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野生直穗鹅观草相比,经过十多年引种驯化的直穗鹅观草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生产性能,在林西县生育期约100 d,平均干草产量可达4 753.3 kg/hm2,生长2年和生长3年的种子产量平均达724.5 kg/hm2,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比野生直穗鹅观草增加17.0%和23.4%,干草产量与垂穗披碱草(4 625.8 kg/hm2)和无芒雀麦(4 788.2 kg/hm2)相近,但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垂穗披碱草(1 312.5 kg/hm2)和无芒雀麦(781.7 kg/hm2)。  相似文献   

2.
直穗鹅观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穗鹅观草为多年生优良禾草,内蒙古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大兴安岭西麓、蒙古高原东部、阴山等区域。其质地柔软,叶量较大,粗蛋白含量较高,是建植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笔者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进行了栽培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3.
直穗鹅观草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牧交错区东段引种直穗鹅观草,播种当年生长缓慢,生育期达到拔节期,产草量较低;生长2年可顺利完成生育期开花结实,生长速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生育期为100d,成熟株高达120~125cm。开花期鲜草及千草产量达到24048.8和9048.1kg/hm^2,均高于对照牧草,2年种子产量平均为724.4kg/hm^2。叶量丰富,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茎叶比分别为1/1.27、1/0.85、1/0.75、1/0.65,叶量高于对照牧草。再生性较好,不同时期刈割以开花期再生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苜蓿与直穗鹅观草混贮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林  张慧杰  玉柱  徐春城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0):1888-1893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优化混合青贮比例。结果表明,苜蓿青贮后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增加,粗蛋白(CP)、 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降低,直穗鹅观草青贮后DM、NDF、CP及ADF含量增加,粗脂肪(EE)和WSC降低;混贮处理CP和Ca含量显著高于直穗鹅观草单贮,而显著低于苜蓿单贮,DM、NDF、ADF含量显著低于直穗鹅观草单贮;随直穗鹅观草在混贮比例中的提高,pH值呈降低趋势,混贮中乳酸占总酸含量居于两种牧草单贮之间,苜蓿与直穗鹅观草3∶7混贮乙酸含量占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为33.9%,混贮处理丁酸产生较少;苜蓿与直穗鹅观草混贮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单贮(P<0.05),且显著高于直穗鹅观草单贮(P<0.05);青贮后各处理乳酸菌数达到106 cfu/g(以鲜物质为基础),较青贮前提高,各混贮处理乳酸菌和霉菌数高于两种牧草单贮;直穗鹅观草单贮发酵品质评分为97分,且氨态氮含量较低,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5.
韩立英  玉柱  周禾 《草业科学》2013,30(9):1439-1444
本试验以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为材料,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单独添加或以不同比例混合添加对鹅观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处于抽穗期的直穗鹅观草经刈割切短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0.06 g·kg-1 (CF),乳酸菌0.01 g·kg-1 (LD1)、0.02 g·kg-1 (LD2),纤维素酶+乳酸菌(0.06+0.01) g·kg-1 (CF+LD1)和(0.06+0.02) g·kg-1 (CF+LD2),并设置无添加剂组为对照(CK),每个处理3个重复。真空密封条件下贮藏90 d后,所有添加剂处理组pH值、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乙酸、粗蛋白(CP)和可溶性糖水化合物(WS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F、CF+LD1和CF+LD2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使直穗鹅观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均得到了改善,且以混合添加0.06 g·kg-1的纤维素酶和0.02 g·kg-1的乳酸菌制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草业科学》2008,25(3):136-136
品种来源:以1992年采自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冷山林场的野生种为原始材料,从1993年开始引种栽培驯化而成。 品种特征特性:多年生丛生型禾草。株高1.0~1.2m,须根系,具短根茎,基部分蘖数3~7个。叶片条形,长20~24cm,宽8~10mm,叶舌膜质,长约1mm。穗状花序,直立,穗长15~20cm,穗轴上小穗互生,每节1小穗,下部偶有2小穗,小穗排列疏松;颖披针形,稍短于外稃,外稃条状披针形,脉不明显,内、外稃近等长。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高寒地区牧草引种试验及贫花鹅观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4种美国牧草品种在高寒地区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性状的测定表明,LMS-SLSWG-04(贫花鹅观草)长势好,越冬率高,产草量高,是适宜青海省高寒地区草地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的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优良牧草——直穗鹅观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Drob)Nevski)是禾本科多年生牧草,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北部、西北等地区〔1〕,适应性广,叶量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建植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优良牧草〔2,3〕。1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林西县中部林西镇东5km处,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小麦族鹅观草属光穗鹅观草 (2n=4x=28)的染色体组组成,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了它与斯皮卡他草 (2n=2x=14, St)、长芒鹅观草(2n=4x=28, StY)和鹅观草(2n=6x=42, StYH)的属、种间杂种,对亲本和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穗鹅观草是严格的异源四倍体,拥有St和Y两组完全不同的染色体组;与长芒鹅观草的染色体组同源,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鹅观草属有效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扁穗牛鞭草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德江县对扁穗牛鞭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我区的气候、环境适宜于扁穗牛鞭草的生长要求,其生长、生产性能表现良好,可作为我区牧草种植当家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海棠  韩国栋  胡跃高 《草地学报》2007,15(3):269-272
对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的适应性、单株产草量构成因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单株产草量及其各构成因子产量或数值皆大于旱作条件下;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株高>穗重>分蘖数>叶重,新麦草为茎重>分蘖数>株高>叶重>穗重;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分蘖数>株高>穗重>叶重,新麦草为茎重>株高>分蘖数>叶重>穗重。  相似文献   

12.
2000~2001年在贵州独山对引进的23个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的适应性和综合坪用性状表现良好,可以在本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00-2001年在贵州独山对引进的23个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的适应性和综合坪用性状表现良好,可以在本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3年的试验,在新疆奇台县砾石戈壁上进行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人工温室育苗,并进行室外移栽取得了成功.此技术明显优于大田直播、砾石戈壁铺膜穴播和室内筒栽育苗再移栽方式.温室育苗出苗率最高,达98%;温室育苗从播种至苗齐仅需6 d,比大田直播育苗提前16 d;温室育苗播量为1.5 kg/hm2,大田直播播量90 kg/hm2;温室滴灌用水750 m3/hm2,大田灌溉用水7 500 m3/hm2,滴灌用水仅为其1/10.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确定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以3份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Host)Nevski)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分析。结果表明: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均为四倍体,其中EI015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2M+10m+16sm,但不显带;EI021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4M+22m(SAT)+2sm,而带型公式为2n=4x=28=5C+2CT++2CT++4T++2T++1CS++12;EI038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4M+12m+12sm(SAT),带型公式为2n=4x=28=2S++4T++1CT++1T++20,3份种质材料染色体不对称性均属2A型。综合比较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变化,EI021染色体核型特征与EI015、EI038相差明显,EI015与EI038染色体核型比较相近,但EI015与EI038在带型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各种质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并且染色体带型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染色体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