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2.
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和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79%、36.31%和54.08%、31.42%。土壤贮水量受覆盖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麦秸覆盖平作栽培能有效的提高0~110 cm土层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及不覆膜3种不同处理下,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播种到6月中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SPF-N>UPF-W>UPF-N>SPF-W>ck;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则表现为:UPFW>ck>SPFW>UPFN>SPFN;8月上旬到玉米收获,不同覆膜处理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同时,玉米产量以行间覆膜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568.8 kg/hm2,较对照增加2000.5 kg/hm2,增产18.9%;UPF处理次之,较对照增加1004.5 kg/hm2,增产10.5%.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以行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提高29.14%~36.04%的鲜薯产量,全膜覆盖栽培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5.3%,增产作用不明显;揭膜与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覆膜可提高马铃薯单薯数量、重量及产量,但商品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值及收益较露地处理的降幅很大。建议在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地膜类型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了宣化区旱地不同地膜类型(白色、黑色)和覆膜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与露地栽培方式下主要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收获期随机测量不同处理方式的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覆膜效果,白膜覆盖黒膜覆盖无膜,全膜覆盖半膜覆盖无膜,覆膜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产量。苗期黑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0.72%、1.35%、1.36%、2.63%;成熟期白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36%、0.1%、2.13%、2.91%。白色全膜产量最高为1 219.4 kg,较白色半膜、黑色全膜、黑色半膜和对照分别增产20.8%,11.7%,16.5%和22.9%。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且白色全膜覆盖适宜在冀北寒旱区推广,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玉米覆盖和灌溉制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内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W_p)等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70%覆盖和100%覆盖)与灌水水平(低、中、高)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覆盖比例对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灌水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70%覆盖条件下,中灌水水平处理玉米生育期平均P_n、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灌水处理分别提高22.5%、21.1%和56.1%,较高灌水分处理别提高44.5%、4.5%和18.5%;生育期内平均T_r为高灌水水平最大,比中、低灌水水平分别增大21.1%和43.2%;生育期平均Wp则为中灌水水平最高,在大喇叭口期比低灌水提高19.6%,在灌浆期比高灌水提高12.1%。此外,70%覆盖结合中灌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相同覆膜比例下低、高灌水处理分别提高13.1%和9.1%,但收获指数较100%覆盖中灌水处理显著降低。玉米P_n、WUE及G_s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而,70%覆盖结合中灌水水平能优化玉米生育期内各项水分生理指标,可作为该区玉米生产的推荐模式,从而实现节水与增产。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条件下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玉米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应,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合理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供指导。【方法】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与EI Compondex文献数据库,收集了从2000—2017年间已发表的黄土高原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文章数据,综合分析了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半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348 kg·hm~(-2),较对照产量7 059 kg·hm~(-2)增产33%,全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191 kg·hm~(-2),较对照产量5 910 kg·hm~(-2)增产56%,半膜覆盖或者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产量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半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630m时或全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900 m时,玉米增产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覆膜提高土壤温度有关。半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85 mm,较对照蒸散量389 mm减少1.0%,全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66 mm,较对照蒸散量357 mm增加2.8%,半膜覆盖玉米蒸散量较不覆膜有所减少,但是全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蒸散量,不过2种覆膜措施的蒸散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半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3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3.2 kg·hm~(-2)·mm-1增加31%,全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5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1.7kg·hm~(-2)·mm-1增加50%,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其降低土壤无效蒸发量(57 mm),提高玉米潜在的蒸腾效率有关(11.2 kg·hm~(-2)·mm-1)。【结论】在区域尺度上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对玉米产量、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等效性,考虑到地膜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黄土高原玉米栽培选用半膜覆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给绿洲灌区玉米生产优化耕作措施、地膜再利用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覆膜免耕(NT)、秋免耕春覆膜(RT)和传统耕作覆膜(CT)方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结果】与CT和RT相比,覆膜免耕显著降低了玉米苗期的增温效果,NT平均地温分别较RT和CT方式低1.5和1.8℃,而对玉米拔节期以后的土壤温度无明显影响,且玉米全生育期0~25cm土壤平均温度在不同覆膜方式间无显著差异.覆膜免耕玉米相对生长率在抽雄吐丝期前明显低于CT和RT处理,分别低16.87%和18.34%;而吐丝期至成熟期,分别较RT和CT方式高出17.84%和18.80%.土壤温度与其干物质积累在玉米苗期具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覆膜免耕方式下玉米可获得与两种新膜覆盖方式相当的产量,且在低灌水水平下获得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传统覆膜处理,覆膜免耕较传统覆膜处理高出16.39%.【结论】覆膜免耕虽对玉米苗期的土壤温度和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但可获得与两种新膜覆盖相当的籽粒产量,是适于西北绿洲灌区的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农田覆膜节水管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条件下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玉米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应,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合理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供指导。【方法】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与EI Compondex文献数据库,收集了从2000—2017年间已发表的黄土高原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文章数据,综合分析了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半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348 kg·hm-2,较对照产量7 059 kg·hm-2增产33%,全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191 kg·hm-2,较对照产量5 910 kg·hm-2增产56%,半膜覆盖或者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产量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半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630 m时或全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900 m时,玉米增产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覆膜提高土壤温度有关。