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牧草机械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对促进畜牧养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主要有牧草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加工机械三大类。牧草与其它农作物种植由于农艺有较大区别,所用机械的差别也较大。牧草播种作业一般面积大,要求播种机作业效率要高,同时牧草种子颗粒一般都很小,普通的谷物播种机的作业性能不能满足牧草播种的要求。目前,较多采用的牧草播种方法是用农用飞机进行撒播,用于牧草播种的专用播种机上还很少见。牧草收获现多采用机械收获,其收获多采用收割、压扁、翻晒、搂集、打捆、运输、收藏等环节。牧草收割作业主要用收获机完成,压扁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东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轮作区的农艺特点,以及小麦收获后秸秆覆盖量大、免耕播种玉米时容易产生堵塞等问题,研制了2BMFY-4型智能玉米免耕播种机。设计了苗带浅旋动力防堵结构,能防止小麦秸秆在排肥开沟器耧腿上的堆积;设计了垂直勺盘式排种器与种肥一体式开沟器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排种高度并提高播种精度;研制了株距调节变速器,播种作业时能适应多种玉米种植农艺规格和不同玉米种子公顷株数的要求。根据免耕播种机田间高速作业时性能监测的要求,研发了可视化分布式的播种作业性能监测系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动力防堵单体解决了相邻两组施肥播种开沟器的拥堵问题,通过性良好,种肥施播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7.2%,18.6%,株距合格率为97.2%,监测仪计数精度96%,播种作业效率和精度明显提高;免耕播种时,一次可同时完成小麦秸秆粉碎后抛、小麦根茬破碎、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个农艺环节,作业费用降低了30%左右;作业时,刀轴上甩刀入土浅,动土量为20%,土壤扰动小。  相似文献   

3.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农田规模和地块条件的特殊性,缺乏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科学选型方法,特别是对地形条件和安全性考虑不足,导致部分收获机械在丘陵山区的作业适应性、通过性差,损失率偏高。为提高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机收损失率,实现安全绿色高效生产,本文秉持先进适用、轻简高效、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等基本原则,在农机选型理论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能耗、作业效率、作业效果、作业性能、舒适性、安全性等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丘陵山区小麦/玉米收获机械选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调查法及相关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田间试验和实地调研,在四川省三台县对J-2.5型(Ⅰ)、L-3.5型(Ⅱ)、W-4.0型(Ⅲ)、S-4C型(Ⅳ)、A-5.0ZA型(Ⅴ)、W-6.0EA型(Ⅵ)等6种小麦收获机进行选型评价验证。研究结果表明,6种小麦收获机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71、0.43、0.50、0.73、0.45和0.39,其效果排序依次为Ⅳ、Ⅰ、Ⅲ、Ⅴ、Ⅱ、Ⅵ。评价结果符合农户实际使用情况,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西南丘陵山区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为有关管理部门和农户进行小麦收获机械选型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为农机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改型、研制适宜于丘陵山区的小麦玉米收获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地收获后,大量秸秆还田覆盖,对后茬作物小麦播种时的机械作业会造成秸秆壅堵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2014年引进亚澳2BMG-4/6(180)型和2BMG-4/7(200)型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实验证明此机械在秸秆还田量较大的情况下均能实现顺利播种。在岐山县6个乡镇20个村推广免耕播种机具350台,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小麦播种质量、实现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文章对小麦播种农机与农艺融合进行了试验。在不改变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在小麦种植时通过精耕细作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下的不同播种机械的对比试验,统计农机作业指标、农艺指标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播种机的性能和地区适应性,精选出能推进本地区农田可持续发展的小麦播种机具。  相似文献   

