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莱芜市古树名木评价及分级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全面调查了山东省莱芜市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莱芜市共有古树名木单株116株,主要树种为国槐62株、侧柏25株、银杏9株;古树群6处共1 0264株,其中古板栗群2处8 200株、柿树群2处2 036株、梨树群1处12株、侧柏群1处16株。根据树龄、位置、姿态、生长势和保护现状,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了评价分级,分为特殊保护(一级)、重点保护(二级)和一般保护(三级),其中,古树名木单株一级51株、二级40株、三级25株,古树群一级2处4 200株,二级4处6 064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云丰乡有古树名木600株,分属30科50属60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9株,二级古树名木27株,三级古树名木212株。在调查基础上,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鹿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 (GPS)实地定位 ,逐株、逐片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 ,对温州市鹿城区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 ,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建立了资源数据库 ,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结果表明 :鹿城区现存古树名木 2 48株 ,隶属 2 2科 2 3属 2 4种 ,其中一级古树名木 9株 ,二级古树名木 2 7株 ,三级古树名木 2 12株 ;树龄最大达 13 0 0年 ,胸径最大达 10 0 0cm。  相似文献   

4.
张强  郑洪  艾训儒  卢婵  王生位  郭秋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16-121+125
[目的]探究湖北巴东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空间布局。[方法]调查巴东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对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巴东现有古树名木2 193株,隶属于44科88属124种。从树种结构分析,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为胡桃树(Juglans regia),共有501株,占全县古树名木总数的22.84%。从树龄结构分析,古树名木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 a树龄段,1、2、3级古树的数量和占比分别为92株(4.20%)、470株(21.43%)和1 631株(74.37%),总体呈“金字塔”型结构。从分布规律分析,古树名木在巴东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野三关镇分布最为集中。垂直空间上,分布株数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 099~<1 523 m,数量达到1 255株,占巴东古树名木资源总数的57.23%。[结论]该研究可为湖北巴东县的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区现存古树名木430株,隶属35科、51属、58种.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349株,隶属25科、29属、33种;3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古树35株;树龄最长的达1 020年,为唐代的银杏和槐树各1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遗存,以银杏为最多,计104株,其次为圆柏84株,瓜子黄杨39株,桂花19株,广玉兰19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的栽植分布,多与寺庙、宅园紧密相关;其地域特征,集中在瘦西湖-蜀岗风景区、东关街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以及文昌中路沿线和汶河路沿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区现存古树名木430株,隶属35科、51属、58种。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349株,隶属25科、29属、33种;3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古树35株;树龄最长的达1020年,为唐代的银杏和槐树各1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遗存,以银杏为最多,计104株,其次为圆柏84株,瓜子黄杨39株,桂花19株,广玉兰19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的栽植分布,多与寺庙、宅园紧密相关;其地域特征,集中在瘦西湖-蜀岗风景区、东关街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以及文昌中路沿线和汶河路沿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繁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实地调查,对古树名木的种类及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生长状况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繁昌县现存古树名木104株,隶属15科22属23种.其中,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93株,名木1株.树龄集中分布在100~200年,树高集中分布在15~21m,胸径集中分布在180~270cm,冠幅集中分布在4~14m.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县域内古树名木主要生长在远郊野外与乡村街道,各镇也存在数株生长势和生长环境较差的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8.
李强  刘思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44-12145,12157
根据对哈尔滨市8个行政区的调查,从树种、空间、树龄和生境4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古树名木的分布特点,哈尔滨市共有古树名木1 024株,其中名木1株,古树名木隶属于11科15属16种,其中榆树数量最多,占81%;主要分布在南岗区、香坊区和阿城区;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年,200年以上的古树稀少,最大树龄约281年;其生境主要分布于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指出了哈尔滨市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日常养护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城市市政规划设不合理、环境污染、有法不依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建设,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建全专业保护队伍以及严格执法等保护古树名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永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132-133
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采用GPS定位、文献跟踪、资料收集、现地鉴定、数码拍照等方法,开展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资源共有23株,全部为古树,没有名木,以青杨、柳树、国槐、青扦等树种居多。古树名木中一级保护的有6株、二级保护的有6株、三级保护的有11株。古树名木资源全部以散生状态分布在乡村,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古树名木资源中生长势为正常株的有8株、衰弱株的有11株、濒危株的有4株。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为良好的有3株、中等的有18株、差的有2株。古树名木树龄分布为108~1 008年,平均为336年;树高分布为6~42 m,平均为19 m;胸围/地围分布为127~870cm,平均为388cm;平均冠幅分布为5~26 m,平均为14 m。最后提出了有关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湖北省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实际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现有古树名木1 691株,共计78种,隶属31科55属;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呈明显空间聚集特征,并在中心城区东部及武汉北部地区形成了2个高密度核心区;武汉市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在黄陂区、武昌区、江夏区和新洲区,四区所含古树名木株数占武汉市总数的89.59%;以武汉市古树名木中数量最多的朴树(448株)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朴树的树龄与胸径、冠幅与树高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余组别相关性较弱。