半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85 mm,较对照蒸散量389 mm减少1.0%,全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66 mm,较对照蒸散量357 mm增加2.8%,半膜覆盖玉米蒸散量较不覆膜有所减少,但是全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蒸散量,不过2种覆膜措施的蒸散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半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3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3.2 kg·hm-2·mm-1增加31%,全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5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1.7 kg·hm-2·mm-1增加50%,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其降低土壤无效蒸发量(57 mm),提高玉米潜在的蒸腾效率有关(11.2 kg·hm-2·mm-1)。【结论】在区域尺度上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对玉米产量、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等效性,考虑到地膜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黄土高原玉米栽培选用半膜覆盖。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对盐碱土水分动态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01-1805
为了合理利用盐碱土这种土地资源,采用平作不覆膜(M1)、平作常规覆膜(M2)、起垄全覆膜垄沟种植(M3)、起垄覆膜膜侧种植(M4)、裸地5种不同处理对盐碱土壤pH值、电导率(EC)、土壤含水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处理M4降低土壤pH值效果最好,最大降低幅度为15.8%;土壤EC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土壤EC值较播前增加;玉米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4M3M2M1,处理M4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8.88%。通过试验发现,利用起垄覆膜膜侧种植玉米,能有效降低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玉米产量,可为当地玉米种植选择合适的耕作覆盖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沙地农田不同土壤耕作、覆盖方式和轮作对作物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积累的影响,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典型沙地进行农田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相对传统的三耕两耱的耕作方式,减少秋耕对玉米和大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地膜覆盖处理,麦秆覆盖处理使玉米减产11.3%~18.8%,使大豆产量增加6%;不同处理0~40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作物收获后传统耕作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平均积累量比少耕处理低8.5%~22.7%,覆膜处理比覆麦秆处理低7.0%~8.8%,玉米连作处理比玉米-大豆轮作处理高54.9%。分析结果表明,减少秋耕、麦秆代替地膜覆盖均有利于土壤硝态氮在作物根系集中层的积累,玉米大豆轮作对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失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该试验研究的继续深入将对维持绿洲农田环境的健康和提高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陕北旱作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利用率,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产量最高。覆盖后深层土壤(80~100 cm)含水率较露地减少,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动规律相似,秸秆覆盖处理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相对平稳。水分利用率各处理耗水量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全覆膜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露地平作增加了28.77%,平膜、秸秆较露地分别增加了19.34%、13.5%,双沟覆膜和膜测种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露地种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取长期定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麦秸覆盖还田和种植密度对青岛市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系统中夏玉米的产量、净产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获得了五因素与产量、净产值、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模拟回归方程,最终建立了青岛市夏玉米减氮减磷、增钾增密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少耕轮作和小麦秸秆覆盖方式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耕轮作和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作用。一个轮作周期内,间作轮作中小麦籽粒产量较相应单作轮作提高43.98%~55.55%,玉米籽粒产量较相应单作轮作提高61.03%~69.98%,增产效果显著;间作轮作的耗水量及WUE较相应单作轮作分别增加42.07%~43.94%与11.54%~15.51%。与传统间作相比,少耕轮作留茬覆盖可显著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低间作的耗水量,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处理较其他间作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4%~10.97%与4.13%~15.69%,耗水量降低1.54%~4.09%。所以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处理为本试区减少水分无效损耗、提高WUE的可行模式,是试区内较适宜采取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产量969.02 kg,667m产值1 807.2元, 667 m纯收益1 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覆盖、覆膜和秸秆覆盖量5 t/hm~2(M1)、10 t/hm~2(M2)、15 t/hm~2(M3)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覆盖条件较不覆盖种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生育前期、中后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关系;覆盖主要影响0~6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且M2处理的覆盖量较适宜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保墒,秸秆覆盖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的保蓄作用不呈正相关;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膜、M1、M2、M3处理分别较不覆盖处理产量提高26.67%、6.36%、26.48%、21.2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79%、7.60%、28.54%、24.60%。表明秸秆覆盖量为10 t/hm~2的条件较适宜在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季节性干旱制约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生产的问题 ,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麦秸覆盖对春玉米产量、绿叶面积、干物质 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春玉米抗旱丰产栽培提供技术选择依据。结果表明:与传 统不覆盖处理相比,全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全生育时期的单株绿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 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提高了54.06%~95.05%,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提高了5.56% ~11.02%,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提高了12.61%~16.28%。全膜覆盖通过协同提高春玉 米干物质积累、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能力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而获得较高产量,且比 对照增产15.02%~15.8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 ℃。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20.
麦秸还田形式对土壤肥力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连续5 a 在6个试验点进行的麦秸还田试验结果表明,以施垫麦秸农家肥春小麦产量最高,为6 127.5 kg/hm2,较对照增产25.8%;其次施农家肥产量为5 778.0 kg/hm2,较对照增产18.6%;麦秸高茬收割、麦秸覆盖、麦秸翻压分别较对照增产10.2%、12.6%、14.3%.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9~0.67 g/kg,降低土壤容重0.03~1.09 g/cm3,增大土壤孔隙度3.93~10.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