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松江县泗联公社长浜生产队,自1980年以来每年种植蘑菇3500尺~2,连续三年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2年,春秋菇单产2.894斤/尺~2,产值3.225元(其中春菇单产0.91斤/尺~2、产值0.992元;秋菇单产1.984斤/尺~2、产值2.23 3  相似文献   

2.
春季蘑菇产量不高,平均单产一般只0.2~0.3。斤/尺~2,由于收益少,菇农对春菇的栽培管理积极性不高。春菇单产不高,主要原因是菌丝经过低温越冬,生活力减弱,再是春季气温多变,也会影响到出菇。为提高春菇单产,1984年春,上海市嘉定县唐行菌种厂进行了春菇栽培技术改革,收到了较  相似文献   

3.
我地蘑菇生产从七十年代初始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产量从五十多担增加到去年的一万多担,是发展初期的二百倍。一九八二年种植蘑菇七十五万平方尺,收菇10414.547担,平均单产为1.39斤/尺~2,比一九八○年前平均单产0.6~0.8斤/尺~2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地区蘑菇生产的实践表明,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是获得蘑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我地从八一年秋开始,采用室内“蒸汽育秧式”直接火加热升温的二次发酵法。八一年  相似文献   

4.
我县蘑菇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1979年栽培面积达700万尺~2,曾获得平均1斤/尺~2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牛粪、稻草等原料供不应求,普遍薄料种菇,C/N失调以及盲目引种,菌种质量差,菇房消毒不严,病虫害孳生等原因,导致单产连年下降,1982年全县平均单产仅0.77斤/尺~2。为了提高蘑菇产质量,我们在实行菌种“两化”的同时,狠抓了提高培养料质量问题,积极推广了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今年全县有236户的菇农进行了堆肥后发酵,面积19万尺~2。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5.
牌头公社桑园二队,79年开始种菇3000尺~2,其中1000尺~2用沼气肥渣作培养料,平均单产产量为1.68斤/尺~2(秋菇1.20斤),比粪草培养料的低0.09斤;80年又用沼气渣料种菇1000尺~2,秋菇产量平均每尺~21.38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18斤,比粪草对照每尺~2增加0.16斤。两年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沼气渣种菇,只要辅料配比合理,精心管理,同样可以获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7.
我们县于1973开始种蘑菇,虽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但单产仍提不高.始终徘徊在1.4~1.5斤/尺~2。以1983年为例,全县143.5万尺~2面积,其中有13.54万尺~2(188间菇房)平均单产不到0.8斤,还有2730尺~2(3间菇房)平均单产只有0.1。由于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菇农积极性。就在这一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给我们送来了优良菌株“101”,经过6400尺~2面积的试种,平均单产达3.348斤/尺~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何林妹专业户,2150尺~2面积,平均单产3.98斤/尺~2,单价4.03元/尺~2,比全县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8.
牛踏草是利用耕牛来踩踏蘑菇培养料。具有备料简单,省肥节劳,肥效高等优点。1981年我们在大河、花溪公社分别用这种堆料试种,获得单产1~1.5斤/尺~2的好收成。培养料配方:每栽培1000尺~2用麦草(可加部份稻草)3000斤,油饼200斤,石膏粉200斤,过磷酸钙100斤,尿素30~50斤,石灰30~50斤。在堆料前40天,把牛圈积粪清除干净,将新鲜洁白的干麦草均匀分次垫入,每2~3天垫一次,在堆料前10天基本能垫完,边垫边往草上均匀泼浇粪尿。如要加入  相似文献   

9.
海门县四甲乡同一大队菇农,从1980年开始利用十边隙地框架塑料大棚栽蘑菇,亩年产值达5000元左右。平山乡菇农袁世农,1983年室内栽菇1800尺~2,秋收鲜菇3316斤,平均产值1.99元/尺~2;室外框架塑料大棚栽培700尺~2,秋收鲜菇1374斤,平均产值2.10  相似文献   

10.
蘑菇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我们承担了5000尺~2综合措施蘑菇高产栽培试点” (单产指标2.5斤/尺~2)的攻关课题。在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研所、省轻工研究所、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的组织和技术指导下,到本产季结束,获得总产20147.1斤,平均单产4.088斤/尺~2,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1982,(2)
5—176是1979年引进的法国蘑菇品种,由轻工部发给苏州地区栽培试验。1980年,我社试种12000平方尺,平均每平方尺收秋菇2斤以上,春菇收0.5斤左右。  相似文献   

