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所谓茶外茶,是指利用某些植物的药用作用,制成的一种特殊茶剂。这些茶外茶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研制而成,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作用。1柿叶茶制作方法:在深秋季节,选取经霜打自然脱落之柿叶,洗净晒干,切成若干的小碎片,每次取3~5克,煎汤或沸水冲泡代茶饮。药理作用:柿叶茶具有降胆固醇、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降血糖等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颇有益处,对胃溃疡、肺结核、支气管  相似文献   

3.
《新华文摘》一九八六年第六期转载《自然与人》发表的“说茶”一文,有人指出该文三个错误论点:一是荼不是茶;二是茶树原产地在印度阿萨姆;三是茶中有单宁,请我写文章予以澄清。我约略看一遍,觉得这篇文章观点争论与国计民生和祖国科学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匆促写出以下三点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农户不种植油料作物,猪油几乎是农户油脂的惟一来源,养猪受到普遍重视。当地农户养猪,一般都采取传统的圈养熟喂方式。此法喂猪的主要缺点是猪生长慢(冬季几乎不长)、饲料报酬低、经济效益差。农户高山养猪应在以下四个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5.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6.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7.
8.
正2017年3月14日,纳雍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纳雍高山绿茶地方标准》和《纳雍高山红茶地方标准》审查会,市质监局、县市场监管局有关领导和市内有声望的7名茶叶专家参加会议。通过评审,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纳雍高山绿茶》和《纳雍高山红茶》两个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9.
“看茶做茶”,是我国千年制茶技术的经验慨括、总结,是广大劳动人民从事制茶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智慧结晶,是我国能生产出丰富多采、品质优异、誉满全球的茶叶的制造技术原则,它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对祖国宝贵的遗产理应加以研究,探索其哲  相似文献   

10.
蒋建明 《茶业通报》2005,27(3):124-124
从茶叶审评与检验的角度审视“洗茶”,客观、求是、理性地论证“洗茶”对绿茶的危害性,借以抛砖引玉,丰富茶艺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海青锋茶产于黄海之滨的翠龙山脉,是胶南市海青茶叶研究所近年来开发研制的绿茶珍品。每年生产500kg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济南、青岛、潍坊、烟台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海青茶园分布在胶州湾碧海青山之间,1966年南茶北移,引进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目前有茶...  相似文献   

12.
王从仁等同志所写的《我国茶叶的种类》一文(见《文化与生活》1980年第三期第四十页),其中谈到“紧压茶,又叫黑茶”。这句话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紧压”这个概念,词不达义。如果“紧”字是形容“压”字,相当于快压的意义;相对的词语是慢压或松压。这类团块压茶分为砖形茶和篓包茶,既有快压,又有慢压;  相似文献   

13.
咏“霍山黄芽”茶诗二首其一霍山黄芽誉神州,海客亦为广搜求。李肇补史称仙品,陆羽题经亦风流。其二霍山黄芽是仙茶,帝王争贡将相夸。改革大潮人称好,涌入寻常百姓家。(李传轼)咏“霍山黄芽”茶诗二首@李传轼...  相似文献   

14.
春节将至,有些地方的市场执法人员已开始大力查禁瘦肉精猪肉,这是为什么呢?一、什么是“瘦肉精”?“瘦肉精”为白色或类似白色的结晶体粉末,无臭,味苦,全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可用作兴奋剂的药物,并可用于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从贵州省黎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和黎平县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同时申报的"黎平香茶"、"黎平毛尖"、"黎平雀舌"、"黎平白(叶)茶"等产品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予有机基地和有机产品证书。这是黎平县茶业第一次获有机茶基地和有机茶产品认证,填补了黎平无有机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生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密茶”的记载。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中有“茶已三献”的记载。从史料上分析,“白族三道茶”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习俗。最先是烤茶,就是晒青毛茶放在砂罐中…  相似文献   

17.
邵鑫  程徽儿 《茶业通报》1995,17(1):40-41
介绍“新安江香芽”茶邵鑫,程徽儿,王政意,杨维时(屯溪茶校)(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新安江香芽是黄山市和安徽省名优茶中一枝新秀,1990年,歙县长标乡长标村茶农王发生为了充分利用当地长芽优质茶树品种资源,发起研制新名茶,邀请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杨维时等同...  相似文献   

18.
幽幽清香,甘甜润口,是“黄金”茶的特点。据《中国树木志》记栽,“黄金”茶系蜡梅科植物。学名为柳叶蜡梅,非常绿灌木,产于浙江省开化境内海拔800m高处。“黄金”茶具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治腹胀痛,同时还有除脂减肥、养颜排毒之功效。相传唐末年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西,当义军来到开化境内时,由于时正炎炎夏日,再加之连日酣战,义军官兵多半中暑腹泻,一日,一名叫启匀的士兵下山购粮,当行至半山腰时,一阵昏晕,便一头栽倒在路边。后被当地一老伯抬至家中,喂其“黄金”茶水,得以苏醒获救,其后,当地山民又将此“黄金”…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安溪县今年的茶叶生产中,出現了47亩高产茶园,預計全年亩产能达到1,500斤到2,000斤以上,其中西坪人民公社萍州大队并創造了單位面积产量4,002斤9两的目前全国最高记录。萍州大队今年春夏暑三季全部茶叶亩产巳近三百斤,其中有一坵茶园,到11月18日巳亩产4,002斤9兩,放出一棵巨星。这坵茶园經省县有关同志几次丈量核实,面积为一亩,是这个大队紅旗青年示范队培育的。茶园中共有茶树700多叢,大部分是“毛蟹”良种,树龄已經37年,六年前进行过一次台刈  相似文献   

20.
在南湖相传的“翠云茶”,一九八三年经南湖茶林场部分干部和茶叶科技人员的研究、追索,开始恢复试产。这种茶叶失传历史已久,且数量微少。但自古以来,南湖丹山一带,群众提起“翠云茶”,如数家珍。为使名茶恢复生产,我们根据老茶农的讲述,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结果如下: 一、翠云茶的由来:翠云茶历史悠久,据传出自“南漪湖”(南湖)傍的汪棚及丹山石板路一带。早先由尼僧及乡民经营。茶叶在清明前后采摘,采取炒、焙、烘的方式制作,成茶后泡杯中汤色翠绿,揭杯盖茶叶上浮下跳,有龙凤呈祥之势,云雾潦绕之状,香气馥郁。较龙井不扁而园直,比毛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