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搞《新农村》杂志的通讯发行工作已有8个年头了。最初,我被《新农村》杂志的内容吸引住了,认为很有必要把这本杂志介绍给农民朋友。目前,上虞市村村以及大部份乡镇企业都订了《新农村》,1996年上虞市教委组织征订了1074份《新农村》杂志。该杂志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因此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获得好评。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把《新农村》杂志发行好,尤为重要。其理由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10)
我从事成教工作10多年来,年年都做好《新农村》的征订、发行工作,并乐此不疫。我不仅是《新农村》的义务发行员,还是《新农村》的热心读者。每月从邮局收到《新农村》后,我都要细读几遍,把学到的知识、技术、信息传授给农户。几年来,我为本镇引进了《新农村》介绍的雷竹、板栗等新品种,已使部分农户获得收益。许多农户都认为《新农村》刊登的知识、技术很适合农村,很实用,确实是一本价廉、实用的好杂志。许多订户对我说:“一条普通烟钱就能订一份《新农村》这样的好杂志。”几年来,我们大源镇征订《新农村》工作,已由原来的分配任务上门讨钱订,现已成为农户主动找我订,订数一年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是临安县堰口乡逸村的一名种粮大户,1993年弃工务农时,村里给我订了一份《新农村》杂志。看了几期后,觉得《新农村》是我们“种田郎”的良师益友,从此爱不释手,期期孜孜阅读。我特别喜看《种植技术》、《致富门路》栏目。这两个栏目里介绍的“致富经”和种植技术,值得我们“种田郎”学习和借鉴。一年后,村里没有再给我订,我就自费年年订阅一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5,(10)
1995年,我们浦江县教育系统发行《新农村》由前几年的100余份,增加到759份。我们是怎样扩大《新农村》杂志发行量的呢?一、争取领导的重视。以“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为办刊宗旨的《新农村》杂志,确是一份对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5,(10)
近年来,我们江山市农经委认真做好《新农村》杂志的宣传发行工作,每年发行量均在1000份以上,较好地发挥了《新农村》在引导农民奔小康中的指导作用。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体会有以下三点:一、抓紧抓实《新农村》宣传发行工作,将其摆在农经委重要工作日程上。《新农村》杂志是传播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一份好杂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农村小康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要发挥这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农村》的老读者,每当看到新的一期《新农村》,我的眼睛就一亮。我每期都看,先看目录标题,后看里面的文章,有的文章细致反复地阅读,以求理解。在嘉善县范泾乡许多人都与我一样喜爱《新农村》,称它为我们农民勤劳致富的“好帮手、好参谋、好老师”。《新农村》之所以会受到我们农民的欢迎,是因为这本杂志面向农村,为农服务的宗旨明确。农民想看、  相似文献   

7.
欣禾 《新农村》2012,(5):56
从2001年到现在,《新农村》已经陪伴我度过了第10个年头,成为我退休生活中茶余饭后必读的刊物之一。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对这本杂志情有独钟?答案很简单,它是一本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刊,一本贴近我们农村生产实际,并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土刊物。  相似文献   

8.
我是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山区集镇的农技干部。我们办公室里订有许多报刊、杂志,但唯有《新农村》杂志最吸引人,每期一到,便成了办公室的“抢手货”。镇村干部总是争相仔细阅读,有些干部还利用笔记本摘录刊内自己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把《新农村》看作自己从事农业与农村工作不见面的“教授”。每期《新农村》杂志一到,我也总是必读,并联系工作实际,给《新农村》写稿。村镇干部认为,《新农村》好在:1.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指导性,帮助我们开展农村工作;2.栏目活跃,编排内容丰富;3.知识面广,实用性强,通俗易懂。4.信息可靠,实际实效,是致富良方。5.文章精悍、可读性好,定价也适当。我们县许多干部从《新农村》中汲取知识,收集信息,《新农村》成了村镇干部开展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好帮手;有的群众依靠《新农村》成为种养大户、致富带头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们就《新农村》杂志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好科技推广工作,促进农科教结合,以及如何搞好1996年《新农村》杂志的发行工作走访了浙江省教委副主任、《新农村》编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吴聚芳同志。吴聚芳同志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担负着繁重的任务,不仅要加快教育的发展,加速人才的培养,而且要积极推进农(经)、科、教三结合,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新农村》杂志是浙江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普刊物。它的办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93年9月接手成人教育工作,便遇征订《新农村》杂志。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中小学订了25份《新农村》。方川中学教师陈子鹏、方川小学教师麻炉川,他俩订《新农村》杂志后,学到了快速养猪、种桑养蚕、科学养鸡等技术。陈子鹏老师从1993年12月份投入6000元发展养猪等副业,去年底出售商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是一本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很多通俗易懂实用技术的好杂志,是引导我们农民致富的“法宝”。这是永嘉县岩坦镇农民对《新农村》杂志的评价。《新农村》杂志介绍的许多信息及技术,已在岩坦山区开花结果。近两年来,岩坦镇政府,农经办引导农民订刊、学刊和用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谈镇岩坦村戴显平经营的2亩柑桔,因病害开花多、结果少,亩产仅100公  相似文献   

