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区系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种子植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04个科,其中世界性分布的有53个科,热带分布科19个,温带分布科14个,间断分布科18个;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山植被分布带,海拔在950 m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在950~1 050 m为枫桦和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在1 050~1 180 m主要为云杉、冷杉针叶林带;海拔在1 180~1 250 m为岳桦林带;海拔在1 250~1 290 m为中山灌丛带;海拔在1 290 m以上为中山草地。  相似文献   

2.
采用梯度格局法沿海拔梯度设立样方,对河北承德辽河源地区天然油松林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油松林最大株高和海拔呈现负相关线性关系;油松林的最大胸径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油松林的平均株高在海拔775~1270 m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海拔1340~1465 m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有在海拔775 m的平均株高与1340 m和1465 m的平均株高比较差异显著;油松的平均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分布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红豆杉3个红豆杉属树种。云南红豆杉集中分布在滇西,海拔2600~3300m,山的阴坡、半阴坡及山的中、上部棕壤和黄棕壤上;南方红豆杉集中分布在昭通地区,海拔1200~1700m,山的阴坡、半阴坡及山的中、下部黄壤上;红豆杉集中分布在西畴和麻栗坡县境内,海拔1300~1700m,山的中部黑色石灰土壤上。  相似文献   

4.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4种植被带(包括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中山分布植物,在调查范围内,花楸树分布在海拔500~2 200 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1 200~2 000 m间,在河北驼梁山、白石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塞罕坝,北京百花山、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内蒙古旺业甸林场,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吉林东方红林场以及山东泰山大多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黑龙江大亮子河林场和山东崂山则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河北雾灵山在800~1 000 m间亦有分布.除在雾灵山阳坡有分布外,花楸树大多生长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其分布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海拔、气温、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花楸树的自然分布.其自然更新方式有实生苗繁殖更新和萌蘖(包括根蘖和桩蘖)繁殖更新2种,以桩蘖为主要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400 m~1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a的个体;在海拔中部,30 a~40 a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争夺空间和资源的能力更强;海拔下限的实生幼苗较多.在中部海拔分布的珙桐较多,且年龄结构集中在30 a~40 a之间,低海拔的种群特征是以幼苗为优势,而高海拔面有的幼苗却很少,表明海拔对珙桐种群年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0-75
以大通县青海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定量分析大通县青海云杉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坡度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的占比达到96.77%,其中斜坡分布最多,占59.29%。按照海拔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500~3400 m的占比达98.59%,其中海拔2500~2800 m占36.38%,海拔2800~3100 m占25.27%,海拔3100~3400 m占36.94%。按照坡向统计,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西北坡和东北坡)、半阳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其中,在阴坡和半阴坡分布最多,占60.58%;半阳坡占28.19%。综合结果表明,大通县青海云杉适宜生长在斜坡,海拔2500~3400 m,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白刺花[Sophora daridii (Franch)]又称狼牙刺、铁马胡烧、苦刺,属蝶形花科槐属。在河南、河北、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分布,尤其在甘肃的平凉、庆阳、定西、天水、武都、甘南等干旱山区分布较广,多生长于干旱阳坡,是极耐旱的丛生小灌木,多分布在海拔1000~1800m,在西南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  相似文献   

8.
接骨木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形态、分布及习性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为忍冬科接骨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6 m. 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100~2 400m的山坡、灌丛、沟边及路旁.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57'—26°59'N、经度98°49'—103°7'E,在纬度24°13'—26°9'N、经度100°1'—102°13'E区域分布较集中。海拔1401~1600 m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类型土壤的小桐子含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耕作土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而不同坡向、不同土层厚度对小桐子含油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刺樗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in Rev.Hort.1904:444.f.184.1904.河北:石家庄地区,平山县,下槐镇,两岔村,北野场沟,发现3~8a生幼树18株。海拔389~511m,采集人郝铁山,采集时间1990年12月。分布:甘肃、湖北、四川、陕西等地,河北首次记录.本种属苦木料,臭椿属,又名刺臭椿、毛椿树。  相似文献   

