米成功,到1992年累计推广面积1.7万hm2,年均0.28万hm2,平均产量4483.5kg/hm2,比当地露地栽培玉米增1974kg/hm2,增产78....  相似文献   

10.
陕西百万亩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延安 《作物杂志》2001,17(1):21-23
陕西省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南、陕北,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 (26.26万hm2 ),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品种多杂乱,种性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单产一直在10500~12000kg/hm2 徘徊。为了使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三项增产显著的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提高全省马铃薯生产水平,1996~1998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实施了陕西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3年共推广528.75万亩(35.25万hm2 ),约占项目实施区马铃薯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新玉 5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玉 59号在75 000株/hm2、82 500株/hm2、90 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种植密度82 500株/hm2时,植株干物质最重,达10 098.0 kg/hm2,产量也表现最高,为7 909.21 kg/hm2,比 75 000 株/hm2、90 000 株/hm2种植密度分别高16.6%和13.9%。  相似文献   

1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富友9号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在山西省阳曲县开展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对旱地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方式先玉335叶向值均大于富友9号;先玉335群体内透光性较好,下部叶片的Chla/Chlb高于富友9号叶片的,有利于改善中下部叶片的受光状况;宽窄行种植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Pn)高于均匀行种植;宽窄行种植上部叶片与中部叶片的气孔导度(G6)高于均匀行种植。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产量可达11485.63kg/hm2;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52500株/hm2,产量达10941.03kg/hm2。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日光温室冬季反季节生产鲜食玉米,试验揭示温室日低温是影响鲜食玉米本田生育期的决定因子,探明温室温度保持恒稳,鲜食玉米本田生育天数不会因播期不同而改变,设施反季节栽培应选用花期短、灌浆速率快的品种,采取育苗移栽定植,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鲜食玉米商品穗产量可稳定超过6000kg/hm2,纯收益达到75000元/hm2。本试验创新了京郊设施农业生产模式,配套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为京郊设施农业多元化高效生产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花生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吉林省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2007年花生种植面积1.002万hm2,占全国的2.54%、东北地区的43.9%,跃升为东北地区花生种植第一大省。但长期以来单产偏低,2007年仅为2196kg/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04kg/hm2,更低于高产省份如山东省的4120kg/hm2。为此对吉林省花生产量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并制定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1低产的主要原因1.1品种老化、退化、杂化现象严重吉林省花生产区位于东北高纬度地区,无霜期140d左右,十年九春旱,春旱特别严重。因此,选择花生品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直播花……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大化县推广种植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对大化县市面上售卖的12个普通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试验鉴定各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以及抗性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旺玉168、正大719、田润189、兆玉215、宝玉883、桂单919以及子玉117这7个品种比对照桂单162增产,产量分别为8 590.5 kg/hm2、8 362.5 kg/hm2、8 316.0 kg/hm2、8 202.0 kg/hm2、7 993.5 kg/hm2、7 948.5 kg/hm2、7 897.5 kg/hm2,并且抗性高,适合在大化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当前转基因抗虫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何敏  穆宏声 《作物杂志》2005,21(5):62-63
枣阳市位于鄂北岗地, 是湖北省主产棉区, 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2.5 万hm2左右。2000年开始试种转基因抗虫棉, 取得了增产增收、省工省药的显著效果, 面积逐年扩大, 至2004年全市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98% 以上。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 逐渐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棉花单产呈逐年下降趋势。据调查,2001 年枣阳市植棉面积2.5万hm2, 皮棉单产1155kg/hm2;2002 年植棉面积2.2万hm2, 皮棉单产1032kg/hm2;特别是2003年, 棉花生产遭遇前期低温阴雨, 中期高温干旱, 皮棉单产降至990kg/hm2, 给棉花持续高产带来了影响, 亟须加以解决。剖析抗虫棉栽培技术不利因素,制定与实施综合栽培技术, 是实现转基因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郑单309、郑单326、郑单958和中玉303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7个种植密度(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和10.50×104株/hm2)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生育期内群体物质累积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下株高和穗位高表现出明显优势,中玉303和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高表现相对较高。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群体干物质量显著增加,花前、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成熟期中玉303和郑单958的干物质量较郑单326和郑单309平均提高16.1%,花后干物质量占成熟期的比重以6.00×104株/hm2密度处理下最高,为58.68%,以郑单958最高。随密度增加,成熟期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明显提高,10.50×104株/hm2密度处理最高,为14.49t/hm2,中玉303产量最高,较郑单309和郑单326平均增加16.3%。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选用中玉303,以10.50×104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植株花后物质生产量,促进花后物质分配,实现夏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光合和灌浆特性对增加种植密度的响应差异,为玉米合理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我国1970s—2010s五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进行3年大田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片光合性能和籽粒灌浆特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下, 2010s品种(登海618, Denghai 618, DH61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吐丝–吐丝后50 d穗位叶Pn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较1970s—2000s品种显著提高了2.18~12.05、0.57~4.88μmol CO2 m–2 s–1和0.02~0.09 g kernel–1 d–1,活跃灌浆期显著延长了2.62~4.74 d,从而使其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P<0.05)。增密后, 1970s和1980s品种产量降低, 1...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山西地区主推玉米品种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LAI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当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为13700.85kg/hm2。因此,82500株/hm2为山西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作为当地玉米高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演变及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长江下游地区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从平床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春提早栽培到深冬栽培技术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采取多种栽培技术、多品种类型集成的"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鲜食玉米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可产鲜穗2.7万kg/hm2,效益达到10.5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