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的繁殖方法,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为了避免有性繁殖出现分离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在生产上一般都用无性繁殖,即用匍匐茎繁殖。一、匍匐茎发生特点草莓在营养生长阶段,从新叶的叶腋中抽出向水平方向伸长的新茎称为匍匐茎。每一匍匐茎有2节,第一节长出分枝,成为一条新的葡  相似文献   

2.
1 育苗 草莓的匍匐茎、根状茎、茎尖和种子都可作繁殖材料,生产上最常用匍匐茎分株繁殖.在果实采收后,将母株隔行间除,给匍匐茎苗留出空地.及时疏松土壤,清除残根枯叶和杂草,当匍匐茎大量发生后,要追施速效肥料,保持土壤湿润,用以恢复母株生长势,促使抽生的匍匐茎生长.  相似文献   

3.
赵伶 《北京农业》2005,(8):17-18
日光温室栽培全明星草莓,冀东地区历年都是8月中下旬定植幼苗(也叫匍匐茎苗)。定植的这些幼苗,都是苗圃繁育的当年4月下旬,将草莓母株按行株距15厘米和35厘米定植在苗圃中,母株长出匍匐茎,匍匐茎上便可繁育出幼苗。冀东地区乐亭县人称草莓之乡的中堡王庄乡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  相似文献   

4.
草莓因其营养丰富、酸甜适度、芳香浓郁而受到消费者青睐,而草莓生产需要大量的优质壮苗。本文作者介绍了草莓的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包括匍匐茎繁殖、老株分株繁殖和茎尖组织培养繁殖,以供草莓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西山区草莓高山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莓是蔷薇科(Rosaceas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小浆果,其繁殖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匍匐茎繁殖、老株分株繁殖、茎尖组织培养繁殖和种子繁殖,前3种属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生产的秧苗后代能保持品种原有的特性[1]。草莓是在冬季上市的果品,填补了多项水果生  相似文献   

6.
草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好母株,留养壮苗 利用匍匐茎分株繁殖草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持母株的遗传性状,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草莓匍匐茎苗是匍匐茎上子株发育而来的.一株母株在一个生长季中,可抽生9~10次匍匐茎,形成50~120株匍匐茎苗(具体因品种而定).我省目前大多数采用从苗地直接挖取匍匐茎苗露地栽培.这种育苗方法简单,可节省大量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大量烦琐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直接栽植草莓匍匐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草莓的常规育苗、组织培养是进行草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但不适合一般种植户对草莓进行繁殖。该文介绍快速分株育苗法,可加速优良品种的繁殖,减少生产草莓苗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一、红花草莓的植物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红花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呈簇状生生,植株高5~10厘米,通过红色匍匐茎进行繁殖再生。红花草莓繁殖能力极强,每株当年可繁25-50株,茎生三出复叶,叶呈圆形或椭圆形,深绿色,叶柄长5~10厘米。花深红色或粉红色,花色鲜艳靓丽,花径可达3~4厘米,北方寒冷地区花期4~10月,南方全年可不断开花,以春季开花最盛。果实呈圆形或卵圆形,鲜红色,单果重10克左右,味甜微酸,浓香。  相似文献   

10.
1育苗1.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做母株,按株行距20厘米×10厘米种植。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1.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厘米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1.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上茎枝切成10厘米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厘米×3厘米进行扦插育苗,待生根、发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2移栽第二年早春薄荷尚未萌发之前移栽。栽时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根茎做种根,截成7~1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开1…  相似文献   

11.
草莓茎尖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颜"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次氯酸钠质量分数及处理时间、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茎尖增殖、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筛选出外植体最适的消毒处理和最适合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草莓"红颜"匍匐茎茎尖消毒以2%次氯酸钠处理10~15 min为宜;不定芽增殖以1.0 mg/L 6-BA+0.3 mg/L IBA组合与0.5 mg/L6-BA+0.1 mg/L IBA较佳;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0.1~0.3 mg/L IBA。  相似文献   