通过分析发现,武汉市古树名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少部分古树名木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病虫害等原因生长不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分级保护、加强管养、增强民众认知等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惠州西湖景区古树名木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西湖景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对惠州西湖景区内古树名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和鉴定。【结果】西湖景区内古树名木共有8科8属9种31棵,病害共12种,其中危害叶片的病害主要有灰斑病、炭疽病、褐斑病、藻斑病、煤污病等,危害树干的病害主要有枝枯病、干腐病;虫害有6目14科19种,其中刺吸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主要有榕管蓟马、绵蚧、荔蝽、榕卵痣木虱、天蛾、中国绿刺蛾、棉大卷叶蛾和丽绿刺蛾等,蛀干害虫主要有家白蚁、眉斑楔天牛和云斑天牛等。叶部病害、刺吸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对植株的危害较轻,枝枯病、干腐病和家白蚁等对植株的危害较严重。【建议】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复壮修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学技术,防控园林植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惠州西湖景区古树名木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西湖景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对惠州西湖景区内古树名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和鉴定。【结果】西湖景区内古树名木共有8科8属9种31棵,病害共12种,其中危害叶片的病害主要有灰斑病、炭疽病、褐斑病、藻斑病、煤污病等,危害树干的病害主要有枝枯病、干腐病;虫害有6目14科19种,其中刺吸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主要有榕管蓟马、绵蚧、荔蝽、榕卵痣木虱、天蛾、中国绿刺蛾、棉大卷叶蛾和丽绿刺蛾等,蛀干害虫主要有家白蚁、眉斑楔天牛和云斑天牛等。叶部病害、刺吸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对植株的危害较轻,枝枯病、干腐病和家白蚁等对植株的危害较严重。【建议】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复壮修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学技术,防控园林植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卜复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41-18042,18045
针对苏州古典园林独特的地域特色与环境,认为古树名木不仅是一种生物个体或自然资源,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忆者,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属性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对苏州古典园林古树名木的现状及其生态景观加以分析,阐释了古树名木的含义,并参照相关条例界定了古树名木的级别,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以及怡园9个古典园林的古树名木为调查对象,在2002年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古树名木进行重新调查、核实,得知古树名木较2002年减少了11株。具体介绍了白皮松、银杏、圆柏、黄杨、柘树等的栽种历史与生长状况,强调了适地适树对百年以上古老树木生长的重要性,强调园林保护工作也应重视对植物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沧浪亭古树树体现状和症状及保护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胜林  茅晓伟  肖湘东  付哓渝  张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03-11605,11617
调研了沧浪亭现存古树的生长现状与病状,得知沧浪亭现有古树14株,分别属于9科10属,树龄为120~260年。沧浪亭古树总体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长势良好的古树9株,占64.29%,分别为银杏、柏树、罗汉松、榉树、香樟、瓜子黄杨、紫藤;需重点保护的古树5株,占35.71%,分别为女贞、桂花、枫杨,具体病状表现为树干腐蚀中空和洞穴状。基于需重点保护的5株古树的病状,笔者提出女贞和桂花的保护措施为:①对主干上穴口进行封实处理,②清除主干表层已腐烂木质并消毒、涂抹防腐蚀保护剂,③填补树干洞穴;枫杨的保护措施为:①清理洞穴内部、内壁,②对树干进行防腐消毒处理,③涂抹防腐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查清了宜春市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区内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数量、生境类型、保护等级、生长势、保护管理现状及根系生长情况,结合工程项目的要求,提出了对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对策,将工程建设对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并为项目建设单位、有关政府机构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管理、监测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侠  张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43-246
黄山风景区有种子植物948种,隶属于120科48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6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原始类群和中国特有类群丰富;单型或单种的科属众多,占总属数的61.70%;含10种以上的科和含6种以上的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21.67%和4.25%,它们构成了黄山风景区的主体。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为主,兼有温带和亚热带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探明广西容县都峤柚谷风景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类型,为景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经济植物及促进桂东南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广西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都峤柚谷风景区资源植物类型。【结果】都峤柚谷风景区野生经济植物有89科175属220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5属2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158属197种。按用途分类,食用植物38种、药用植物194种、工业用植物68种、防护及观赏植物11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结论】对景区周边群众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严禁进山乱砍、乱挖、乱采及破坏植被等行为;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水果、野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需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科研物种、城市生态环境与风景资源保护以及发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现存古树名木的状况,制定其保护规划,将有利于在科学、政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支持下对城市的古树名木实施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扬州市城区现存古银杏遗存资源,结果显示:100~300年树龄的有105株,300年以上树龄的25株,树龄最长的一株为唐代栽植,达1020年。扬州市城区古银杏资源的遗留分布,多与寺庙、宅园紧密相关;其地域分布集中在瘦西湖风景区、东关街、南河下历史街区以及文昌中路、汶河路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