12.
《农村百事通》内容丰富、通俗实用,与百姓事事相通,与我心心相印。至今它已伴随我走过了25个春秋,是我最喜爱的刊物,早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父亲是一位年老多病的离休干部,经常生病,特别是风湿性关节炎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校已连续多年订阅《新农村》杂志。这本杂志在我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受欢迎。它的内容也正像它的办刊宗旨一样,面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在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战略、积极开展农科教三位一体的工作中,我校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把《新农村》杂志作为向农民宣传、推广新技术的首选刊物,并结合实际,做好《新农村》杂志的导读工作。在导读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确实是农民群众的最佳伙伴”,这是永嘉县张滇乡农民4年来订刊用刊的肺腑之言。《新农村》内容丰富,栏目多,特别是“学政策”、“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贮藏与加工”等栏目语言通俗,内容具体,而且融政策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是我们农村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参谋和帮手。今年1月份,我从《新农村》上看到“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的文章,正在寻求致富无门而犯愁的邻居听我介绍这一信息后,他根据《新农村》上介绍的技术,办起了瘦肉型养猪场,采取规模饲养、科学养殖的方法,已取得明显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松阳县枫坪乡丁坑村李关明富了。他逢人便说,我是依靠《新农村》杂志发财的。李关明是丁坑村的村干部、老党员。他年年都自费订阅《新农村》杂志。前年,他从《新农村》杂志上得知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厂生产茯苓菌种的信息,就专程赶到该厂拜陈可义师傅为师,学习生产茯苓菌种制种技术。学回之后,他在本乡办起了第一家茯苓菌种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12)
我负责《新农村》杂志在安华镇的征订和发行工作已多年,征订数逐年增长:1996年订8份,1998年订20份,1999年订40份,2000年征订力争有新的突破,超额完成市成教科下达的任务。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新农村》始终不离“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的办刊宗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赢得了广大订户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9,(7)
我们从1994年开始至今,年年都做《新农村》的征订、发行工作,把它当做推广、普及科技工作来抓,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及时完成教委成教科布置的任务。6年的《新农村》征订、发行工作很有些体会:一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实践,感到《新农村》确实是一份适合“三农”,为“三农”服务的科普期刊。农村各个层面上的订户都可以从《新农村》中吸取自己所需的科技知识,发展兴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从而使自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5,(18):56-56
我是一位普通农民,在看了《农家致富》杂志2005年11期第36页刊登的《稻田养黄鳝省本效益高》一文后深有感触,很感谢该文的作者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曹国良老师对我们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目前在经商的青年,本来与《新农村》无缘。1993年春夏之交,我去乡下看社戏,在朋友家里发现几本《新农村》杂志,就拿起来随便翻阅。突然,眼前一亮,贵刊1993年第3期中《小商品大市场》一文把我吸引住了,我津津有味地看了好几遍,了解了黄岩市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形势,并由此联想到经营小商品成本低,市场广,销路大,资金周转快,确是一条白手起家的致富捷径。于是,我决定在绍兴市区开一家小商品经营部,并向工商部门申请并办理了营业执照,又从朋友那里借了5000元钱专程  相似文献   

20.
《农友》2001,(4):31-31
——我是《农友》的新读者.我认为她的确是一份非常适合我们广大农民阅读的好杂志,里面的内容无论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都能对我起到帮助。但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她对养兔方面的知识介绍太少,因为我是养兔专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