12.
我所于1983年从日本引进草莓良种宝交早生脱毒原种种苗20株,仅用三年多的时间,繁殖出的种苗已推广至全省各县及其它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江苏省句容县就达2000万株以上。三年中,我所草莓的繁殖系数持续达到300倍以上,最高的单株繁殖系数达到910倍。在育苗技术上,除了建立专用采苗田,采取早栽、稀植、足肥、匍匐茎整理和加强高温期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法外,还采取壮苗采果,小苗育苗的分级处理方法,扩大种苗来源,加快繁殖种苗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1注意灌水降温,搭棚遮阳当地面露白龟裂时,应在夜间引水沟灌,当水渗透苗地后停灌,并排出沟内积水;无灌溉条件的地块,每天早晚浇水,浇足淋透,土壤保持湿润,降低地表温度。夏季高温季节对于草莓育苗地,可在畦面上搭1米高的荫棚,棚上盖茅草等物;前期最好在畦边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等以便遮阳降温保湿。2促发匍匐茎,定向压蔓促苗扎根要经常除去老叶、花序和匍匐茎,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母苗生长,有利通风透光。匍匐茎大量发生前,喷1次5毫克/千克赤霉素,每株10毫升,可促使母株早生多生匍匐茎还可促进母株和子株生长。草莓匍匐茎能陆续产…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无菌播种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蝴蝶兰实生苗的工厂化繁殖,可先以目标单株为亲本进行杂交或自交,获得蒴果。取生长120 d的蒴果,播种于MS BA 1 NAA 0.1 AC 2的培养基中,于(24±2)℃,1 000~1 200 Lx,12 h/d光照条件下培养,70 d左右可出苗,出苗率达100%。在此条件下,继续转接培养,240 d后可长成适宜移栽出瓶的小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木麻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及其适应策略,开展其不同发育阶段植冠的枝系特征分析,并以此为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对福建省大鹤国有防护林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木麻黄的枝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但逐步分枝率SBR2:3在成株阶段与幼树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幼苗阶段的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与成株阶段及幼树阶段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对各种枝系特征分析,发现成株阶段高生长不明显,受风力胁迫影响,枝系水平向下生长;幼苗阶段表现出高生长,为获得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向上生长,其,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总体表现出水平向上的趋势;在幼树阶段,同样表现出枝系水平向下生长的趋势。小枝的枝长、枝宽在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无明显的规律性,小枝节间数从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草莓主要利用母株上的匍匐茎子苗进行种苗繁殖,但在繁育过程中,匍匐茎子苗极易感染多种土传病毒,造成病毒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为从种苗源头上根治草莓病毒病,特进行了草莓主要品种的种苗组织培养脱病毒研究,并以生产出的脱毒原种苗为母本苗,在连栋塑料大棚内进行原种一代苗的无土栽培繁育生产,达到了高效、快速繁育草莓脱毒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草醋液对草莓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草醋液对脱毒草莓幼苗生长、种苗繁殖及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醋液根施对脱毒草莓幼苗叶柄粗、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均产生促进作用,以100倍稀释液的效果最佳;草醋液对草莓幼苗冠径、株高、叶柄长无显著影响;草醋液液面喷施可有效促进草莓种苗生长,以400倍稀释液对新增叶片数量、新增子苗数的影响最明显,以600倍稀释液对草莓种苗高度增长值、冠径增长值的影响最有效;草醋液根施可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以100倍稀释液的效果最佳,对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草莓育苗方法有多种,可以用种子直播育苗,也可以分株育苗,还可采用匍匐茎育苗或组织培养等。生产上常采用匍匐茎育苗,下面就介绍其具体  相似文献   

19.
布迪椰子可耐-22℃的低温,是已知棕榈科植物中耐寒力较强的树种之一,其气候适应范围广,是一种极受欢迎的园林景观树种。布迪椰子采用种子繁殖,当小苗长出2~3叶、侧根生长较为发达时移至营养袋育苗,一年后幼苗长出3~5叶时定植大田,当植株的基部直径达20~25cm、高1.5~2.0m时可用于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4,(1):42-42
<正>草莓在不同时期易发生不同病虫害,防治草莓病虫害,应抓住4个关键时期。1.繁殖秧苗期主要预防各种病虫害。①选用优良抗病品种。②在生产田中繁殖秧苗,于采收结束以后,要及时拔除病弱株。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多发匍匐茎,培育健壮秧苗。③注意园内湿度不要过大。发生炭疽病可用40%炭疽清1000~1500倍液喷雾,发生虫、螨时可选用45%吡虫啉(正猛)3000~5000倍液+阿维·哒螨灵(白极灭)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