6.
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五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政府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购机积极性的提高,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不断增加,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逐年大幅提高。如何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机手收入,成了农机部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做好计划安排做好作业计划安排是玉米联合收获作业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作业市场信息。诸如玉米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宜机收面积、成熟时间、作业价格等。借鉴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经验做法,玉米联合收获跨区作业已逐步开展,如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豌豆收获缺少适合机具的现状,为实现豌豆作物机械化收获,设计了4SZ-1.2型豌豆割晒机。首先,深入了解我国豌豆种植制度现状和豌豆收获技术要求,分析了机械收获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切割困难、输送堵塞、铺放缠绕等问题,设计的4SZ-1.2型豌豆割晒机主要由切割装置、防缠绕拨禾装置和输送铺放装置组成,能够有效实现豌豆作物的切割、输送和铺放作业;然后,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03 m/s、割刀速度1.19 m/s、输送速度1.22 m/s、拨禾轮转速45.97 r/min;最后,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割晒机作业条铺整齐、割茬统一,漏割率为4.78%,收获损失率为4.96%,作业效率为0.185 hm2/h,能够满足豌豆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由于农时季节的影响,小麦玉米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机作业时秸秆量大,而且由于农时较短,作业时地表秸秆韧性强,因此对播种机械的通过性、作业性能及效率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目前其生产机械化技术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农机农艺融合不足和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介绍了西洋参种植模式与农艺,并针对西洋参生产过程中的土地整理、播种、收获3个环节介绍了相关装备及机械化现状,提出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我国西洋参生产机械应该走自主研发之路,同时加强基础性能研究、提高可靠性、降低损失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小麦收获,不仅时间集中,而且工作量大,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联合收割机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小麦收获,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多年农机工作者,在一线技术指导和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小麦联合收割机平均收获损失率超出国家标准要求,这与作业小麦地块大小、收割作业时间、小麦品种特性、机械技术状态、农机手操作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收获前的杀秧处理对后期的收获效率及马铃薯品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为此,针对当前马铃薯杀秧机存在作业效率低、留茬高度不均匀及带薯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高效的马铃薯杀秧机。本机可根据不同地块、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需要调节留茬高度,提高了后续收获的流畅性;刀具采用甩刀的形式并在杀秧轴上呈仿垄形分布,极大降低了带薯率及伤薯率。同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部件均满足强度要求。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杀秧效率明显提高,留茬高度均匀,带薯率显著降低,均满足马铃薯的杀秧作业要求。本研究对提高马铃薯杀秧机的作业效率及后续收获效率、更好地适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收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青饲料收获过程存在因切割不畅导致的喂入堵塞以及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自走式青饲机喂入部分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最终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青饲机喂入液压反转机构,解决了喂入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锦文 《农业工程》2020,10(6):83-88
为解决我国残膜回收设备能耗高、效率低和作业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多功能残膜清除机。通过研究配套动力、卷弯耙齿排列方式、悬挂参数,以及起膜铲防过载安全保护装置等设计方案,确定该机最优试制工艺方案和参数组合。为验证设备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残膜清除机可通过一次作业实现松土起膜、搂膜、集膜和卸膜等工序,作业效率2.33 hm2/h,不打乱土层,拾净率达80%以上。调整工作部件即可实现播前苗床整地,作业后土壤细碎平整。该残膜清除机具备脱膜率高、功能多样化、生产成本低和作业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新型农机装备。   相似文献   

14.
张林田 《农机化研究》2017,(12):156-160
目前,我国决明子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种植收获主要靠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在山西省荀董村药材种植专业户基地,开展了决明子机械化种植及联合收获的探索,并针对雷沃谷神GE60(4LZ-6E2)小麦联合收割机用于决明子的收获质量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总损失率为6%,含杂率为5%,破碎率为3.8%,含杂率和破碎率符合大豆联合收割机械作业质量检测方法(N Y/T 7 3 8-2 0 0 3)国家标准;总损失率为该国家标准最高值的2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从收获的生产效率看,采用收获机械收获省时、省工,联合收获机收获效率是人工收获的8~10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关系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从良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介绍了北方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初步研究不同机械收获方式及籽粒含水率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并建立含水率与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且落粒损失与落穗损失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同时摘穗型收获的损失率高于籽粒型收获损失率。不同含水率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含水率与损失率存在线性关系,当籽粒含水率<25%时,籽粒损失率<3%。该研究可为玉米机械收获减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Crop response to deficit irrig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establish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when water supplies are limite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response of native spearmint to water deficits applied using overhead sprinklers in eastern Washington, US. Five levels of irrigation were applied ranging from full irrigation (100%) to 5% of weekly averaged full crop water needs. Soil water monitoring with soil water balance was used to estimate soil water deficits for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soil water use. Mint oil yields, oil components,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the water-use efficiency of the spearmint were assess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fresh mint hay (harvested biomass) yiel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ficit. However, spearmint oil yields remained generally uniform across irrigation treatments at the first cutting but decreased at the driest plots during the second harvest due to a loss of plant stand. The wet harvest index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r both harvests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ficit. Hay yield, oil yield, wet harvest index,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are pooled across sides and replicate blocks to provide trends with changes in maximum evapotranspiration. The three major monoterpenes show changes suggesting less mature oil yield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sustaining native spearmint yields under managed deficit irrigations for deficits not lower than 0.5 ETc.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我国玉米主栽品种的机械去雄,采用自主研发与研学标杆机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3XZG-8YA型自走式玉米去雄机,该机配有适用于我国杂交玉米制种种植模式的去雄装置,可一次对8行玉米进行去雄作业。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田间试验和去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效率≥1.0 hm^2/h,去雄率84%,满足我国杂交玉米种子主产区需求。  相似文献   

19.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甘蔗机收提供参考。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关注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足以推动其稳步向前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甘蔗机械化收获所遇到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并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制糖工艺、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运营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油菜机收损失率过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际生产中大多用谷物联合收割机兼收油菜,收获损失难以精准把控,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破碎率都过高,总损失率难以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亟待对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实际作业性能进行科学准确评价,加大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力度。为此,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组织对国内主流的3款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开展了包括作业性能和经济性能在内的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显示,3款机具的含杂率、破碎率、总损失率等作业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满足生产需要,充分说明油菜籽专用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性能比兼用收获机更为可靠;3款机具的作业效率均是人工收割油菜的100倍以上,包括人工、机具折旧、燃油在内的作业总成本只有人工的1/10,经济效果显著。通过结果分析,提出以收定种、耕种收一体推进油菜机收,大力发展高效低损油菜收获机具装备,加大机手培训指导减少机收损失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