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电导滴定法研究 电荷土壤胶体表面的电导特性,提出了几个特征参数,表现碱量电导率,表观碱量电导贡献率,这些参数是氢铝离子与胶体亲和力,碱金属阳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解离度及离子自身导电能力的综合表征,电导滴定法测定的阳离子代换量(CEC)与滴定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电导在土壤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可能作为揭示土壤胶体颗粒表面与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该研究中, 将不同浓度的KNO3分别加入土壤胶体悬液和水体系后测定体系电导率和pH值, 研究了土壤表面电荷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悬液电导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随体系电解质浓度增加, 胶体表面可变负电荷的数量增加, 胶粒电导增加; 2) KNO3的水解使得加入的KNO3浓度越高, 悬液体系的pH值越低; 3) 决定可变电荷体系表面负电荷多少的关键并不是H+的活度的高低, 而是表面静电吸附中H+与盐基阳离子的相对竞争力的强弱, 即低的pH值并不一定导致表面负电荷数量降低; 4) 在研究电解质对可变电荷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时, 不能忽略离子水解对表面电荷性质影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3.
鄂西山地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与其固相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鄂西天宝山、武当山、星斗山等山地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其固相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⑴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中有机质含量、无定形铁铝含量增加;粘土矿物中,1∶1型矿物减少,2∶1型矿物增多,14埃矿物含量趋于增加,而且在暗黄棕壤及山地棕壤中主要为14埃过渡矿物。⑵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与其固相组成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CEC=25.01+3.23(Fed-Feo)+1.68(O.M.)-8.13(Alc),(R#+2=0.785,n=23)。据此估计的有机质和无机组分对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贡献分别为31%和69%。⑶粘土矿物组合中含有较多蛭石,或主要为14埃过渡矿物且伴生少量蛭石时,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较高;而以14埃过渡矿物为主且伴生少量绿泥石时,其阳离子交换量较低。⑷每百克有机质的表观阳离子交换量为119毫克当量,脱有机质处理前后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值与处理前胶体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n=23)。⑸柠檬酸钠处理前后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 增值与脱去的羟基铝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n=23);每脱去1克羟基铝,胶体表观阳离子交换量增加6.8毫克当量/100克土壤胶体。  相似文献   

4.
<正>土壤溶液中常溶解有各种盐基离子,阳离子有铵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等,阴离子主要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而且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土壤溶液盐分浓度过高会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不同蔬菜忍耐土壤溶液高浓度的能力不同。一般而论,如果土  相似文献   

5.
恒电荷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hlich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表明 ,供试土壤胶体可变电荷量占总电荷量 (CECv/ CEC8.2 )的比例为33.6 4%~ 35 .5 8%;表面电荷量 CEC8.2 ,CECp 和 CECv 的大小次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电荷零点(PZC)大小与此顺序相反 ;同一土壤胶体其 PZC大小呈 Ca(NO3 ) 2 >KCl>Na NO3 的趋势 ,在 Na2 SO4介质中不存在 PZC。各土壤胶体负电荷密度随 p H增加的幅度即为 p H对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密度的贡献率 (简称为 p H贡献率 ) ,增加的幅度愈大 ,表明 p H对表面负电荷密度的贡献率愈大。 p H贡献率的大小呈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 >黄褐土的趋势 ;同一土壤胶体 ,p H的贡献率基本上呈现 KCl>Na2 SO4>Ca(NO3 ) 2 >Na NO3 。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室土柱纵向淋溶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及pH变化对常熟乌栅土原状、扰动土柱以及东北黑土、江西红壤扰动土柱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壤胶体释放影响不同:淋洗液电解质为NaCl时,对于常熟乌栅土以及东北黑土,离子强度减小促进胶体的释放,反之抑制胶体的释放;对于江西红壤,离子强度变化对土壤胶体释放则不产生影响。淋洗液电解质为CaCl2条件下,土壤胶体的释放量低于淋洗液为NaCl,且离子强度变化对三种土壤胶体的释放均不产生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常熟乌栅土及东北黑土胶体释放量远远大于江西红壤,pH变化则对上述类型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渍水土壤还原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化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在还原过程中,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在渍水初期,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在渍水后期,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在还原条件下,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相似文献   

