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河北省为例,综合运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河北省粮食耕地盈余154.15万hm2,人均盈余0.018 9 hm2,其中只有张家口与秦皇岛2个市处于赤字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粮食耕地盈余;从改进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测得河北省2013年耕地生态赤字高达163.91万hm2,人均赤字0.017 8 hm2,其中仅有张家口市、唐山市与廊坊市处于耕地生态盈余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耕地生态赤字。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河北省11个市划分为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保定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张家口市、衡水市、邢台市)和5个平衡区(承德市、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邯郸市)。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进行研究,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北省耕地补偿的经济关系,对于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综述河北省在农业控水、耕地地力保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草原禁牧与保护方面的农业生态补偿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受偿意愿所作的河北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采样、观测和统计数据,从耕地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属性视角构建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栅格采样和综合指数模型,对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禹城市耕地自然质量、生态质量和经济质量分别以一、二、三等,二、三、四等和一、三、五等为主,且分别呈现耕地质量等级由中部、南部,中北、中南部和东部向周边区域降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区域耕地自然、生态和经济条件差异与耕地质量格局分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耕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其主控因子分析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从自然禀赋、生态压力、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耕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对耕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提取耕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新郑市耕地生态质量状况整体良好,呈现东部、西南部与西北部高,城区南部与北部低的趋势。其中,Ⅰ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5.44%,Ⅱ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1.94%,Ⅲ,Ⅳ,Ⅴ等耕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15%,9.33%和15.14%。该市耕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是林网化比例、人均粮食产量、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6.
对耕地质量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当前耕地质量评价和管理需要,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的内涵,利用文献综述法和总结归纳法,从时间角度,梳理国内外耕地质量内涵的发展。结果表明:1)国内外耕地质量内涵从单一的适宜性评价阶段发展到生产力、生态、健康等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阶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2)目前,由于国家和公众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耕地健康以及景观多样性的需求,决定了当前耕地质量内涵必须从耕地生产特性、生态特性、健康特性和景观特性等角度定义。研究认为,未来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需综合考虑耕地的生产、生态、健康及景观等方面,在耕地质量评价单元、评价尺度、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选取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从而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采样、观测和统计数据,从耕地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属性视角构建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栅格采样和综合指数模型,对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禹城市耕地自然质量、生态质量和经济质量分别以一、二、三等,二、三、四等和一、三、五等为主,且分别呈现耕地质量等级由中部、南部,中北、中南部和东部向周边区域降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区域耕地自然、生态和经济条件差异与耕地质量格局分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质量内涵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与文献分析法,建立耕地质量内涵关键词共现图谱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时区图,分析了近28年(1990—2017年)耕地质量内涵的演变及发展方向,探讨研究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质量内涵包括了本底质量、社会经济质量、生态质量、管理质量4个方面,还在不断丰富中;(2)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状况,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若要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在人文因素,核心在政策因素,土地整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根据近几年社会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提出耕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性的开发,并提出耕地生态质量、景观质量与健康质量,以期为耕地质量的提升与耕地多功能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VB的耕地占补折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芬  许嗥  李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90-6591
依据补充耕地的数量及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要求,对河北省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进行整理建库,运用VISUAL BASIC语言以MAPGIS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得到河北省补充耕地数量及质量按等级折算信息系统。主要介绍该信息系统的设计路线,功能的实现和数据库的建立。实践证明,该信息系统较好地融和了耕地占补平衡思想,有效降低了占补折算的难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综合国土整治"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从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耕地质量的评价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整治后各村镇耕地自然质量分、经济质量分和生态质量分等3大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2)耕地经济质量分提高的数值及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3)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9-20
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受限,容易陷入贫困。近年来贵州省由于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大幅度扩大,导致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贵州耕地生态环境均处于恶化状态。贵州省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质量中等以下耕地多,优质耕地少。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分析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因素,提出了贵州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瑞兵  周进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09-111,169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均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一方面现有耕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继续占用大量土地。而土地整理是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渠道不畅、道路不通的农田改造为标准农田。大力发展土地整理,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投资力度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河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北省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时空变化、指标选取上的研究概况,提出了以地理地貌划分区域,并增加耕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等土地自然属性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潜山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地区,同时拥有天柱山、三祖寺等多处著名的人文景观,2019年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长期以来农业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多地少的双重压力,为了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本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本文概括了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明确了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质量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县域耕地资源利用分析——以河北省辛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耕地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耕地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河北省辛集市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辛集市耕地资源利用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化程度、加强土地整理、注重耕地资源生产能力保护等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安全不仅关乎我国粮食安全,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计.近些年来,我国耕地生态保护中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使耕地资源安全隐患非常突出.本文在阐述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耕地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耕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实施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措施。无锡市自2014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以来,建立了一套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制度、程序和技术路线,有效把好耕地准入关,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8.
阎同生  董继国  刘勇  阎晓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2-2393,2402
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对55年来河北省耕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有数次增加外,河北省耕地面积总体呈逐步减少趋势,土地减少可分为5个阶段.近10年来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非农建设占地.解决办法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与土地相关的预警系统,重点任务是进行土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行耕地质量管理绩效定量评价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对提高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能、环境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针对绩效考核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以陕西彬州市义门镇为案例区,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区域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探讨耕地质量管理绩效水平的主导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案例区的耕地质量管理绩效包括中等与良好水平,分别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88.54%和11.46%。产能绩效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耕作条件绩效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质量绩效水平良好,环境绩效整体中等,大部分耕地生态绩效处于良好水平。影响耕地质量管理绩效的障碍度由高到低是产能绩效、环境绩效、生态绩效;二级指标中最大的障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次之。按照构建的耕地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满足考核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5年耕地的动态变化,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方略。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总体得分较高,表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通过对资源安全评价的聚类分析,将安徽省16个地市分成3类。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值有所提高,但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需逐步建立起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