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绥中县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余脉,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适宜栽桑养蚕。该县西北部山区已有300余年栽桑养蚕历史,至今桑蚕生产仍是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年来,蚕区蚕病发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直接影响蚕桑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桑树品种农桑14在四川省宜宾市丘陵山区蚕区的应用适应性,于2014年秋蚕期以四川省宜宾市大面积栽植的桑树品种湘7920为对照,通过饲养5龄家蚕对农桑14桑树品种进行养蚕成绩鉴定,结果表明,农桑14的多项养蚕成绩与试缫成绩优于对照桑品种湘7920,说明农桑14适合在宜宾市丘陵山区蚕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蚕桑业在不断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蚕病一直是蚕茧生产困扰因素之一,阻碍了蚕业的发展,特别是夏秋时节的蚕病多发,对养蚕积极性提高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夏秋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特别是歙县和黟县,更是栽桑养蚕的传统地区。近些年来,全市不断加大蚕桑科技创新和推广,实行轻简、多批次养蚕集成技术,一年养6~8批蚕,积极协调蚕种出库时间和蚕种发放,围绕小蚕共  相似文献   

5.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十天养蚕模式是比传统养蚕模式具有一定优势的桑蚕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十天养蚕模式在贵州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该模式在经济效益、技术要求、稳定共育人员队伍、提高养蚕成功率等方面的优势,并从蚕室选址及规模、蚕前和蚕期消毒、小蚕运输、饷食处理、匀蚕扩座、人员安排、看蚕给桑、上蔟、回山消毒等方面总结该模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利用沼气养蚕的优点在春蚕和秋蚕饲养过程中,因气温偏低,蚕室要加热。传统方法是以木炭、煤作为增温燃料。其缺点:一是用煤加温,室内一氧化碳含量较高,蚕易死亡,人、蚕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二是需要多次开窗换气,室内温度忽高忽低,不利于蚕儿发育;三是山区煤价贵,养蚕成  相似文献   

8.
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宜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41-143
以宜州为例,分别选择科技力量较高、中等、较低的3个乡镇,进行了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个乡镇在桑园管理、蚕沙处理、技术指导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养蚕规模、蚕病防治技术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消毒环节,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宜州市的养蚕环境及蚕病防治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秋蚕结束了,顾维才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养蚕收入:小蚕共育合作社春秋两季共育蚕种1000多张,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周边480户蚕农共育小蚕增收200多万元。"小蚕共育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呢。"顾维才开心地说。"18岁开始养蚕,先小打小敲,后来在县、镇蚕桑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应用省力、高效养蚕技术,逐步帮助周边农户共育小蚕,规模不断扩大。"在江苏省海安县开发区新立村9组,今年50多岁的顾维才谈起养蚕共育合作社,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为了帮周  相似文献   

10.
胡虹 《农技服务》2010,27(3):352-353
根据皖南山区气候特点和木竹资源丰富条件,结合养蚕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采用既简单又实用的活动蚕台,经过试验示范,以省力化养蚕技术切实可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蚕对蚕场山体不会造成什么破坏.相反完全能够形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桑树在绿化荒山、水土保持和净化空气上起重要作用;蚕场具有生态平衡的自我补偿机制;蚕生产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能极大促进生态蚕场建设.使柞蚕业成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蚕场除放养柞蚕外还具有薪炭林的作用,对缓解山区能源紧张、保护山区林业和其他植被、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泾县位于黄山余脉的皖南山区,是安徽省栽桑养蚕重点县,家蚕饲养区域集中,在重点蚕区栽桑养蚕的收入是蚕农家庭年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致富渠道的拓展,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有所减少,蚕桑产业投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的蚕农增多,疏于管理的抛荒桑园增多,使得家蚕与桑园存在病虫害交叉感染机会增多,导致蚕难养,每年秋蚕饲养中,因桑园防治桑螟等害虫而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蚕病的暴发给蚕农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乡将老式的蚕架蚕簸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1.养蚕优点。①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簸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可养3(6×3.3米)~4(5.2×3.8米)张,提高空间利用率50~60%。②投资少:用蚕簸养蚕,每张蚕种需蚕簸40~50个,按5~  相似文献   

14.
以某养殖大户为例,介绍了规模省力化养蚕所应用的优良桑品种与蚕品种,以及草本桑园建设与管理、大棚规模省力化养蚕所取得的成效。利用草本桑的耐剪伐的特性,采用全年条桑机械收获,解决了规模养蚕采叶费工成本大的问题,可以实现当年栽培、 当年成园、 当年收益目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具有节省养蚕投资 ,省工、省力、提高养蚕功效 ,提高蚕茧产量、质量的优点 ,是近年来江浙蚕区 ,北方蚕区推进蚕业向高效、优质、产业化发展 ,实现蚕桑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而总结应用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隆阳区蚕桑站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 ,大棚养蚕获得了成功。1塑料大棚的建立1.1地块的选择。选择向阳通风、排水通畅、四周无污染源、地势平坦的桑园边建盖大棚。1.2大棚形式。钢架拱型大棚 ,棚高3.5m ,宽6m ,进深6m ,南北为门 ,棚顶开启天窗 ,棚东西二侧簿膜可调节收放。棚内搭建四排蚕台 ,蚕台宽1m ,中间留操…  相似文献   

16.
郭沛云 《农家科技》2006,(12):31-32
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成本低,有利规模经营。搭建一个160平方米塑料大棚,2 ̄3人一天即可完成。每平方米塑料大棚成本仅25元左右,按照目前户有3 ̄5亩桑园规模,建一个160平方米的大棚就够用了(结合蚕台育一次可养蚕6张以上);二是节约劳力工效高。由于大棚搭建在桑园旁,采叶方便,并可完全采用地蚕育、蚕台育、条桑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1个劳力按常规只能养1盒左右5龄蚕,而大棚可养2 ̄3盒。一、大棚的搭建与规格塑料大棚的搭建要南北朝向,选…  相似文献   

17.
<正>栽桑养蚕是淮阴区一项传统的副业,蚕桑生产效益是淮阴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过去淮阴区的养蚕方法不科学,导致蚕儿体虚多病,产量不高;上蔟方法不科学,次茧多,导致产量虽高而质差价低,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效益。经过推广科学养蚕、科学上蔟和正确出售等关键措施,提高了淮阴区蚕桑生产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1科学养蚕保蚕头  相似文献   

18.
兔病防治歌     
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间长,批次多,养蚕数量大,产蚕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因此,养好夏秋蚕是取得全年蚕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桑园套种蔬菜、平菇以及改变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的养蚕比例达到调整养蚕结构,优化养蚕布局,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蚕丝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养蚕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这几年来,养蚕区气候不断恶化,春、早夏的低温、多雨潮湿天气,利于蚕僵病的大爆发,很多蚕农一连几批都无收,损失惨重。想要有效防止春、早夏蚕僵病的发生,必须要积极采取先进技术措施。因此探究春、早夏蚕的蚕僵病防治技术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