8.
岩溶区棕色石灰土胶体对镉铅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岩溶地区石灰性土壤胶体对重金属Cd、Pb离子的吸附特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棕色石灰土来提取土壤胶体,模拟实际土壤污染情况,开展土壤胶体对Cd、Pb的吸附试验,并研究了Cd、Pb离子间的竞争关系及有机质在吸附试验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胶体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R模型均能拟合,拟合优度均在0.93以上;单一溶液中Cd、Pb的平均分配系数与混合溶液相比有所提高,分别升高0.81和0.30,去除有机质后的胶体对Cd吸附量降低了30%~46%,对Pb吸附量下降了14%~25%。与Cd~(2+)相比,Pb~(2+)与胶体亲和力更大更易牢固地吸附在胶体上;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间存在竞争干扰作用,其中Cd~(2+)更易受到Pb~(2+)的影响;去除有机质会减少胶体吸附位点使吸附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耐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矿物体系吸附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大冶铜矿区土壤筛选的耐重金属细菌NTG-01为试验菌株,研究在不同pH值及不同菌量条件下该细菌对土壤胶体和粘土矿物体系吸附Cu2 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胶体、矿物与细菌的共存体系对Cu2 的吸附仍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为0.98以上;②在细菌NTG-01的存在下,土壤胶体、矿物对Cu2 的吸附量较无菌时增加,且在一定菌量范围内,随着体系中细菌量的增加,体系对Cu2 的吸附量增加;③细菌NTG-01的存在增加了Cu2 与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亲和力,使其在较低pH值条件下就能被吸附固定.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质量滴定法(MT)、电势滴定法(PT)测定了荷结构负电荷的高岭土的零电荷点,MT法与PT法的实验结果分别为:3.70±0.05和2.16,质量滴定法结果明显高于电位滴定法。结合表面络合模型推算了表面位密度(Ns)及各特征络合平衡常数pK、pK、pK。研究了Pb2+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高岭土吸附Pb2+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b2+同时以内层络合和外层络合形式吸附,其相对量与pH有关;在pH小于4和大于8的范围内,内层络合物为主,而pH在4~8范围内外层络合物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1.
Soil acid and alkali buffer capacity, as a major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its vulnerability and resistibility to acidification and alk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rough knowledge on which soil acidification process can be predicted and modified. In this study, titration curve method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pH buffer capacity (pHBC) of fluvor-aquic soil, and separate titration curves were established by adding incremental amounts of either standardized hydrochloric acid (HC1) (0.12 mol L^-1) or sodium hydroxide (NaOH) (0.10 mol L^-1) to soil suspended in deionized water (soil:solution = 1:5). Soil pH was measured after 7 d resuspension and isothermal equilibrium (T = 25℃). Linear regressions were fitted to the linear portion of each titration curve and the slopes of these lines were derived as the soil pHB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mounts of adding acid or alkali and each pH change were presented, and titration curve method was feasible for measurement of pHBC on typical fluvor-aquic soil in Huang-Huai-Hai Plain,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e similar researches on acid soil (R^2 = 0.96). The slope-derived pHBC of acid and alkali were 158.71 and 25.02 mmol kg^-1,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il buffer systems, the soil tested belongs to the calcium carbonate buffer system, carbonates contribute the most to pHBC,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relatively less than it.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添加脱硫石膏可以有效改良东北苏打盐碱土。但通过添加脱硫石膏如何影响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盐碱土性质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明确了土壤入渗效率随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的pH、EC、碱化度等,为盐碱土壤的改良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的酸碱缓冲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研究,可以评价土壤抵抗酸化和碱化的能力,也可以对土壤酸化过程进行预测和调控。【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获取土壤酸碱滴定曲线,并通过分段拟合计算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结果】酸滴定曲线和碱滴定曲线在整体上并不呈线性,但分段的酸和碱滴定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7。通过分段拟合得出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58.71和25.02 mmol?kg-1。【结论】酸碱滴定法适用于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根据缓冲体系的划分和土壤基本性质可以看出,碳酸盐是最重要的酸缓冲体系,而土壤有机质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测量土壤碱解氮含量过去一般使用碱解扩散吸收法,试验研究旨在使用德国GERHARD凯氏定氮蒸馏法测定土壤碱解氮,对凯氏定氮蒸馏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合适的蒸馏时间和蒸馏效率,与传统碱解扩散法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紧密度更高,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为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电导率的测定及其与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天津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集了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样品160个,测定了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水溶性盐含量,系统研究了质量法测定的土壤含盐量与不同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得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壤含盐量在0.044%~3.644%范围内土水比1:5、1:1及饱和土浆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地区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处理下铅污染土柱中土壤胶体和胶体结合态铅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高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条件下冻融作用促进土壤胶体的迁移;土壤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胶体的影响减弱。淋洗试验中,土壤胶体在前20 min内大量淋失出土体,随后淋失量急剧减少;且前20 min内的土壤胶体淋失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污染土柱中铅主要以胶体结合态的形式迁移,其迁移特征和受冻融作用影响的趋势与土壤胶体类似。冻融处理后滞留在土柱深层的铅含量较高,表明冻融作用能够促进铅向深层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砂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壤和黑土两种土壤胶体对草萘胺在砂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淋滤过程中红壤和黑土胶体的回收率比较高,分别达到66.76%和74.75%;胶体促进了草萘胺在砂质土柱中的迁移,与对照相比(无胶体),加入红壤和黑土胶体后草萘胺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9.82%和10.63%.但是吸附在胶体上迁移的草萘胺数量比较少,只占到迁移总量的1.15%(红壤)和1.68%(黑土),物理非平衡机制可能在迁移过程中起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芳  孙学文  杨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0-13272
[目的]改进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方法]以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为对照,对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摸索、研究、改进,并确定改进方案。通过测定各种试验材料的Vc含量,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酸处理中,将原来的空白对照改为相同浓度的酸;在碱处理中,加入碱液反应15 min后不再加酸,而直接用蒸馏水定容,并将空白对照改为相同浓度的碱,所得结果与滴定法接近,且不会出现测定结果为负值的现象。[结论]改进紫外法更为方便、稳定,测得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9.
磁处理对〈2μm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棕壤和黑土〈2μm土壤胶体经磁处理后,比表面值的变化以及腐殖质、游离氧化铁、磁场强度及胶体水分子持量等对比表面值磁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0.1 ̄0.5T)可明显降低土壤胶体比表面值。不同胶体的比表面值磁降低效应以去腐殖质胶体〉原胶体〉去游离氧化铁胶体为序。不同磁场强度和不同胶体水分子持量分别以0.5T的磁场和最大吸湿状态下,磁处理后比表面值降低最多。此磁效应可至少保持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