11.
森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是生态恢复和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4个海拔区段,并在不同区段内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垂直结构表明,不同海拔区段乔木层中层木均最多,海拔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上层木居中,海拔2 700~2 800 m下层木居中。种群径级结构表明,小树和中树所占总体比例均达到76.3%以上,大树个体较少,青海云杉种群更新较好,处于恢复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明,海拔2 700~2 800 m、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海拔2 800~2 9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泊松分布格局,2种分布格局可能分别受制于气候因子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曲线,种数/科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立木株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胸高断面积及最大胸径在海拔3900m处最高,最大树高则出现在海拔3600m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及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并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地描述,而与坡度、坡位及郁闭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四川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100~3000年生古银杏有974株,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其中部的德阳、成都和雅安市。古银杏垂直分布海拔为400~3123 m,集中分布海拔为400~1200 m。在能确定性别的130株古银杏中,雌株占73.85%,雄株占26.15%。树高最高为50.0 m,最矮为2.0 m;树龄最大为3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80 m,最小为0.10 m;平均冠幅最大为29.0 m,最小为2.0 m。垂乳银杏有45株;复干银杏有55株;叶籽银杏仅1株。古银杏群共计15个,平均树龄在200~1100年,面积在500~8000 m^2。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丽水市莲都区古树名木普查数据,结合全区海拔梯度范围,将全区海拔划分为Ⅰ(≤200 m)、Ⅱ(201~400 m)、Ⅲ(401~600 m)、Ⅳ(601~800 m)、Ⅴ(800 m) 5个等级,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古树物种多样性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古树随机分布于海拔44~1043 m范围内,各海拔梯度的古树年龄结构可描述为出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a)株数最多,二级(树龄300~499 a)次之,一级(树龄500 a以上)最少。不同海拔梯度的古树株数排序为ⅢⅡⅠⅣⅤ,古树集中分布于Ⅲ、Ⅱ、Ⅰ海拔梯度内,占总株数的85%,说明该海拔梯度范围最适宜古树生存。不同海拔梯度古树的科、属、种与古树株数分布规律一致,即不同海拔梯度的古树科、属、种数量排序为ⅢⅡⅠⅣⅤ。海拔梯度Ⅳ的古树生物多样性最高,海拔梯度Ⅴ的古树生物多样性最低。樟树、马尾松、枫香、苦槠、南方红豆杉、榧树、柳杉等7个树种为全区古树的优势树种,占全区古树株数的85.9%;Ⅰ、Ⅱ、Ⅲ3个等级海拔梯度的古樟树重要值最高,适宜古樟树生存,Ⅲ、Ⅳ、Ⅴ3个等级海拔梯度适宜古柳杉生存。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是强阳性树种,极耐寒,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两省海拔1400m~2800m的中高山地带,在垂直分布上为乔木树种的上限。该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根系发达,可塑性强,生长迅速,其加长生长期为针叶树种中的最长。是山西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 cm~4 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 cm~3 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 m~3 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 408.7 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 720 m~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 m~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相似文献   

17.
据坦桑尼亚林业研究所统计,坦桑尼亚约有竹林面积12万hm~2,绝大部分是天然竹林,人工林只有800 hm~2。 坦桑尼亚的竹种资源是东非大陆各国中最为丰富的。其中有4种自然分布的竹种:青离竹——天然竹种中的主要竹种,主要分布在海拔2 290~3 360 m的高山地带;Oxytenanthera braunii——广泛分布在海拔1100~2100 m处,为中小径半实心竹种,壁厚,糖分含量高,因当地群众利用它做酒而普遍种植于房屋和农田周围;Orebambos buchwaldii——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930 m处;Olyrolatifolia——分布在海1500 m左右,似半灌木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样地调查,计算群落不同物种的重要值。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E)及Margalef指数(DM)、Sorensen指数、Jaccard指数、CD系数、Cody指数来反映郭岩山不同海拔梯度内部与之间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栲树、油茶、木荷等分布在四个以上的海拔梯度山地中,是研究区群落的主要组成;区域内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增高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高海拔梯度范围内(700~900 m)物种多样性较高,物种组成丰富;在高海拔梯度(900 m以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海拔700~800 m与800~900 m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相似度最高,而800~900 m与900~1 000 m的物种相似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调查普洱市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并对海拔与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做相关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七叶莲野生资源在普洱全市均有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分布尤为集中,其水平分布范围为99°20′11″E~101°55′04″E,22°18′20″N~24°17′58″N,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500~1900 m。经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七叶莲地理分布的主要水热指标的排序为湿度因子>热量因子>降水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七叶莲所分布的海拔与其林木枝叶总皂甙的含量具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48,最高海拔(1460 m)与最低海拔(1006 m)的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比为1.0∶1.5。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梯度上的川滇高山栎不同年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表明:(1)当年生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KCaPMg,分别为1.45%、0.75%、0.49%、0.17%和0.13%;N、P含量随海拔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低;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a、Mg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老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CaKPMg,分别为1.08%、0.79%、0.40%、0.16%和0.11%;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K、Ca、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高。(3)N、K、Mg含量呈现当年生叶比老叶高的趋势;P含量除2 600 m以外,老叶的含量比1年生叶低;Ca含量在海拔2 400 m以上出现老叶比1年生叶高,海拔2 000 m为1年生叶比老叶高;(4)N/P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7.83~9.5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老叶范围在5.25~9.00,具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趋势。C/N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1.91~40.18,老叶范围在44.34~56.04,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K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20~0.28,老叶范围在0.31~0.48;当年生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Ca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83~3.91,老叶范围在0.39~0.65;当年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Mg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56~10.75,老叶范围在2.50~6.00,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