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应用常规的外周血培养法对苏大白、杜洛克、甘肃白猪及甘肃黑猪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9对(2n=38)。其中18对常染色体的形态差异在这四个品种间不太明显;X染色体差异较为明显,Y染色体的形态近乎一致。在第10对染色体的短臂近着丝点处均有次缢痕,杜洛克和甘肃白猪的第6对上也可见次缢痕的存在。这些染色体的多态性是否属于品种的特有属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BSGC—分带法,对杜洛克猪、苏白猪、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品种猪存在特大、大、中、小和无五种类型的C—带。其中杜洛克猪的第13、14、15、17和18对染色体;苏白猪的第14、16、17和18对染色体,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第14:15和18对染色体均呈现C—带多态性。甘肃白猪的第14对染色体特大型C—带出现的频率高达33.34%。经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可用于家猪的育种和保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风油精法”(EB 法)对不同生态型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染色体 G 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生态型品种染色体 G-带的带纹数和特征均与普通生态型品种不同、在高原生态型内的不同籼粳亚种间,G-带带纹数有差异,而带纹特征无明显区别;普通生态型内不同籼、粳亚种间的 G 带带纹特征略有不同,而带纹数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态型水稻染色体 G-带带型差异大于籼、粳亚种间的差异。两种生态型水稻品种对风油精浓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我们推测,两种生态型水稻可能起源于不同地域。即高原生态型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普通生态型水稻起源于华南地区。各生态型内亚种之间的带纹差异则可能与各自长期生存和演化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分带技术,对合作猪二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G—分带进行了研究,并描述了270条带纹时的G—带特征。  相似文献   

5.
3个黄牛品种染色体的G带模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G带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黄牛品种除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其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或亚中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3个黄牛品种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并绘制了牛86个区354条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 G带研究 ,结果表明 ,这 3个黄牛品种除 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 ,其 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 ,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 (或亚中部 )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 3个黄牛品种 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 ,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 ,并绘制了牛 86个区 354条带的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Gustausson(1971)首次利用芥子喹丫咽荧光(Q—带)技术对家猪染色体分带以鉴别单个染色体,其后,Hansen(1972)发表了另一个Q—带核型而且鉴别了一对常染色体和Gustvsson所谓的X染色体的差异。1972年,Berger用8M尿素对猪染色体进行了分带,利用Seabright(1971)的胰酶法产生G—带的几个报道也相继出现,1977年,Hansen发表了一篇家猪染色体Q—、G—和R—带的完整报告。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胰酶处理法,对仙居鸡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G带频率不同的2组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母鸡中,龙骨长1、50日龄体重、胫骨长、开产日龄、蛋重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接近显著(0.050.05)。这说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频率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育种工作,作者采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96头甘肃白猪及其杂交猪的染色体作了研究。检出核型为38,XY的雌性个体2头。染色体G—带和性染色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1条Y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对这2头间性个体的肥育性能、胴体成绩和肉品质三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间性个体与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由于这2头个体均与武武品系有关,所以在这一品系的选育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青山羊染色体G—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了青山羊染色体核型和 G—带带型,结果是: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第三号,是端着丝粒染色体,Y 染色体最小,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用胰酶吉姆萨带显示青山羊 G—带型,并绘制了青山羊中期染色体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青山羊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Nots),结果表明: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G—带阳性带纹124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Nor_5是分布于N01号、2号、4号、5号、22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牡丹及其栽培品系种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牡丹的一个原始种及6个栽培品系进行了染色体的观察和组型分析,结果查明它们均为二倍体。这些品种与原始种间虽然在外部形态上及花型结构上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组型上表现差异甚微。5个栽培品种和1个原始种均由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而另一栽培品种“青龙卧墨池”则由3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作者认为这些品种在核型上所表现的差异与花型结构上的差异并无相关性,与花型的演进也无关联。此外,还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联合现象,联合百分率为28.7%。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用EBHQ法研究了高粱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22个品种的核型及部分品种的G—带带型。结果表明,高梁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核型较为一致,其基本核型为:2n=20=16m+2Sm+2st(2SAT),只有一对染色体具有随体,且属于“大随体”类型。用该法不仅在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了丰富的G-带,且首次在早后期染色体及随体上获得了G-带。  相似文献   

14.
四个品种黄牛染色体组型及其 Y 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蒙古牛、黑白花奶牛、利木辛及西门达尔牛的核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之常染色体对及 X 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而 Y 染色体的形态及相对长度则表现出多态现象,并且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可应用于今后黄牛的育种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BSG法,对不同地域的五个蚕豆品种进行了染色体C带显示,分析了它们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这五个品种上有类似的基本带型,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蚕豆品种鉴定和杂种后代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分析了五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认为染色体C带技术在作物育种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成都麻羊(Capra hircus)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进行G—带,C—带显带分析。结果是,正常麻羊染色体数目2n=60,29对常染色体皆为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公羊性染色体为XY,母羊为XX,其中Y染色体是染色体组中最小的,唯一具中间着丝点的染色体,X染色体是第三长的染色体。显带分析表明,每两条同源染色体具有相同的特定G—带带型,可与其它对染色体相区别,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G—带为浅染,性染色体则为深染。常染色的C—带位于端着丝点区域,X染色体则没有明显的C—带区。本文还对山羊,绵羊染色体组型进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比较了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的常规核型、G带、C带和Ag-NOR带。结果表明,3个品种常规核型及G带无明显差异,C带品种间存在多态性,长白、大约、杜洛克猪的Ag-NOR数分别为2.012,2.064,2.045个,众数均为2个。  相似文献   

18.
对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的Q-、G-和C-分带的多态性作了祥细的比较分析。发现Q-,G-分带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间有多态性。随着染色体的伸长和带纹的进一步精细,多态性表现的愈多愈明显;C-分带的多态性在品种、个体、细胞及同源染色体间广泛存在,同源染色体间C-带多态性具品种特征和个体特征。此外,发现家猪染色体中存在“额外”G-带和“额外”浅染区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粱染色体组型及G一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用EBHQ法研究了高粱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22个品种的核型及部分品种的G一带带型。结果表明,高粱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核型较为一致,其基本核型为:2n=20=16m 2Sm 2st(2SAT),只有一对染色体具有随体,且属于“大随体”类型,用该法不仅在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了丰富的G一带,且首次在早后期染色体及随体上获得了G一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布氏田鼠(Microtus hrandti Radde)的 G 带染色体。根据 G 带带型特点绘制了 G 带染色体模式图。分析了染色体的 G 带带型。结果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自己的 G 带带型,所以容易区分和能准确的配时。X 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它比亚中着丝点第8号染色体稍短而比第13号染色体长。Y 染色体是17对染色体中最小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