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翻译研究有着强大的阐释力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尝试对英语语言翻译研究作更深层面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及隐喻认知理论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的释意理论就是基于意思的理论。1968年,塞莱斯科维奇在其论文中引入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交流行为,而不仅仅是语言行为。其本质是语言意思的翻译而不是语言结构的翻译。该理论"是对其同时代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功能至上理论的一种反驳"(New mark,2004:85)。释意理论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新颖的理论构想使翻译界呈现出新的气象。尽管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由于在思维方法和修辞模式均有不同,两种语言在选词、语序、句子结构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形式各具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思维方式的灵活转换。本文从思维差异的角度研究语言呈现的差异性,通过对英汉语言的词汇、语序、句型的对比,另外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思维差异的干扰在翻译中所出现的错误。旨在帮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翻译的句子更加地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以《聊斋志异》的不同英译本为例,分析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通过分析这四个维度,探讨不同的识解运作方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与启示,以期为翻译过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英汉习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更涉及到不同文化的输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习语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正确、恰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原则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因素,使译文在传达源语语义的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国与国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中英之间的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礼仪、宗教、教育,以及思维模式上等等。这些差异,是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分析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翻译的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有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涵的文化。当译者遇到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时,翻译过程往往较为顺利;而若遇两种文化的差异之处时,翻译就不那么好进行了。这时就要考验译者的思辨能力了。翻译不单纯是语言的照搬,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解码的过程,需要译者进行分析和再创造。只有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能广泛的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思维和表达方式有着很多不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想要准确地将原文里涉及的别人所说的话、所写的内容、感情和表达风格进行表述,译者首先必须要注意到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词汇、句子句法和段落篇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次还应该重视和注意在翻译中主观思维与客观思维的不同,这样翻译的文字才会顺畅,并且满足译入国家读者的语言需求。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喻意明显,生动形象等语言特征。由于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及民族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来分析习语翻译中所表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衔接合理、逻辑清晰且语意连贯十分重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研究和对比,不仅能使得译者更加系统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篇系统,还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取语篇所表达的信息,从而对翻译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运用衔接理论和衔接手段做一个整理,通过汽车配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实例剖析,使理论更加清晰明了,起到帮助和指导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纯语言角度转向到文化角度。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词汇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基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日趋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精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习语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译出原语的本意,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习语中文化因素的问题。文章目的在于从文化角度体现习语的文化特色,探讨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处理中英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归化和异化,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指导下,提出了英语习语翻译的一般方法。作者也希望本文中体现的原则和方法能为翻译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认知凸显为理论框架,从图形/背景关系入手,通过分析10位译者对李白诗歌《月下独酌》的不同英译,探讨了认知凸显对唐诗理解和翻译的制约。我们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诗图形/背景的制约,而且有意、无意在寻求与原诗图形/背景的对等。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语言沟通的桥梁,如何正确、得体、恰当地将语言进行翻译和表述是每个英语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翻译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文化差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认知理论把第二语言习得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的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存储、输出的过程。词汇习得是单词音形义的习得,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文中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分别从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图里所说,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是翻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探究那些影响、制约翻译过程、译本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性"。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从一开始就有: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最早源于对翻译具体现象和实例的分析,也就是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法的定义,以自然性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述实证研究法的内涵,并得出实证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将翻译研究置于后殖民主义这一大背景下的翻译理论新视角。本文主要概述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性,并客观分析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植物群落构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但如何定向培育植物群落以加快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效应是指在植物群落重塑中,早期到达物种对随后到达物种的建植、生长及繁殖等产生促进、抑制或无影响的现象,其对群落结构调整、功能维持及演替动态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群落的人为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国家,用于解决外来物种入侵、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而在我国的研究尚十分少见。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综述了物种优先效应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响应机制及量化方法等内容。结果表明:优先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物种特性、组装顺序、环境条件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两个主要的驱动机制为生态位抢占和生态位修饰;存在研究区域较为局限,试验观测时间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交互研究少及理论支持缺乏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我国退化植被恢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散户模式是我国奶牛养殖中最根本的组织模式,分析散户模式对研究我国奶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奶牛家庭养殖为基础,从养殖主体——养殖户在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的养殖行为出发界定散户模式,并将产品生命周期(PLC)理论引入到散户模式的历史追溯中,把我国建国后散户模式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生存、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重点研究了各阶段之间演进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研究了散户模式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散户模式衰退的内外驱动因素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及西方认识论中对二元论的解构,翻译研究开始由传统的语言层面转换,即由原文到译文的线性研究跨越到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研究,对翻译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当前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笔者认为:目前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研究不足,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关系,并结合西方当代哲学主体间性转向给翻译理论研究带来的启示,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目的是从语旨角度分析化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语旨是语域的其中一种变体。韩礼德认为,语域是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变体。语域理论的目的并不只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而是为了发现制约语言变体变化的一般规则,进而了解什么样的语境因素决定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它可分为三类: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体中,任何一变体的变化,都会引起语域的不同,从而影响翻译的策略。该文从语旨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化妆品英汉说明书的翻译。得出了他们在文化、读者心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展开的,特别是在不同语境下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为高校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且采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翻译现象,能够提高翻译水平,并使高校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就业中,提高就业能力。下面着重分析语用学视域下的英语翻译,以望对今后的高校翻译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