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亲本单26与单28的遗传差异条带,并成功转化为单26菌株核DNA的特征标记SCAR1和单28菌株核DNA的特征标记SCAR2;将核特征标记SCAR应用于杂交菌株2628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检测,成功地分离与鉴定出两亲本类型的原生质单核化菌株,表明杂交菌株2628细胞已被拆分;本研究再通过配对杂交、SCAR检测及出菇试验等证明,两亲本类型的原生质单核化菌株又可再重建成异核体的2628菌株;这为丰富食用菌特别是同宗结合真菌的遗传育种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出菇温度为20~33℃,一般出菇季节在5-9月,生产菌袋在3-6月。夏季栽培鲍鱼菇能够填补食用菌市场淡季短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 cm/天,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 g/袋。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云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的资源多样性,采用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对云南省8个地区含羞草、山蚂蝗等几种不同豆科植物分离的48株根瘤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和表型多样性研究。16S rDNA PCR产物经HinfⅠ、MspⅠ、RsaⅠ和HaeⅢ4种内切酶消化后产生22种遗传图谱类型;数据经MVSP3.0软件聚类后,所有供试菌株在7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个分支,经16S rDNA全序列分析,确定分支Ⅰ为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类群,含1株菌株;分支Ⅱ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类群,含5株菌株;分支Ⅳ为根瘤菌属(Rhizobium)类群,包括29株菌株;而分支Ⅲ没有和参比菌株聚在一起,经测序为狭长平胞属(Stenotrophomonas)类群。通过对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耐盐性、生长温度范围、BTB产酸产碱反应以及对3-酮基乳糖利用情况共计28个表型性状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耐盐性较强,多数菌株可耐受60℃的高温。实验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的这些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和表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蔬菜》2005,(2):44-45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菌类品种,现今我国台湾和大陆部分地区已开始大面积生产。鲍鱼菇组织致密。煮而不烂。较耐贮藏,适于罐头加工,产品销往东南亚、法国及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态学与ITS序列对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的问题,以来自中国3个省份的5种茯砖茶为样品,从中分离出优势微生物金花菌4、16、B1、B3、B7,依托形态学与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冠突散囊菌,并且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其中16号菌株的电镜观察结果与其他4株菌株差异明显,且菌株子囊孢子的“赤道”周围存在较多小孔;在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中4、B1、B3、B7聚类为一组,16号聚类成另一组,说明冠突散囊菌可能存在亚种,这与形态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鲍鱼菇生产是以鲍鱼菇菌丝体分解和利用秸秆废弃物,利用生物能合成优质菌体蛋白质的过程,具有原料来源广、容易栽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它具有不与人争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也不与其他产业争原料、争劳力的独特优势。另外,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优质菌糠可以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种植鲍鱼菇对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更适宜香菇菌棒出口的品种菌株,本文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了5个出口型香菇菌棒菌株的亲缘关系,并选择代表性菌株与国内几个主栽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和国外适应性出菇栽培。结果表明,5个出口型香菇菌株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分别聚为两个类群,其中菌株qh01、qh04、qh05和qh06聚为一组,说明这几个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菌株qh02单独聚为一组,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几个菌株亲缘关系较远。从品比试验和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来看,各菌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其中2个用于菌棒出口的菌株qh02和qh06,无论是在生长速度、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上,还是国外适应性出菇栽培上,都明显优于其他菌株,表明这2个菌株是适合作为菌棒出口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20-21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陈君琛等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制止阿魏蘑菌株混乱现象的产生,对国内现有的11株栽培常用的阿魏蘑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以RAPD、ISSR、SRAP多态性分析的方法为主,用筛选出来的8条RAPD、ISSR、SRAP引物共扩增出116个较为清晰的DNA条带,然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1个供试菌株分为四个群体:类Ⅰ:包括Pl. f 0007;类Ⅱ:包括Pl. f 0002;类Ⅲ:包括Pl. f 0003;类Ⅳ:包括余下的8个菌株。本研究为阿魏蘑的核心种质的构建和资源的科学保存提供了依据,并为规范阿魏蘑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标记的SCN1/248为引物。在F3代的785株结球甘蓝中有711株扩增出目的条带,有74株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该序列长度为248 bp,运用该序列共设计3对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引物,其中1对引物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多态性消失,另外两对分别命名为SC01和SC02。结合田间127株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调查,有65株表现为迟抽薹,59株表现为易抽薹,3株表现为中间型,与SCAR扩增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将SCAR标记转换成CAPS标记,建立CAPS标记体系。本研究进一步精化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做精确定位功能基因,选育优良的迟抽薹结球甘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我国种植白灵菇的基本状况,我国目前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外消费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未来潜在的消费市场规模和容量,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未来白灵菇消费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草菇SCAR遗传标记建立及其杂种鉴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菇菌丝细胞多核且无锁状联合,缺乏明显的形态标记,遗传育种存在难题。本研究采用SRAP法筛选出亲本单26和亲本单28的遗传差异条带4条,经克隆测序,并根据序列设计的引物优化扩增温度条件后,成功转化成SCAR遗传标记,其中SCAR1与SCAR4为亲单26所特有,SCAR2与SCAR3为亲单28所特有。应用这4个遗传标记,成功的鉴定了菌株2628的杂种性,并将应用于杂种后代单孢分离物的遗传分析等研究,为揭示草菇的性遗传模式提供有效的手段工具。  相似文献   

15.
摘要: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一些猪场临诊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例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并进行测序分析,对分离菌进行细菌形态和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该6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9%以上,而与国内外参考菌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在84.5%-99.2%。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血清4型和5型的关系较近,与其他血清型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冷链综合保鲜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现状、销售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真空预冷、防雾薄膜、纳米保鲜薄膜、减压贮藏等技术在杏鲍菇保鲜上的应用,构建了杏鲍菇综合协同保鲜成套技术,以期为杏鲍菇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IT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和日本的27株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杏鲍菇的鉴定和选育提供分子依据。利用SRAP和ITS标记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对供试杏鲍菇菌株进行研究。筛选出9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130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83.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27~0.42,平均为0.36。通过ITS序列对供试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与SRAP分析的结果一致,均表明地域来源相近的部分菌株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而地域相隔较远的部分菌株也聚为一类,其亲缘关系也很近。2种标记均显示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SRAP和ITS联合使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为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