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进行内蒙古东部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基于兴安盟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兴安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总面积为27 986.88 km2,占全盟总面积的50.75%;2)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盟域的西北部阿尔山和主要的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内,而较低值区则主要分布中南部丘陵和草原区域;3)水土保持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兴安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可为兴安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空间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基础。本研究基于自然资源数据库对陕西省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进而构建陕西省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67 562.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8%,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地、关山和子午岭地区;生态极敏感区面积为13 260.88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4%,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研究区内包括30处生态源地和106处生态节点,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103条生态廊道则以南北纵向分布为主。利用生态网络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初始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识别并增加3.3%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全省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为84 362.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97%。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优化结果,可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本研究通过叠加分析和生态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格局,可以有效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为普定县生态环境重点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其生态环境指标,采用ArcGIS叠加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技术,探索划定普定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结果表明:普定县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生物多样性等级评价为极重要性、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要求且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为极重要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化处镇和马官镇,以及现有的丰林火焰山保护区和普屯坝高山草原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昆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宇飞  施玉  丁伟  赵小飞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60-17261,17269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昆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分别为-0.546、-1.240、2.865、1.636、2.239,生态安全综合得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可见,昆明市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呈波动状态,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昆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应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6.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生物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采用GIS分析方法结合基础资料,分别通过植被重要性和生境适宜性两个指标对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进行评价,结合山地定义边界,对威海环翠区山地生物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保护级别从高到低的4种保护区类型: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态改善区4个区域并针对相应类型提出不同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平台,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本溪市生态保护重要性,明确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并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交通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相对完善,而土壤保持性功能需加强;由于矿产开采、建设利用等人为干扰,中心城区、本溪县东部和桓仁县西部的生态服务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采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徽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辨识徽县生态保护重要区,为徽县"双评价"工作提供一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徽县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中处于极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 757.24km~2,约占徽县国土总面积的65.09%;处于重要区的面积约为826.08km~2,约占30.60%,主要分布在徽县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紧密衔接的中部区域;处于一般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16.33km~2,约占4.31%。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线一单”技术指南提出的生态空间识别方法,选取皖南典型山区市(黄山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叠加校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及地方合理发展诉求,识别并明确的黄山市生态空间面积为7 245.62 km2,占市域面积的74.84%。  相似文献   

10.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理论和方法,利用鄱阳湖湿地水文、生物、DEM等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4个区,面积分别为477,1 027,1 845,373 km2。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鄱阳湖湿地西南区域的永修、新建和南昌三县以及东面的鄱阳县。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是水生植物、候鸟、底栖动物和鱼类繁育场所,这些生物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些重叠区域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意义重大。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措施和对策,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维护"一湖清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识别源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首要环节。在总结已有研究中重要斑块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评估和生境质量评估来提取重要斑块的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采用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服务当量、InVEST模型生境质量评估模块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态用地重要斑块。结果表明:深圳市生态斑块依照连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质量的综合评估分为五级,其中最重要斑块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盐田区和罗湖区;现行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可以保护大部分重要斑块。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洱海流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对象,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划定红线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将生态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根据生态红线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3类,面积分别为81.92、656.37和536.0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5%、25.24%和20.62%。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源地,高、中、低3种水平缓冲区,47条生态廊道和14个生态节点构成。其中,高、中、低3种生态安全格局缓冲区,面积分别为359.88、294.9和1 945.42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3.84%、11.34%和74.82%。结论本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选取参评因子划定生态红线,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分提供了实践参考。根据生态红线区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不仅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定及应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红线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一项创新,它不仅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就其沿海低山丘陵区的特点从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在遥感影像处理平台与Arc GIS的支持下,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运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将烟台市划为生态红线与3个级别管控区,其中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主要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碳固定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海岸线侵蚀等3个方面。最终划定的生态红线面积为3 432.4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97%,主要包括中部山地区域、南部地区与沿海地带。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对湿地实施严格保护。安徽省湿地面积大,湿地面临的压力大,亟待采取有效保护途径。在分析安徽省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安徽省湿地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出各评价单元内综合指数,确定安徽省湿地保护红线区范围。最终,安徽省湿地划为Ⅰ类红线、Ⅱ类红线和Ⅲ类红线。结果显示:Ⅰ类红线面积约为50.53万hm2,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及其水系,Ⅱ类红线面积约为22.02万hm2,包括南漪湖,Ⅲ类红线约为31.61万hm2,分布零散。3类红线湿地各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50%、21.14%和30.36%。基于湿地生态红线,对省内所有湿地应采取严格的分类分级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林地、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暂栖息地”,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分级生态廊道、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目标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格局,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总体发展趋势,有助于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制定,从而提升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和InVEST模型对2005—2020年生态系统粮食供给、固碳、土壤保持、产水和氮保持进行定量评估,基于FLUS耦合模型模拟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并评估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和水域分别增长1 126.59 km2和72.67 km2,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1 019.56、125.62、14.77 km2和39.31 km2,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长率远低于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程度受到遏制;2005—2020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产水和氮保持服务能力增强,固碳服务能力下降;自然发展情景下产水服务最佳,耕地保护情景下氮保持和土壤保持服务能力显著下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效应增强,生态保护情景下固碳、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MSPA模型的北京市延庆区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缓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危害,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方法  本文选取北京市延庆区作为研究区,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北京市延庆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覆被类型,将土地覆被类型分为前景和背景,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得到7类景观类型,将其中的核心区识别为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网络分析法得到最佳阈值下的生态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延庆区的生态网络优化建议。  结果  (1)延庆区整体破碎度较低,不同类型间的物质和能量迁移比较通畅,整体景观多样性较高,但城市内生境斑块数目较少,廊道较为匮乏。(2)最适合延庆区生态网络现状结构的距离阈值为20 000 m,此时网络闭合度α为0.73。(3)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廊道的重要构成景观类型,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7 452.9 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1.1%。  结论  MSPA方法具有评价几何连通性较准确细致、需要的数据量小、分析结果可视化等优点,而网络分析法可以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因此基于MSPA方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精度更加细致准确,研究结果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同时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