12.
怎样对蘑菇进行越冬处理及管理,对明年春菇产量有直接关系。冬季管理,大约在冬至前后至翌年惊蛰,菇农普遍采用湿越冬、潮越冬、干越冬三种方法。实践证明,蘑菇潮越冬的春菇产量普遍高于湿越冬及干越冬,而且产量稳定,一般每平方尺产春菇半斤左右。现对潮越冬的床面处理及管理作以下简介: 一、潮越冬处理方法:1.冬至前后出菇稀少,可减少用水,甚至停水。然后打开全  相似文献   

13.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14.
嘉善地区的春菇产量一般单产在4两左右,气温不正常时只2两左右,而且质量差。据我们分析,与培养料养分不足有关。为了夺取春菇高产,1982年我们用绒毛膜激素喷蘑菇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供试绒毛膜激素,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白色或淡黄色结晶。试验设125ppm、250ppm、500ppm三种浓度,用药二次,3月9日春菇调水和4月10日打回水各用一次,均在调水最后一次用下,每平方尺不同浓度用药水均1两,对照用1两清水。试验结果:①3月16日观察,几处理的蘑菇菌丝均浓而短壮,密而白亮,菌丝生命力强,对照的菌  相似文献   

15.
我县1981年蘑菇种植面积4740000尺~2,其中有20%以上的面积种植了176菌株,均获得了丰收。实践表明,176菌株具有产量高、出菇早、转潮快、耐高温、后劲足、好湿性强等特性。 1.产量高。书院公社1981年秋菇种植了430000尺~2,全部是176菌种,单产达1.325斤,在菇房结构、栽培技术措施没有多大改变的情况下,比1980年增产55.9%。全公社交售最多的一天达39889.3斤鲜菇,超过历史最高日上市量将近一倍。新港公社四灶大队中心场7000尺~2蘑菇,在10月16日一天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于1935年开始种蘑菇,1957年大面积推广,最早出现单产达2.5斤/尺~2以上的菇房是上海县虹桥公社星联大队七队和宝山县罗南公社圹湾生产队,而创上海蘑菇单产历史最高记录的是1974年嘉定县望新公社稍基生产队(3.19斤/尺~2)。本文分析了9个高产菇房的高产情况(见表),现将他们的共同经验总  相似文献   

17.
我省蘑菇栽培业在七十年代发展速度很快,1971年全省栽培面积仅有1500万尺~2,到1978年超过亿尺~2以上。但近几年来蘑菇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如1982年只有8400多尺~2。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产不稳定,低产区菇农种菇的积极性受挫伤。下面对影响蘑菇单产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一)建堆期未选择好。目前各地都是“靠天种菇”,因此,培养料发酵堆制期对蘑菇  相似文献   

18.
半匐匍型的“浙农大一号”,经我地两年的栽培,是适应性的优良高产蘑菇菌株。去年我县栽培面积一百廿十万平方尺,占全县总面积的85%。十一月底在万全区调查统计,二至三潮菇平均单产值(尺~2)已达1.2斤,超过2斤的屡见不鲜,全年平均单产超过2.5斤。为了适应该品种的管理特性,我们采用以下六条栽培技术改革措施管理,供同行者参考。 (一)耐肥性的改革把原培养料的碳氮比33比1的改为28比1。把原培养料厚度3至4寸增厚为4.5至5.5寸。培养料厚度超  相似文献   

19.
菜窖种蘑菇     
我省长治市常青公社新民菜场,于1980年利用菜窖种蘑菇2900尺~2,收鲜菇4300余斤(其中一级菇占80%左右),获得平均每平方尺1.5斤的好收成,对促进北方地区蘑菇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将菜窖种蘑菇的有关技术介绍于下。 (一)菜窖的规格:菜窖分群体和单体两种。  相似文献   

20.
我区新圩公社荔枝桥李永和,为了解决无菇房的困难,于1983年冬利用1.86分稻田种蘑菇71米~2,收菇1774斤,近25斤/米~2左右的好收成.现将有关技术措施问题介绍如下。 (一)选地措棚:选择地势较高、沙壤土、近村旁、北边有避风屏的早熟晚稻田。按长32米、宽4米面积搭人字棚架,最高处离地面2米,中间有11条直径10~13厘米的支柱,支柱间隔约3米,深埋土中1尺,再在支柱顶端扎两条32米长的竹竿,贯串东西。两檐边缘筑高1尺,底宽1尺、顶宽0.5尺的小堤。在人字骨架上盖草席、再盖塑料薄膜.草棚东面开二个长×宽为2×1尺的窗,挂草席,西面有门。棚内畦宽1.2米,畦与畦之间挖深宽各1尺的排水沟兼作行人道(见图)。 (二)堆制培养料:稻草2500斤,牛粪粉3500斤,花生麸90斤,尿素30斤,石灰80斤,过磷酸钙50斤,石膏50斤.于83年10月14、15日堆料,19日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